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光引导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分析

2019-04-21刘国华郭海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疗效

刘国华 郭海英

【摘要】 目的:分析荧光引导切除术治疗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荧光引导微创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全切率、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KP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全切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胶质瘤过程当中,荧光引导微创手术效果最为理想,可以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和住院时间,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荧光引导微创手术 脑胶质瘤 疗效 KPS评分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8.015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8-00-03

Therapeutic Effect of Fluorescent 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Glioma/LIU Guohua, GUO Haiy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19, 17(28): -39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luorescence guided resection for glioma. Method: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gli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Ma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surgery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fluorescence 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he total surgical rat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KP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surgical resection rate was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KPS score after surger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glioma, fluorescence 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s the most effective, which can increase the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 and reduce the time of surgery and hospitalization. It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Fluorescence 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Glioma Efficacy KPS scor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900, China

颅内恶性肿瘤中脑胶质瘤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一旦发生后生存期就会缩短,死亡率及复发率都较高,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1]。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这也是相比来说较为有效的方式。根据研究发现,手术中对脑胶质瘤切除程度可以影响患者预后恢复[2]。并且由于肿瘤的侵袭性,导致大脑的正常组织和胶质瘤之间不能准确的辨别,所以在一定程度中增加了切除的困难[3]。在研究过程中,使用荧光引导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增加手术的全切率,帮助患者在手术后更好的恢复[4]。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82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及荧光引导微创手术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82例,纳入标准:符合脑胶质瘤诊断,依从性较强。排除标准:(1)患有肾、肝、心功能疾病者;(2)中途转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4~73岁,平均(47.6±2.5)岁;研究组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23~74岁,平均(46.2±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在手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并根据肿瘤的位置进行MRI和CT定位,设计骨窗大小和手术切口,并采取顶部入路、冠状入路、颞部、扩大翼点入路、经翼点等。在手术前所有的患者要使用地塞米松、甘露醇、其他的抗菌药物,为了减轻肿瘤周围的感染及水肿等,并选择靠近肿瘤的部位进行开颅,并打开脑膜释放出脑脊液,帮助患者降低颅内压和手术操作空间,并选择合适的入路将正常的脑组织和肿瘤组织进行分离,尽可能地将肿瘤全切[5]。对于界限并不清楚并且体积较大的肿瘤,应先将肿瘤切除,等待颅内压稳定后再分块切除,可以减少患者的损伤。在手术后要做到止血,在手术后的74 h内或者再次进行MRI时,对切除肿瘤的结果和范围进行评估[6]。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荧光引导微创手术,在手术前首先排除禁忌。首先对患者进行皮试,使用3 ml(0.3 g)的荧光素钠[(国药准字H45021478,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皮下注射,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现象,如果没有过敏准备静脉给药。患者在全麻的状况下,进行开颅手术,将骨瓣掀起后再次进行荧光素钠过敏实验,将10%的荧光素钠注射液使用1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5 ml静脉推注,并观察是否出现过敏现象[7]。如没有过敏使用10%荧光素钠注射液10 ml静脉推注,在6~10 min后,荧光素钠溶液达到顶峰,肿瘤的位置编程深黄色,周围变成浅黄色,如果是正常的脑组织没有任何颜色;之后对患者的肿瘤及周围浅黄色和深黄色的组织切除,保留没有颜色的区域,直到手术结束。将切除的区域进行病理检查[8]。如果肿瘤在重要区域内,同时保留重要神经功能,不能全部切除,可以使用次切除的方式对手术部位进行切除。手术后3 d,对患者的头部进行CT、MRI进行检查,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判断全切率。对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是否受损进行判断,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手术全切率。包括:全切、次全切。(2)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3)比较手术前后KPS评分。评分在80分以上为非依赖级,生活可以自理;50~70分属于半依赖级,生活可以进行半自理;50分以下为依赖级,生活各方面需要别人帮助。超过80分的患者代表手术后状态较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全切率

研究组手术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

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手术前后KPS评分

研究组手术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恶性肿瘤中脑胶质瘤最为常见,并且呈现的是浸润性生长,进行开颅手术也不能完全地将肿瘤切除,所以复发的可能性较大[9]。传统的切除手术并不能区分肿瘤位置和非肿瘤位置,在手术的过程中会对正常的组织进行破坏,影响患者手术后的肢体神经功能,所以为了更好地保留脑组织,将带有肿瘤的组织全部切除,使用荧光引导微创手术治疗居多[10]。较多的荧光可以引导手术,帮助提高全切率,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手术全切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荧光引导微创手术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中荧光指的是荧光素钠,属于一种化合物燃料,分子式为C20H10O5Na2,在pH为8时荧光素钠性质比较安全稳定[11]。在临床中这种化合物一般应用于诊断异物、溃疡、角膜损伤;或者测定循环时间或者眼底血管造影;在手术过程中显示胆管和胆囊。在注射药物后有65%~79%和血清白蛋白进行结合,其余为游离荧光素,会产生较为强烈的荧光[12]。在治疗脑胶质瘤中,这种化合物的使用较为成熟。由于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可以迅速降解细胞外基质。使用静脉注射后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到肿瘤组织中,呈现浅黄色和深黄色,在显微镜下或者肉眼中都可以分辨出肿瘤的边界,帮助全部切除脑胶质瘤。对本次82例患者进行传统手术和荧光引导微创手术后,结果显示研究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者在进行手术后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同时也可以证明荧光引导微创手术在切除脑胶质瘤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次研究组在功能区或者是非功能区都可以辨别脑胶质瘤的正确位置,更加完美地将其切除。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以证明,荧光素钠对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可降低对脑组织的损伤,促进患者恢复。

研究组术后KPS分值较高证明荧光引导微创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因为脑胶质瘤处于人体中重要的位置,功能受到损伤就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在手术过程中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在使用荧光引导微创手术后,可以更加快速、安全地将染色的肿瘤组织切除,从而降低手术后功能丧失的范围,提高了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治疗脑胶质瘤过程当中,荧光引导微创手术效果最为理想,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和住院时间,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湛,郝淑煜,肖雄,等.神经导航联合黄荧光辅助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7):690-694.

[2]陈侠,赖满香,唐省三,等.木犀草素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2):65-68.

[3]陈梦杰,周军,万倩,等.白蛋白纳米声敏剂体外声动力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10):81-84.

[4]赵征,张克难,孙思,等.核糖体结合糖蛋白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中華神经外科杂志,2018,34(11):1155-1160.

[5]傅楚华,李钊,王海峰,等.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4):359-364.

[6]唐传喜,刘鑫峰,李风,等.过表达CUEDC2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构建[J].山东医药,2017,57(27):6-9.

[7]罗铭,蔡望青,李凯舒,等.PDLIM4基因对胶质瘤预后及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7,37(10):725-729,762.

[8]胡军,程妮,钟占强,等.丙戊酸钠对人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6):109-114.

[9]杨文涛,冯嵩,李根华,等.柯里拉京对胶质瘤U251细胞及胶质瘤干细胞NF-κB P65、ⅠκB-α表达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4):355-362.

[10]冷培俊,杨晓峰,赵红顺.荧光引导切除胶质瘤示踪剂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8,35(9):1781-1785.

[11]周韵,杜尚亭,冯波,等.脑胶质瘤通过MRI@NIRF双模态靶向纳米造影剂的成像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8,34(5):35-40.

[12]杨海峰,黄淑红.脑胶质瘤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B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57(2):60-62.

(收稿日期:2019-08-23) (本文编辑:郎序莹)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