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引领课堂

2019-04-19俞锡娇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关键处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充满学习的激情,问题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昆明的雨》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巧设问题,引领课堂。

关键词:教学切入点;关键处;最佳时机;巧设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孔子也提出了“以疑激思,以疑引思”的观点。的确,课堂教学应以學生为主体,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且充满学习的激情,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巧设问题、引领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问题能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索,并能激发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为此,笔者以《昆明的雨》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巧设问题,引领课堂。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巧设问题

所谓切入点,就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也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一篇课文可以有很多种教法,其中包含着诸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那样只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寻找最有价值的“探究点”切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对话当中。

《昆明的雨》是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写“雨”串联起当年的一系列事件,“雨”被情感化、意象化了。全文充满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和氛围的美。这么一篇美文,该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体会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特色呢?在深入解读文本时我们发现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这种东西也能吃?!”这句话的标点很独特,问号跟叹号连用,这在平时的文章中很少见。为了让学生理解它的表达效果,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切入,巧设问题情境,一个句子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带问号的句子,男生读带叹号的句子,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理解了文中作者有疑问也有惊讶。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句子前加上感叹词:“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这种东西真好吃!”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借此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可见,选准教学切入点,巧设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进而促进整篇文章的教学,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知识的关键处,巧设问题

一堂课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就要求教师能把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备课的关键。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把这些知识设计成一系列小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最终使其攻克难关,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古人云:“善教者,必善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巧设问题,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就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的有效办法。

《昆明的雨》是一篇内涵丰富、饶有趣味的散文,表面上看内容特别“散”,但是散中有整,如何让学生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师可以抓住文中写了哪些景、事、物,并分析这些描写对象的特点,仔细分析每一景、每一事、每一物背后所蕴含的情意,进而理清全文的线索。于是我先让学生找找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景、物、人、事,并分析这些描写对象的特点。再设疑:“本文文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写了这么多的景、物、人、事,这是否离题了呢?这些景、物、人、事跟雨有关吗?作者仅仅是抒发对昆明雨的怀念吗?”这样将教学难点分解为多个小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渐进,最终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就是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使其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可见,教师可在知识关键处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住教学的最佳时机,巧设问题

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时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教学的效果。提问得过早,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提问得过晚,起不了作用。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时刻注意学生的表情及其反馈的信息,当学生的思维被困住无法“突围”时,当学生探讨问题意犹未尽时,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这些时候都是教师提问的好时机。

《昆明的雨》这篇文章作者就是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备课时,我一直思索着如何让学生理解汪曾祺散文 “凡人小事”之美。上课过程中,恰巧一学生在赏析《昆明的雨》第8段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时,读了文中有一处描写苗族女孩的吆喝声,我忽然茅塞顿开,赶紧抓住时机发问:“可不可以把这吆喝声删去?你能不能试着吆喝一下?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吆喝声都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删前删后的不同效果,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吆喝起来,班级里立即响起了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我又提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到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学生的思维自然就被引到文章结尾处写到的与友人雨天小酌的场景。这些问题的设置与探讨让学生感觉顺其自然又紧扣文本,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了解汪曾祺散文的风格。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的最佳时机巧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师要选准教学切入点,在知识关键处,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会了巧设问题,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引领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有味,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罗春英.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巧妙设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J].中学语文,2011,(18).

[2]程浩波.精心设计巧提问,民主合作营气氛——提高初三语文课堂效率浅析[J].语文学刊,2013,(15).

[3]杨剑凌.巧妙设问,提高效率——浅谈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2013,(3).

[4]刘亚丽.语文课堂创意活动设计例谈[J].语文教学之友,2018,(5).

作者简介:俞锡娇(1982—),女,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一中文公分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关键处
求几字下落,见满文真情
用"设疑"体现“学让引思”
“三处”巧解拓宽思路锻炼思维促进发展
关键处着手 根子上用功
顺学而导,要导在关键处
善抓关键巧析文
聚焦关键处,让智慧“亲临”
文本关键处:阅读教学的重点
几何入门阶段做好“接枝”教学
立足关键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