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主席关怀我的父亲母亲

2019-04-20赵勇刚

百年潮 2019年4期
关键词:毛主席主席母亲

赵勇刚

我父亲赵鹤桐是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人,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警卫团当通讯员,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1949年初,正当部队准备南下彻底摧毁蒋家王朝时,他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当卫士,负责保卫和照顾毛主席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当我父亲听说要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心情格外激动,可真的见到毛主席时,他却不知所措,心里惴惴不安。

那天,主管领导送我父亲到毛主席那里报到,毛主席见我父亲来了起身走上前,主动伸出手来和我父亲握手。

毛主席亲切地问:“小鬼,愿意来我这里工作吗?”

我父亲连忙回答:“愿意,愿意,只是……”没等他说完,毛主席好似看透了他的心思,笑着说:“只是什么,怕做不好工作是不是?”

我父亲回答:“是。”

毛主席说:“你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都不怕,现在就更不要害怕了。”

我父亲说:“为毛主席工作和前方打仗不一样。”

毛主席说:“你在前方打仗是为人民服务,给我当卫士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你给我当勤务员,我给人民当勤务员。总之,我们共产党人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你说对不对呀?”

我父亲回答:“对!”看到毛主席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父亲一点儿都不紧张了。

毛主席讲:“我们为人民服务,讲‘完全‘彻底,讲‘认真。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小鬼,你说对不对?”

我父亲回答:“对。主席,您讲的话我记住了。”

我父亲在以后的工作中,总是按照毛主席“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认真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和喜爱。

陪毛主席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我父亲作为贴身卫士陪同毛主席参加了开国大典。下午2点50分,毛主席乘坐的轿车到达天安门城楼台阶前,我父亲所乘的警卫轿车也同时到达,并排停靠毛主席车辆旁边。毛主席下车后同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拾级而上,信步登上天安门城楼。我父亲身穿军装,从警卫车下来后小跑几步,紧跟在毛主席右后方不远处,右手端着一个沏着热茶的白色搪瓷缸,左肩背着军用挎包,里面装着为毛主席准备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当时,为了确保毛主席的绝对安全,主席外出活动的饮食都由贴身卫士随身携带。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来宾亲切握手,父亲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毛主席出现在天安门主席台上时,广场上群众立即沸腾起来,欢呼雀跃,无数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场景十分壮观。

我父亲端着白茶缸走在准备参加开国大典的毛主席等人身后

据我父亲回忆,开国大典从下午3点开始到9点半左右结束,共约6个半小时。毛主席绝大部分时间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他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不时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毛主席偶尔进入天安门城楼大厅里休息片刻,或接见宾客,或喝水、用餐等,稍作停留便又回到天安門城楼上。

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开国大典实况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中就有我父亲为毛主席服务的身影。

与毛主席换鞋

一天,我父亲去给毛主席送水,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笔,边喝水,边站起身来,上下打量着我父亲。主席见他穿了一双新布鞋,就说道:“来,让我试试你这双鞋。”父亲把鞋脱下来给毛主席试穿,他顺便穿上主席的旧鞋。毛主席一试正合适,说道:“咱们俩人的脚尺寸一样大,我穿你这双鞋挺舒服,这双鞋你就给我穿吧。”我父亲说:“好,主席您穿吧。”接着,毛主席找出来自己的一双新布鞋说:“我这双鞋就送给你吧。”

我父亲拿着毛主席给的新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心想,既然脚的尺寸一样大,穿着都合适,为什么主席要和我换鞋呢?他仔细看着主席的这双新布鞋,是礼服呢鞋面,这种面料当时价格是很贵的,而且鞋的做工也很考究。顿时,他似乎明白了一切。原来,给主席买的这双新鞋已送来几天了,主席只试了试,一次没穿就收起来了。毛主席简朴惯了,这双鞋不是不合脚,而是主席嫌太贵、太奢侈,所以不穿。我父亲很理解主席的心情,毛主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工作人员。我父亲想:既然毛主席不穿,我也要艰苦朴素,不穿这双高级新鞋。于是,他向有关同志说明情况,把鞋退回交公了。

