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张”姓 弧形为弓 流星为箭 看黄帝之孙如何发明弓箭保卫家园

2019-04-22

环球慈善 2019年2期
关键词:龙族姓氏家训

中原大地,一场恶战刚刚结束,一杆图腾大旗在硝烟中飘扬。几具战死的尸体排列在一处,死法各不相同。一队战士正在女巫祝的带领下为死者祭祀。

黄帝之孙挥蹲在一排死尸前,久久凝望沉思。挥取下死者身上的砍刀、投枪、抛石等武器,模拟着被武器击中的场面,不禁仰天长啸,他是多么渴望能找到一种杀人于百步之外的武器啊!

故事一开始,便用死亡和悲痛为主人公积累“不得不为”的能量。

山野丛林追忆先贤智慧

“为了真实再现,我们选择在距横店80公里外的仙居山区一片繁茂的山野丛林里拍摄。”总导演张清亲自出演“男一号”——部落首领挥。

“算是导演组设了个局把我推到了这个角色上的。大家选演员时故意空出了这个角色,最后说没人合适,一致推举我来填补。”

这是一份光荣的责任,张清欣然接受了,“赤脚在地上跑,脚底全是伤口,拍完一个月几乎没下床。我希望能很好地还原自己的得姓始祖故事,演好祖先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念自己的姓氏先贤。”

众志成城传承姓氏文化

“没有片酬,只有盒饭。我们这场戏是最复杂的,也是最艰苦的,凌晨4点就得起,每天顶着40℃高温还要围在一起烤火,身上被蚊虫咬得全是仿,剧情要求吃烤鱼,半生不熟拉肚子拉了两天……”

出于高度的认同感,《领跑》杂志总编辑张健主动出演角色。他说:“将近半个月时间和外界隔离,很疼,很累,但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有意义,因为这个事跟我有关系,为中华姓氏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尽自己一份力,不管到什么时候,这都是最值得我骄傲的。”

曾执导《媳妇的美好宣言》《张小五的春天》《咱家那些事》等热播剧的导演周小刚也十分关注该剧,他告诉记者,张清从十几年前就产生了拍摄姓氏文化这个大题材的想法,如今终于实现了夙愿:“这一路走来,张清很执着。我很感动,愿意全力支持他,为这部剧助一把力。如今,片子终于播出了,很喜悦,为他感到高兴。”

周小刚称赞这部剧的品质很高。“我在片场经历了拍摄,无论是场景布置、人物表演还是情节设计等方面剧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真心向观众推荐。”

“不论收视率如何,就这部大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来说,就已经成功了。”

以古寓今弘扬当代核心价值观

“一笑一颦皆是戏,举手投足都有情”,有这样一种演员,演的角色戏份不多,但你就是被他吸引,然后去搜他的名字:台词不多,但举手投足间让你相信他就是剧中人物,郝文学即是这样的演员。

郝文学在《龙族的后裔》中饰演部落的一位老者,在部落被围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他带领部落的老人进入舍身洞。

郝文学告诉记者,上古时代,灾年、战乱、食物匮乏,导致许多部落消亡,于是形成了老人舍身去自杀,节省下粮食给青壮男人和妇幼,以自己的死换取部落的生存和繁衍。

“孝道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怎么才能让当代的年轻人感同身受,继而生发孝心?《龙族的后裔》利用远古的落后环境和紧张刺潋的故事情节做到了。面对这样可敬的老人们,子孙万代还有不孝顺的理由吗?”郝文学说,参与这部剧的拍摄很有意义,不仅仅是他,所有演员都非常走心,在山区丛林里赤脚奔跑、裸膝跪倒,没有丝毫怨言,因为大家知道,这是在重现我们祖先的精神。

多难兴邦闪智慧之光

《龙族的后裔》第三、四集《天赐良弓》讲述了“张”姓得姓始祖的传奇故事,诠释了中华先贤挥公的责任与担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故事演绎得很精彩,把部落置于被围困的险境中,挥公急中生智,发明网罟获取食物,发明弓箭保卫家园。”中华张姓祖根地濮阳县张姓研究会署理会长张跃进说,“祖先先贤们在危难之时,显现出的智慧之光,是照亮我们这个民族前进的灯塔。”

祖训家训时时重温,孝悌亲和福慧自来

位于濮阳县城东侧的挥公园,1998年在挥公墓古遗址重修,是世界上最大的姓氏园林之一。

同样位于濮阳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公艺墓,则诉说着另外一种“智慧”。

张公艺九代同居,和和睦睦,盛名远播,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艺取出一张纸写下了100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百忍义门”,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

