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然主义”与“从新为之”

2019-04-20李婉丽

卷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然主义求真自然

李婉丽

摘 要:这里提到的“自然主义”,一方面是指师法自然的造园思想,另一方面是指淳朴求真的生活态度,而“从新为之”则是结合设计思维谈推陈出新的重要性。为了启迪设计思维,培养对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本人阅读了《设计文化双语教程》《设计思维改变世界》《一切皆为设计》等书籍。本文将重点就《设计文化双语教程》与《设计思维改变世界》结合本专业方向浅谈自己对“自然主义”与“从新为之”的思考。

关键词:自然;求真;创新

1 自然主义

世间越粗糙,越需要审美的生活。正如苏东坡,任何狭隘的东西,在他这里都可以得到无限的延伸与拓展。也如他生命的广度,是一名优秀的哲学家,书法家,书画家,茶艺师,酿酒师更是一位美食家,样样皆成大家。古代有很多诗人学者,既是艺术家,又是哲学家,更是“设计师”。反观景观园林设计,诗词为造园之理,绘画为造园之图。古典园林设计注重诗情画意的空间想象与意境表达。“自然主义”集大成于中国古典园林。

《设计文化双语教程》一书在中国古典设计章节中讲述了各朝代的造园思想。在园景上,重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古代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不仅注重风景描绘,还强调画中意境。道家强调阴阳,宋代理学注重天人合一,宋元时期的造园思想多体现师法自然,将人文气质再现于山水表现之中,注重古典文化气息,讲究“身心合一”的境界。明代在宋代“天人合一”造诣的基础上更是强调遵循本质,顺应自然,物善其用,唯物求实的思想。鉴于晚明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宋明理学流于空泛虚伪,致使清初学者多留心经世致用的学问,体现在造园中,多追求淳朴求真的生活态度,受实用主义的影响,这时期的设计多基于人们的文化习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于是自然主义成了人们心中放松与回归的代名词。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的设计思想成为一大主流。设计来源于生活,美丽乡村建设的倡导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专业的设计发展,为了改造出留得住人富得了民的美丽乡村,真正设计一些为民所用的东西,我们必须先注重贴近生活并遵循自然之道去体会生活,从自然中寻找灵感,扎根于现实,问道于自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达到让人们从心底里对自己脚下这片故土多一份眷恋和自信的目的。

2 从新为之

从新为之的造物思想在中国古代已有所体现。在古代中国,一方面主要通过器物、物件来体现等级制度,每一件产品的款式造型、工艺材质等都按照法度进行设计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古代工匠们已具有高超技术,因此在生产力上力求与众不同的形质,反映唯物求新、勇于创新的设计思想。到了近代中国,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设计上,人们将民族文化与物质文化融合,使设计进入了一个推陈出新的设计新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成为推动设计创新的一个全新出发点。

如今,在当前国家发展大环境下,创新驱动战略势在必行。跨界思维作为一种用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设计创新。跨界思维同样可以应用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实现保留+创造。设计学是一门艺术与科技交叉的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关联,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相互交叉中可以汇集各种破解难题的灵感,从而打破传统,融合优势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设计创新能力。比如在破解设计难题上,十九世纪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曾受王莲叶子背面纵横交错的径脉启发,用铁栏和木制拱肋以及玻璃为材料首创了温室,而后用在水晶宫博览会的设计上,解决了拱顶承重的结构问题。在突破设计旧观念上,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曾策划“二十一世纪日用品再设计”展览。他认为日用品是经过时间淘洗的成熟设计群,难以突破常规,取得超越性成果。为此,他有意将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们引向原本未涉足的日用品领域。再设计出的日用品反映出参与设计师理念与原本设计有很大差异,如善于纸管建筑设计的坂茂有很强的环保节约意识和空间意识,设计出四角形卫生纸,使用会产生阻力,避免浪费纸,还节省运输空间。原研哉的再设计展览的成功举办证明了跨界思维设计的价值。

《设计思维改变世界》一书讲述了不同视角下的设计思维,用实际案例证明了跨界合作的重要性。当今社会,“跨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丰富,而且跨度越大,跨界合作成果越大,催生新事物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越强——这就是跨界的哲學。如今我们大力提倡培养跨界思维,为的就是拓展认知层面,以便在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时,可以给出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别具一格的方案。如果知识结构单一,那么,传统和现代很难实现融合创新,更别提发展了,就像现代音乐无法去融合古典音乐,阿玛尼的服装设计师和三星的工业设计师也只能各玩各的,在圈内“单打独斗”一样。

3 总结

当今社会重形而不重质,重人工干预轻自然形态的设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设计创新成效缓慢,这些设计不仅浪费我们的自然资源,还将用户体验复杂化。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此类设计也许会因为人们的新鲜感而流行一时,但始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千百年来,经典的永远是那些自然真实的设计。老子的“少则多,多则惑”,米斯的“less is more”,明式家具的“天然去雕饰”,榫卯的自然而不失规整等,都证明了大道至简。

师法自然,因地制宜,从新而为,因人而异构成了中国古代造物的设计文化观念层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传统造物文化可以从各个方面为现代设计提供借鉴价值,将传统造物文化中的智慧和精华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使中国的现代设计能够发展,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契合点,从而进一步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将“古为今用”这一目标实现,并且达到创新的目的。我们应当具有求道精神,主动探究设计的本质,在反思中寻求解决之道,用跨界思维的智慧发现万物间的联系,多角度看待创新设计。设计终究是服务于人,如果从设计本质入手去发现问题,用跨界思维、科技应用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以解决问题,就能把握住正确设计方向,实现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孟凡营,张占军.浅议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J].现代园艺,2011(7)

[2]李超,栾恒.以园品画,以画味园———浅析中国文人园林与山水画的关系[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7(2):42-45.

[3]杨云峰,熊瑶.意在笔先、情境交融———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J].中国园林,2014(4):82-85.

[4]曹坤.用“跨界思维”打造传媒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J].现代传播,2012,(3).

[5]诸葛铠.对“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辨析[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3(4).

[6]魏天德.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猜你喜欢

自然主义求真自然
张锦绣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质疑辩惑,探索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