母亲终生难忘的一天

我母亲王瑞珍经人介绍于1953年与我父亲认识并交上了朋友。1953年9月13日,母亲应父亲之约,来到中南海会面。在中南海食堂用过午餐后,他俩从食堂出来向西走去,恰好望见毛主席领着李敏和李讷从北沿着中南海西岸往南走。这时,李敏和李讷也看到了我父母,好似向毛主席说了什么,毛主席向我母亲和父亲招手,我母亲赶紧向毛主席招手致意。我父亲对我母亲说:“主席叫我们过去呢!”我母亲吃惊地问:“是吗?你可要弄准了。”我父亲说:“是的,快走吧!”我母亲高兴极了,赶紧与我父亲一起过了桥,向毛主席走去。

穿着布鞋的毛主席与李讷

走近了,只见主席坐在树荫下的一条绿色长凳上,见到我母亲和我父亲过来,便站起身来与他们握手,我母亲赶紧上前两步,双手握住毛主席伸出的手,眼含着幸福的泪水。毛主席亲切地问:“小同志,今天我请你划船好不好?”我母亲忙回答:“好!”这时,我父亲随几位卫士离开了,我母亲随毛主席缓缓地向瀛台走去。毛主席边走边和我母亲交谈。

毛主席说:“你姓王?”

我母亲回答:“对。”

主席又问:“今年多大年纪?”

我母亲回答:“21岁。”

主席说:“你认识赵鹤桐的事我知道了,听孩子们说你在育英学校工作挺不错的(我母亲那时是育英学校的老师,李敏、李讷是育英学校的学生)。”

我母亲忙说:“不,不,我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只是做了些应该做的工作。”

毛主席称赞道:“赵鹤桐今年24岁,这孩子老实、正直、机智灵活,学习进步很快,他的工作我很满意,我希望你们好。”我母亲点点头。

到了瀛台,我母亲随毛主席进屋子后在靠东面的沙发上坐了片刻。过了一会儿,警卫人员划过来两只小船,我母亲随毛主席上了船,坐在了主席对面,李讷坐在我母亲后面。负责警卫的孙勇在后边掌舵,我父亲和其他几位同志上了另一只小船。毛主席左右手一前一后轻松自如地摇着船桨,又开始了与我母亲的谈话。

毛主席问:“你是什么地方人?”

我母亲回答:“河北省晋县,属石家庄专区,距离咱们住过的平山县西柏坡有200多里路。”

毛主席说:“好地方,革命老区,那里的人民对我们的革命事业贡献很大,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我母亲说:“是的。我们那里每个村都能写出一部革命史来。”

毛主席又问:“你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都做什么呢?”

我母亲回答:“奶奶、母亲、两个叔叔、婶婶,十多口人,小叔叔和姑姑都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了,我和叔叔的女儿也出来参加革命工作。其他人在家务农,维持家里生活。”

主席说:“啊,原来你们也是个革命家庭。”

主席又问:“近期回家了吗?”

我母亲说:“去年回家了。”

主席问:“你家乡人民生活还好吗?”

我母亲回答:“还好。从土改以后,没有人外出逃荒、要饭,也没有冻死、饿死人的事了,人民生活挺平静的。”

主席又问:“你们家每年打的粮食都够吃够用吗?”

我母亲说:“怎么说呢,听我妈说好年景时够吃够用,多少有点结余,遇到灾年还是半年糠半年粮。”

当我母亲说到这里时,毛主席好像在深思,过了好大一会儿,毛主席问:“你们那里大乡成立了吗?”

我母亲说:“成立了。”

毛主席深情地说:“石家庄地区群众觉悟高,自然条件好,以后每个乡组织一个集体农庄,用机器种地,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不久的将来你们那个地方要有电灯、电话、公路、汽车。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生产的东西就多了,人民生活就富裕起来了。多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办工业,你们那个地方是产棉区,发展纺织工业很有前途,你看这样做好吗?”

