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2019-04-20袁永红

法制与社会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治学

摘 要 随着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逐步枯竭,人们将关注点逐步转移到生态环境中,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出应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认识解决生态问题,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高兹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寻求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 高兹 生态理性 政治学

作者简介:袁永红,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350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提出背景

20世纪中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获取了极大的利益,早期资本主義的发展都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在为自己创造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自然,生态马克思主义应时而生,他们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分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企图找到解决环境恶化的方法。在对社会进行考察及基础之上,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已经从经济危机转化为生态危机,生态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无限扩张进而无限追求利润的结果;他们对科学技术批判,认为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性,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他们对于如何实现生态与政治的良好运行进行了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缺少生态维度,企图将生态学引入马克思主义,进而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兹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透过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繁荣的经济假象看到了资本扩张带来的生态问题,他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阻碍了人的天性的解放,劳动异化导致了人们的消费异化;经济理性导致了环境污染,并进一步指出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追求无限利润所导致的,应该从根本上(生产领域)消灭资本的运作,回归劳动的本质,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促使社会制度和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一)关于劳动分工批判

高兹的劳动分工批判理论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分工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正是由于分工的形成才产生了劳动的异化,分工“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人为地培植工人片面的技巧”。 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是一切异化的根源”, 高兹指出劳动异化导致了消费的异化,认为正是由于劳动异化的产生,工人在工厂中从事着机械的、被迫的劳动,完全没有自由可言,这种劳动压抑了人的本性、抑制了工人的创造性,为了摆脱工作带来的压抑,工人只能通过消费获得暂时的满足和快乐,人变成了消费的附属品,人们消费不是从需要出发,而是因为消费可以带来一时的愉悦,但这些商品大多数没有什么使用价值,只是一种为满足心理的“虚假消费”,这种消费是不理智的消费。资本主义社会下,由于利润的刺激以及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资本家必须不断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就需要不断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并导致了环境的破坏。

此外,高兹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具有政治性,是为资本家服务的,科学技术“并非独立于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外,它清楚地打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印记”, 无论其对外宣称这些技术多么具有合理性,但其本质上都是为统治阶级、为资本家所服务。例如核能的产生就是国家为获得优势地位以及资本家为获得垄断地位进而获得更多利润而产生的,他把科技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批判以核能为代表的硬技术,认为这类技术会对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而且并不能永久性的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提倡以风能、太阳能这样的软技术来代替硬技术,减少硬技术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关于经济理性批判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利己主义为价值观,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它改变了传统的人与人的关系,将人与劳动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兹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这种批判称之为经济理性批判。高兹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人们的劳动更加符合劳动的本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工作能力自由的确定自己的工作量和生产自己所需产品,奉行的是“够了就好”的原则,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任何行动都从其产生的利益出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生产的产品越多获得的利润就会越多,“核算”“越多越好”成为社会奉行的原则,大自然只是作为为个人获取利润的附属品,在经济理性支配下,个人只关注索取,根本不会关心为自然界带来的危害。

高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理性进行批判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生态理性观点,提出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所谓生态理性就是从生态的角度寻求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他认为人们在进行寻求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以保护自然为前提,马克思从历史规律及其内在矛盾批判资本主义,高兹则从生态角度批判资本主义。他提倡“更少更好”的消费理念,认为社会生产的产品应该具备更高的使用价值,这些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即可,不应该过度的生产,否则会引起污染和浪费,在生态理性的支配下,人们会适量生产,这样既可以避免过度生产对自然的破坏又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简单快乐。

(三)关于政治生态学理论

在高兹看来,仅仅从分工、经济理性、技术等方面批判资本主义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应该从制度层面分析生态污染的原因,在高兹之前,生态学和政治学本是两门独立的学科,高兹在其著作《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中将两门学科结合起来,从生态角度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高兹的政治生态学理论关注的是自然规律和社会制度两个维度,作为人与自然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实现自然的良好运行只能从社会制度方面着手。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和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式的生活及消费方式简单从利润出发,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传统的社会主义即是指前苏联,前苏联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模式上也实施公有制经济,但其在本质上仍以经济理性为指导,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例如:冷战期间,苏联为了与美国对峙,大力发展重工业,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虽然获得了经济的增长但却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和资本主义国家为在国际上获得有利地位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在批判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高兹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措施是要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社会制度是以生态理性取代了经济理性为前提的,但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自觉的实现这种转变的,需要特定的革命主体实现这种变革,正是在革命的主体上,高兹与马克思出现了分歧,高兹认为马克思的以工人阶级作为革命主体的论断已经过时了。他认为由于分工,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被溶解了,无产阶级没有力量更没有意识去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他们在工厂中受到资本家的压迫,为了维持生计又不得不工作,他们已经丧失了革命的自主性。高兹提出应该用“非工人的非阶级”来代替工人阶级承担起革命的任务,所谓“非工人的非阶级”是指未被资本主义生产所同化的群体,它与任何特定的社会组织都无关,不是由资本主义产生的,因而不受资本主义的束缚。只有“非工人的非阶级”才能承担起革命的任务,实现劳动的解放,使社会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方式中,不必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利润,进而实现人、自然、社会的良好运行。

三、对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的问题,是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回答,他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理性的批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如何能够避免社会所出现的“消费异化”问题,实现市场的良好运行;如何既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又能保护自然环境不受侵害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高兹以其尖锐的眼光看到资本主义繁荣假象背后的生态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其思想中的确也包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

(一) 将资本主义的危机归咎于生态危机不符合实际

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危机是生态危机,但实质上生态危机只是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才导致的生态危机,高兹将资本主义的危机看作是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本末倒置的。

(二) 扩大了科学技术的政治性特征

科技的应用更多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更多的科学技术是被大众所使用,简单的将科技的运用看作是受资本家所主导,忽视了科技本身的作用,扩大了科技的政治性特征,缩减了科技的实用性特征。

(三) “更少更好”的观念不符合现实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化使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低档耐用品到高档奢侈品都具有极大的市场,不可能要求各个阶层都具有同一需求,仅仅从“更少更好”出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发展。

我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下就要有新作为、新风气,在中国发展早期为了发展经济我国也对环境造成了的污染,例如发达国家将重工业、高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新中国局势,我们不得不通过引进这些企业实现自己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国提出了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从污染遏制在源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之上,作为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必须对环境问题加以重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努力,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胜利就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关于生态问题表现的还不明显,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更多的是关于客观规律,倾向于宏大叙事,对个人的关注则相对较少,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比较繁杂,但他们的理论则更多贴近生活,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是建立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之上进行的理论创作,尽管其理论存在着乌托邦色彩,但其对生态问题的论述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重要的是如何在其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从而探索出达到人、自然、社会的良好运行。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7-418.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55.

庄立峰,叶海涛.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考察.思想理论研究.2014(4):49-5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政治学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逻辑的历史政治学分析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首届田野政治学学术年会在湖北武汉东湖之滨举行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70年中国政治学观念群变化——基于知网文献的分析
居住的政治学
浅议“政治学原理”课程现状及其发展
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环境信访问题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