“郡望”和“堂号”,是中华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内涵,是导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是研究姓氏文化、查证家世渊源必备的重要的工具。看《龙族的后裔》,探姓氏文化之源,跟随我们一起去黄河岸边探访“百忍堂”张姓家族吧。

带领我们前行的75岁的张老先生突然驻足说:“这就是我们家的祖宅,老父亲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还要来这儿住上一阵子。”

只见朱红的大门上,“留侯世家”的牌匾在竹子的映衬下,显得气节不凡。院内很宽敞,墙壁上挂着张老先生亲自书写的《小楼铭》,记载了父母勤劳的一生及小楼修建的情况。

张老先生领我们来到楼房后的家祠,感慨地说,这里就是他们家的“精神家园”,前段时间,14岁的孙子出国前,就是来这里做了最后一次拜别仪式。

“我告诉他,从我的曾祖父算起,孝悌亲和就是我们家的家训,无论他走多远,都要铭记在心。”

祠堂内挂有各种牌匾和祖训、家训,正中汉留侯张良的掛像上方,“百忍堂”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张老先生说,百忍堂源自濮阳张公艺,是个很大的堂号,人口很多,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江苏、山西,其他省市也有广泛的分布。除了百忍堂,张姓还有金鉴堂、孝友堂等,都是有渊源和故事的,影响深远,所形成的家风家训,代代传承。

家训中蕴藏的大智慧正是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价值显现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或者刻意的灌输,而是需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 《龙族的后裔》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张老先生说,继挥公之后,张姓最绕不开的一个先贤人物就是汉留侯张良。

“张良是历史上功成身退的典范。他与3次散尽家财的陶朱公范蠡,都是道家学派的传承者,他们的精神一直为后世敬仰。”张老先生说,受此影响,不贪不占是他们这个家族最看重的品性。

“我13岁那一年的大年三十,和父亲一起从郑州坐火车回家,总共3站,海棠寺、南阳寨和广武,当时因为人太多,车站就取消了售票。5天后,返城的时候,父亲买了4张票,我很是不解,他当着我的面撕掉其中两张,边撕边说,咱回来的耐候没买票,公家的便宜不能占。”张老先生说,这件事影响了他一生。此后,不管他的事业如何发展,他都非常自律。回顾过往,他不得不佩服祖训中蕴藏的大智慧:不管顺境逆境,人不贪,才会拥有真正的福气。

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张良委员会秘书长张志超认为:“明白时势,把才华用对地方,这是入世的大智慧:功成名就身退,不留恋权势,这是出世的大智慧。张良整理历代天子之太学,结合张氏家学体系,最终完成了千古第一帝王师的留侯家学。”

“在留侯家学的激励和影响下,历史上涌现出了像智圣东方朔张曼倩,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祖天师张道陵,名臣张堪、张九龄、张束之、张载、张居正、张英等著名人物。”张志超告诉记者,探寻古老文明以怎样的形式“活”在当下,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家风家训的形式在民间延续和发扬,《龙族的后裔》为得姓始祖的精神立传,带着我们穿越到远古,回到了4000多年前的河洛,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先的生存不易,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血脉能够传承下来,是伴随着这个民族,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多少生生死死和血雨腥风,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的生命,把我们血脉刍中所蕴藏的祖先的精神唤醒起来。”

無论怎么迂徙奋斗的精神一脉相承

众所周知,郑州是个移民城市。除了近代的三次大移民(铁路修成后、建设省会郑州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最早的移民始于明代,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而来。

“大槐树承载着很多人的乡愁。千年槐根,成为寻根和祭祖的民祭圣地,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洪洞县的张俊平,1996年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复员,本来是要前往广州工作,在交通枢纽郑州站转车时,阴差阳错地被留了下来。

“转眼在郑州已经生活了十几年,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创办了“大槐树”寻根餐饮品牌的张俊平感慨地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他的事业在郑州起步,并因为“姓氏文化”而红红火火。

一直倾心于移民文化收集和研究的张俊平认为,《龙族的后裔》把观众带往了更远古的时代,从根源上找寻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电视剧感动我的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迁徙是不变的主题。然而最重要的是,无论我们怎么迁徙,有一种闪光的精神是不灭的,代代传承,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后代子孙无论在哪里扎根,都活得越来越好。”

曾参与编写过郑州多处地方志的郭增磊表示,来自大槐树的移民村藩,占到了郑州村落的60%以上。也许正是这种不断的汇聚和组合,才形成了郑州开放、包容、大气的性格。那种不灭的精神,也正是蓬勃发展的“国际郑”的城市底色,从小县城到特大城市,郑州正以沉淀千年的智慧,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猜你喜欢

龙族姓氏家训
龙族夏令营(上)
龙族夏令营(下)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纸质书的味道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