我母亲兴奋地说:“好,太好了。我连想都不敢想。”

毛主席说:“想到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做到。我们必须十分努力,脚踏实地去干,只要这样干下去,我想你们那个地方有15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办到。”我母亲听着毛主席那亲切的话语,想着家乡美好幸福的发展前景,心胸豁然开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毛主席说:“还有一条,我们的老年人,要有人把他们养起来,子女应该孝敬父母。”

李讷问:“爸爸,都解放了,为什么还有的老年人没有人养着呢?”

毛主席说:“中国人吃饭是个大问题。刚解放这么几年,旧中国这么个烂摊子,穷得很。很多人还在挨饿、受凍,你能把所有老年人给养起来吗?看来你对工农的生活情况还是不懂。叔叔、阿姨他们对这些是有深刻体会的。”

此时,毛主席把话题转向我母亲所在的育英学校。

毛主席说:“你们那个育英学校,我要下放它。”

我母亲忙问:“放到哪里去?”

毛主席说:“放到底,它属于哪个地区,就让哪个地区的教育局把它管起来,要让育英学校招收工人、农民的孩子入学,让高干子弟学习工农子弟吃苦耐劳的好品德。放假时,还要组织高干子弟到工厂、农村去劳动、学习,体验生活。不这样做不得了啊!高干子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特殊化问题,有的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有的娇气十足;他们脱离群众,脱离劳动,靠老子吃饭,靠老子当官。这个问题如果不好好地解决,将来起来反对我们的,那将是我们自己的子女,那多危险呀!高干子弟特殊化,人民群众也不会赞成的。”

毛主席的话让我母亲惊呆了。我母亲不由自主地问道:“主席,这能行吗?”

毛主席说:“怎么不行呢!”

这时,我母亲又想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说道:“我们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大部分是中央首长的孩子和烈士子女,烈士子女无家可归,大多数寄托在学校。再说,镇压反革命刚过不久,敌人最恨我们的中央首长和革命烈士,万一孩子们的安全出了问题,那学校怎么能担当得起呢?”

毛主席想了想说:“你的担心有道理,现在先不放,以后社会秩序稳定了,就坚决地放下去。”

毛主席非常关心工农干部的学习,很重视培养工农自己的知识分子。毛主席说:“我听说你考上了人大工农速成中学,学习有困难吗?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母亲回答道:“过去我没有上过多少学,基础差,底子薄,刚上了13天学,感到相当吃力。不过我想困难再大也难不倒一个共产党员。”毛主席点点头笑了。

我母亲继续说:“我有弱点也有优势,我年纪轻,没有成家,没有拖累,我可以加倍努力学习,决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

毛主席说:“好,我赞成。你学完大学后想干什么呢?你能去为地主、资本家服务吗?”

我母亲一愣,心想为什么毛主席这样问我问题呢?马上回答:“不!我决不为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人服务,我要为劳苦大众服务,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学习张思德同志,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毛主席满意地笑了。

毛主席说:“你刚才的话说到了点子上,这就是我们党为什么要培养工农自己的知识分子的根据,我们国家现在还非常困难,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力量,办了一批这种类型的学校,就是为了这一点。你有决心,很好。不过,你要想到学习生活是很艰苦的。照你的想法去办,要用六七年时间,要住学生集体宿舍,拿很少一点助学金。所以,希望你既要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又要注意身体健康,这样才能学习好、工作好。”

我母亲回答:“主席,您的教导我记住了,回去一定照主席的教导去办。”

