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内容与方向研究

2019-04-22王秀琴胡秋梅

卷宗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图书馆

王秀琴 胡秋梅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普遍的运用,促使“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用户需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图书馆与时俱进,紧紧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内容以及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业务重组;内容方向

随着通信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促使““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和应用,对其日后的发展重买期待。由于“互联网+”概念的普遍运用,促使产业结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等慢慢得到完善,并朝着多样化的发现发展。根据我国技术发展情况而言,人工智能、移动数据以及新硬件的应用等均会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而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存储和开发的相关机构,必须符合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需求,同时还要合理运用“互联网+”,对自身的业务进行重组和延伸,从而真正实现图书馆事业、公共为华服务事业的发展。

1 图书馆界的“互联网+”研究与实践

近些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且新颖的创新理念和服务模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范围内。尤其是在图书馆管理、服务以及资源建设、机构协同融合创新等方面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互联网+”和图书馆作为检索的关键词,在数据库内进行检索,根据得出的文献数量和年份分析得出,图书馆界早已针对“互联网+”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并将大部分精力放置在“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服务转型与发展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图书馆界针对“互联网+”相关业务和学术研究会等也在不断地开展。例如,多年前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此次活动主要是“互联网+”图书馆,传递阅读的力量。在活动中,图书馆针对“互联网+”理念和图书馆相关资源进行优化,从而对图书馆蕴藏的资源价值进行挖掘。合理运用多元化、专业服务模式,从而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图书馆活动。

同时,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在图书馆业务与实践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思维,并取得卓越的成就。例如,某图书馆为了实现图书馆服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互联网+””和用户行为习惯相符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并在图书馆中开展““互联网+””知识服务以及““互聯网+””终身教育等服务。合理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对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和资源共建共享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在线交互式便捷服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例如,某市一个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用户,结合实际情况,对自身文化服务进行升级,并且在图书馆中合理运用“互联网+”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模式,凭借“互联网+”对图书馆效能进行提升。同时,应用数字高科技对用户的个人喜好以及实际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专属服务。在图书馆中合理运用“互联网+”思维理念,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的任意一家图书馆和书店直接下单借阅图书,不仅更好地满足于广大读者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还可以促使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2 “互联网+”驱动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规律来看,“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在不断引进新技术,广泛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促使用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及其资源等逐步向着数据化和异构化的方向发展。而图书馆的服务、资源以及管理方面即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困难,迫使图书馆不得不进行全面的改革。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对“互联

网+”驱动图书馆的发展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科学技术的频繁使用

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促使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相关事实证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网络传播技术、信息交流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等被广泛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被应用在图书馆资源建设、机构管理以及用户服务工作之中。在资源分类与链接、数据清洗与获取、服务推送和实现等环节中合理运用这些技术,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发布以及呈现等积极作用。在图书馆中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图书馆在熟练了解和掌握这些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技术、工具的应用和开发时,还要将这些技术合理的应用到图书馆业务流程、团队协作以及事业规划等诸多方面,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重组,进而促使“互联网+”图书馆得到全面发展。

2.2 用户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于用户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互联网+”图书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导致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变革的重要因素,但是用户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才是“互联网+”图书馆发证变革的根本原因。图书馆用户在与其他日常生活、工作环境进行人与机、人与人、人与物交互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技术、集成化平台以及便捷化的网络,由于人们的这习惯性思维以及方式,促使其对图书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标准,进而促使以文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粘性大大增加。同时用户针对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以及数据推送等诸多方面的业务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需求。例如,要求图书馆数据检索可以通过语音检索、视觉检索等方式完成,促使图书馆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2.3 数据结构的变化

数据结构的不断变化,给“互联网+”图书馆发展变革带来间接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主要具有数据数量、数据简直以及数据来兴增长与丰富的特征。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由于云计算以及超存储计算中心的出现,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协会通过自建云平台的实现以及服务实践等,证明图书馆的最大挑战不再是海量信息数据的存储,但是易购的数据资源,尤其是在网络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异构资源,通过这些异构资源,可以对读者的习惯等行为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从而获得巨大的价值信息,因此,图书馆必须对移动智能终端的管理、数据清洗以及异构数据的转换、存储等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积极地改革和完善。

3 “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发展方向

3.1 从现代图书馆转向智慧图书馆

“互联网+”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现代技术的支撑扶持,从而将信息和数据进行融会、贯通以及相连。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使图书馆建设向着互联网化的方向发展,换言之,就是合理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信息通信技术,促使图书馆的用户管理。数据挖掘等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智慧特征和智慧功能。由此可见,“互联网+”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极其相似。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主要是通过自身异构化结构数据、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多元化资源类型等等,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进而促使现代图书馆向着智慧图书馆转型。

3.2 由阶梯式管理模式逐步转向扁平式管理模式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在管理体制建设方面,主要采用上肢馆长中间项目负责人、下至普通馆员的多层次管理体系,伴随着“互联网+”理念的运用以及互联网化的影响,促使图书馆管理模式逐步转变成点对点、店对面以及面对面的信息交互模式,并且要求图书馆资源、部门以及个人之间要加强协作,图书馆员与用户、资源、馆长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由此可见,传统管理体系中的部室主任功能被大大削弱,促使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向扁平式的方向发展。

3.3 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向数据资源建设方向发展

在数据密集型客养环境形成以及大数据价值深层次、多视角的开发挖掘的背景影响下,促使数据信息成为社会的重要生产力。“互联网+”图书馆真正实现发展转型以及智慧服务,主要是在数据挖掘和利用的基础上,以几何倍增长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价值。根据相关实践得出,大部分图书馆对数据保存、发现、分析以及应用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意识,并且对其加强重视和关注。例如某知名图书馆建立完善的DataStar大数据存储库,用户在大数据存储库中可以上传数据信息、自主选择数据共享对象、数据出版等相关业务;OCLC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建设一站式数据资源发现以及服务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是利用谷歌进行简单的检索,然后使用统一的路径,从而图书馆中的各种数据资源进行发现和获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应用,促使新的生产要素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图书馆的管理流程、服务模式等相关业务进行重新的定义。“互联网+”在图书馆事业思考和审视日后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并且在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成长与定位都能够方面产生积極作用,促使“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凌.“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内容与方向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3):79-81,48.

[2]余凌.“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内容与方向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3).

[3]段军丽.“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新业态的发展趋势[J].兰台世界,2018,(8):111-113.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图书馆
图书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