不知不觉,四五个小时过去了。毛主席还是那样神采奕奕,轻松地划着小船,缓缓地靠了岸,岸边同志稳住了船,孙勇扶毛主席上了岸。

我母亲向父亲示意,他们应该告辞了,心想他们今天占用主席的时间太多了。

我母亲和父亲一起随毛主席到了瀛台南门前,毛主席说:“今天我请你们吃饭好吗?”母亲看到瀛台里靠北面的一条古色古香的红漆长条桌上已经摆下了饭菜,不好推辞,只好随毛主席就餐。毛主席坐在北边,面向南,左右是他的两个女儿李敏、李讷,我母亲和父亲一起坐在毛主席对面。餐桌上摆了六盘菜,其中最大最好的一盘菜是肉片炒榨菜。主食是米饭和一大盘蒸饺子,一瓶普通的白酒。父亲先向毛主席敬了一杯酒,母亲虽然不会喝酒,也赶紧站起来向毛主席敬酒,祝毛主席身体健康。没有想到毛主席却说:“你今天向我反映了不少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谢谢你。”毛主席高兴地喝了一小杯酒,开始用餐。他很喜欢吃那盘肉片炒榨菜,并两次给我母亲让菜:“你吃这个菜,挺好吃的。”我母亲愉快地接受了。李讷说:“太辣。”毛主席说:“辣才好吃呢!”大家在愉快祥和的气氛中共进晚餐。晚饭后,母亲主动告辞。毛主席送到门口握手告别。这时,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我父亲把我母亲送出中南海东门,我母亲乘公交车回到学校。

我母亲王瑞珍与我父亲赵鹤桐

不要帮“倒忙”

我母亲与我父亲交朋友不久,两人说起育英学校的事情。我母亲说,我们育英学校的学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高干子弟,他们当中有的孩子特别娇气。有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张口闭口我爸长、我妈短,对老师和工作人员也很不尊重。可是,毛主席的孩子没有这些毛病,他们学习很努力,关心集体,对老师和工作人员都很尊重。

当时学校实行供给制,每个学生的待遇标准都一样。有一年入冬前,母亲给学生们发放了冬装。过了几天,李讷来了,进门就叫:“瑞珍阿姨,我的衣服合适,可帽子太小了,您可不可以给我换个大的?”母亲说:“可以。”于是给她换了一个合适的帽子,走时李讷还向我母亲道了声谢谢。

还有一次,我母亲到班里检查工作。正碰上学生们在做值日,李讷在水池边洗墩布。洗完后,我母亲见她用两手把墩布拧干,就心疼地问她:“天这么冷,你为什么用手拧墩布呢?”李讷回答:“不拧干,地擦不干净。”

对此,我父亲也深有同感,他说:“毛主席对孩子们要求特别严格,她们在家什么活儿都干,对我们身边工作人员都很尊重。”他说,娇娇(李敏)从苏联回来时,才十多岁,上小学四年级,自己照顾自己有一定困难。所以,我们身边工作人员就主动帮她做些事情,有时帮她洗洗衣服。这件事让毛主席知道了,毛主席对我们说:“你们帮助我的女儿,我欢迎。我希望你们教会她们自己照料自己的本领,不能事事都替她们做。如果你们事事都替她们做了,她们会养成游手好闲的习惯,那就帮了我的倒忙。因为我们的孩子同样都是工农的子弟,希望你们把工农群众勤勞、节俭的好习惯教给她们。”大家听后,由衷地佩服毛主席的家教。

愿意为毛主席继续工作

我父亲由于家境贫穷,没有上过学。1949年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毛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非常关心,特别对像他这样的文盲抓得更紧。

在玉泉山和香山工作时,毛主席教他写自己的名字、家乡住址。在周围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终于给家里写了一封简单的家信。

毛主席搬进中南海后不久,机关成立了业余文化学校,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费给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买了文具和书本,鼓励他们到业余文化学校学习。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教育下,我父亲学习非常努力,进步也很快。

1953年10月,毛主席送我父亲到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即现在的人大附中)学习。临走时,毛主席一再嘱咐,一定要珍惜学习机会,并对他提出三条要求:一是一定要注意身体;二是在完成课业的前提下,用业余时间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三部我国历史上的文学名著;三是节假日要回家来看我,要记住常回家看看,我这里就是你的家,不要把我忘了。

到人大工农速成中学后,看到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有这样好的学习机会,我父亲百感交集,真想“一口吃个胖子”,早日学有所成。他发奋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在班里,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中上等水平。星期日(当时只有单休日),别人休息了,他背上书包,带上馒头,去京西稻田边、小山上或树荫下,一学就是一整天。学累了,就去稻田里抓几条小鱼或与浇田的农民聊会儿天。

时间不长,1954年3月份,中办警卫局负责人来学校找到我父亲谈话,要调我父亲回到主席身边工作。那位负责人说,自从我父亲上学后,毛主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所以他们想调我父亲回去工作,希望我父亲能服从大局,回到主席身边工作。我父亲回答说:“我的女朋友(指我母亲)也在这里上学,我与她说一下,很快答复您。”

随后,我父亲赶紧找到我母亲说明此事。我母亲说:“这是党对我们两个人的考验,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当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我同意你回到毛主席身边工作。说实在的,主席身边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我父亲追问道:“咱们俩的关系怎么办?”我母亲说:“你想怎么办?”我父亲说:“我想保持下去,最后走到一起。”我母亲回答得很干脆:“过去主席对我讲过,你的工作他很满意,如果这次回去,你的工作还能让老人家满意,那咱们俩的关系就这么定了。”听了我母亲的话,我父亲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会心地笑了。很快,我父亲回复了单位领导,愿意回去继续为毛主席工作。

毛主席曾向父亲借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做了不少批注,看完后让秘书把此书送给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阅,并在书皮上写有“退毛”二字

1954年4月初,我父亲回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毛主席问他:“我送你上学去了,你怎么回来了?”我父亲回答:“听说我走以后,主席这里多有不便,所以我又回来了。”主席说:“长期在我这里工作影响你的发展前途,你还是上学去吧。”我父亲真诚地说:“我愿意继续为主席工作。”主席说:“你那个女朋友在上学,当她中学毕业考上大学时,你们俩差距大了,她还能接受你吗?”我父亲说:“她支持我回来工作,她说我回来以后的工作如果能使您满意,她答应嫁给我。”说到这里,毛主席高兴地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毛主席说:“去年送你去上学,当时我是忍痛割爱,你走后确有诸多不便,使我心烦。可是我没有让他们调你回來呀。既然已经回来了,我欢迎。”停顿一会儿,主席继续说,“你来了我要交给你一个任务,你要帮助教会我身边这些年轻同志,让他们能够像你一样地为我工作。他们学会了以后,如果你还想上学,我还送你去。”我父亲再一次表示:“我愿意为主席继续工作。”

毛主席为我母亲题词

1954年4月初,我父亲要回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临走时,我母亲对我父亲说:“去年9月份,我有幸得到毛主席的接待,毛主席请我划船,还请我吃饭。毛主席很关心工农子弟的学习,给了我很多指示,可遗憾的是我手头什么也没留下,希望你回去后将我的进步情况向毛主席汇报,请毛主席给题个词。”随后,我母亲把当模范工作者奖励的笔记本交给了我父亲。过了不久,我父亲来学校看我母亲,把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交给了她。我父亲说:“我把你的意思对毛主席说了,主席很高兴,在办公室用毛笔给你题了词(王瑞珍同志: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毛泽东),毛主席还说,‘希望她照我的题词去做,对她今后会有好处的。”

毛主席给我母亲的题词

母亲接过笔记本,看到上面毛主席的题词,激动万分,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母亲心想,毛主席多么关心工农子弟的学习和成长啊,我一定不辜负他老人家的殷切期望。从此,我母亲努力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财贸经济系,1961年以良好的成绩毕业后,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北京市二商局系统工作)。

你是回家,不是“做客”

1955年9月,毛主席第二次送我父亲去上学。我父亲先在人大工农速成中学学习,毕业后考取了人民大学。1956年4月的一天,我父亲接到汪东兴写给他的信,大意是五一节放假邀他回机关去玩。

五一节放假,我父亲回到机关,见到日思夜想的毛主席,感到格外亲切。

毛主席问:“我让汪东兴给你写的信收到了吗?”

我父亲回答:“收到了。”

毛主席继续说:“这么长时间,我不请,你不来,你是不是把我忘了?”

我父亲连忙说:“没有,没有。”

毛主席又追问:“没有?为什么不回来看我!你上学时,我一再对你讲,你要把我这里当成你的家,常回家看看。我这里的情况你们最清楚,我和家属、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很少。可你们就不同了,咱们朝夕相伴。不管我是在北京、还是外出,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都是你们陪伴着我。你走了不少日子,我还总觉得你在我身边似的。可是,我想让你回来看看我,怎么就这么难呢?你今天要给我说清楚。”

汪东兴给在人大附中上学的我父亲赵鹤桐寄的信

我父亲忙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主席待我好,我心里都明白。只是……因我学习基础太差,……功课压力大,才没有回来看望主席。”

毛主席说:“你今天说话支支吾吾,这不像你。你一定要说明原因。”

我父亲看在毛主席面前对付不过去了,只好如实向主席汇报:“我时常想念主席,特别惦记主席的生活。几个月前的一个星期日,我回来看望主席,到了中南海西门,西门同志给里边通电话后,转告我说:‘今天这里不会客。我进不来,只好回学校了,从那以后,没有再来。”

毛主席说:“我叫你回来看我,是回家,不是做客。我从来都没有把你当客人。我叫你常来看我,警卫局他们是知道的,他们不经我同意把你挡回去,这样对你、对我都不好。我要批评他们。”

我父亲忙劝毛主席说:“我们都是给首长做保卫工作的,首长安全是第一位的,警卫局同志这么做也没有错,主席就不要为我去批评他们了。只是当时没能见到主席,我感到特别遗憾。”

毛主席说:“你说得有道理,这次就算了。以后节假日,你一定要回来看我,如果再有人卡你,我是要批评他们的。你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看到毛主席高兴了,我父亲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毛主席说:“八个多月没见了,站起来,让我看看‘大个儿(毛主席的卫士称一组,因为我父亲长得快,长得高,所以一组同志们都叫我父亲‘大个儿)又长高了没有?”

我父亲站起来,挺直腰板,站在毛主席面前。主席打量了好一会儿,说:“看来已经是成年人了,没有长高,粗壮了好多。”

落座后,主席询问了我父亲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父亲一一做了汇报。我父亲边汇报,主席边指导,并一再强调:一定要身体好,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好和工作好。我父亲表示,一定按照主席的指示办。

这时,卫士进来了,给毛主席和我父亲各端来一杯水。毛主席对卫士说:“你去告诉炊事员师傅,说赵鹤桐回来了,请做点他喜欢吃的饭菜。”

饭后临别时,毛主席认真地说:“常回来看我。”我父亲回答:“我一定。”

一次严厉的批评

在三年困难时期,我父亲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一天,中办警卫局机关领导同志来电话,说星期日有事,让我父亲回中南海。我父亲回到中南海后,领导和一组同志对他说:“毛主席前些时候召开了一次高级领导干部会,毛主席在会上说,‘我国连续受灾,苏联又卡我们的脖子,当前党和国家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党对高级干部还是很关心的,每人每月按规定可买到三斤肉,这三斤肉大家可以吃。不过,我号召大家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最好不吃,我也不吃。这样有利于我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克服暂时困难。从那时起,毛主席一点肉都不吃。粮食也严格按照自己的定量,不允许超过。毛主席日理万机,日夜為党和国家大事操劳,为了保障毛主席的身体健康,我们都劝说过多次,请毛主席吃肉,但都无济于事。把你请回来劝劝毛主席,或许能行。”

我父亲接受了任务,马上去见毛主席。当得知我父亲是回来劝他吃肉的,毛主席的面孔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并严厉地批评道:“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们要讲党性。可是你们劝我脱离人民群众,劝我在党内说的话不算数,你们的党性哪里去了?我曾多次讲过,我们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全党同志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去战胜困难,争取胜利……”毛主席还准备继续说下去,正在这时,卫士给毛主席送来一杯果汁,这才给我父亲解了围。毛主席的态度也变得缓和了,说:“你们关心我,来劝我,可是你们的肚子也不饱呀,你把这杯果汁喝下去!”我父亲不肯喝。毛主席又说:“不听主席话的战士,不是好战士。我命令你喝下去!”说着把果汁放在我父亲面前。结果我父亲没有劝成毛主席吃肉,却把主席一天仅有的一杯果汁喝了。

毛主席布置的调查任务

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曾多次派身边工作人员回乡做社会调查,回来后如实向他汇报,以便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对国家形势和大政方针做出准确判断和决策。有一年,我父亲所在的人民大学放暑假了,毛主席派我父亲回乡做社会调查。毛主席根据当时的工作需要,亲自拉出调查提纲,把我父亲找来当面提出明确要求:找几户贫农,几户中农,几户富农,几户地主,你找的人最好和你家有点亲戚关系,能把心里话告诉你。要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管是拥护的、批评的、骂娘的,都要原原本本地反馈回来。

毛主席说:“过去派你回乡调查,你不会写字,我只能听你口头汇报。你上中学后,文化水平提高了,我让你给我写个情况介绍。现在不同了,你已经是大学生了,回来要给我写个像样的调查报告,注意要原原本本。反映情况切不可分析加估计。”

我父亲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回到家乡认真按照毛主席的调查提纲要求,走亲访友,开展调研,不敢有丝毫马虎。回京后,我父亲认真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交到毛主席手上。毛主席看了他写的调查报告后,拿出笔记本来,向我父亲边问边记,不时与我父亲讨论几句,并让我父亲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最后,毛主席满意地说:“这次,你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了调查任务。以后学校放假,你还要回来领任务。”

毛主席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生活

毛主席对身边工作的每个同志的生活都非常关心。我出生后,一天,我父亲拿着我的百天照片去给毛主席看,想让毛主席分享我们一家人的快乐。毛主席看了我百天照片后非常高兴,连说孩子长得像父亲。他还关切地说:“你们两个人都是学生(当时我父亲、母亲均在人大学习),靠助学金生活,再养上一个小孩怎么过?”毛主席坚持用自己的稿费补助我们家生活。

我父亲婉言谢绝了毛主席的好意,说道:“我们两个人再想想办法,如果解决不了,我再来找主席。”

毛主席说:“那好吧,我等你来。”

过了些日子,我父亲回来看望毛主席。

毛主席又问:“你儿子的生活费解决了没有?具体向我汇报。”

我父亲说道:“我们把孩子送进一个全托的托儿所,收费30元,衣、食、住、看病全包括了。费用我们两个助学金节省一些,主要部分由孩子的姑姥姥给,她们夫妻二人都是16级干部,而且与我们关系很好,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毛主席说:“解决了就好。”

作为一国领袖,毛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令我们全家十分感动。

离开毛主席越久,对毛主席越亲

从人民大学毕业后,我父亲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工作。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噩耗传来,他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作为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员,他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吊唁大厅瞻仰毛主席遗容。父亲患有高血压病,那些天,我看到父亲回家后眼睛红肿,身心疲惫,靠硝酸甘油等药物支撑,一方面心疼父亲,另一方面体会到他对毛主席的感情之深。

我父亲在世时,每逢毛主席祭日和诞辰,他都要到毛主席纪念堂去看老人家,并出席各种毛主席的纪念活动。父亲常常深情地对家人说:“过去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天天都能见到毛主席,只想从工作和生活上照顾好毛主席。离开毛主席后,回忆与毛主席在一起的情景,想到毛主席的亲切话语,更加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时间越久,对毛主席感情愈深。”

1982年1月10日,当时我父亲正在北京市公安局值班,天安门广场发生了女司机姚锦云开车撞人事件,我父亲与同事们迅速去现场进行处置,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因劳累过度,于1982年1月19日清晨不幸去世,享年52岁。他在世时,因为保密原因,只是偶尔向家人讲述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事情,也是因事有感而发。他去世后,北京市公安局许多同事参加父亲追悼会时,看到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李敏的丈夫孔令华、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卫士李连成、田云毓、毛主席司机周西林、周总理卫士长成元功等人及中办警卫局人员来到追悼会现场,才知道我父亲曾是毛主席的贴身卫士。而他以往的很多事,都是我母亲后来向我讲述的。

(编辑 杨琳)

作者:北京印钞有限公司干部

猜你喜欢

毛主席主席母亲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主席致辞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