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语文课堂的生命底色

2019-04-19孙烨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

摘要: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语文味的,充满教师的智慧、学生的思辨,体现在教师教得多彩,学生学得高效。

关键词:课堂底色;匠心精神;学生发展

保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就要还原语文的本真,赋予它应有的生命底色,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一、语文课堂应有纯净的透明色

语文味的课堂就是教学能秉持返朴归真的教学思想,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学追求原生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掺杂功利的尘滓。

语文阅读课达成这样共生教学的目标才能体现课堂的语文味。

目前,阅读教学呈现两大弊端:浅阅读、偏阅读。“知言”是我们教会学生研读文本的普遍方式。在考试指向下,大部分教师会花较多的时间教学生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学生的答题技巧在题海战术的训练下掌握得相当牢固,但其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是支离破碎的。这就是所谓的“浅阅读”,也是如今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下降的重要原因。

“会意”是我们带领学生弄明白文本及作者的想法。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就是为了带领学生弄清楚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忽视了探讨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文章丰富的内涵及写作背后的深意。这就是所谓的“偏阅读”,让学生连最基本的写作技巧也无法学会。

所以,“言意共生”的阅读才最有实效。在泛读又精读的基础上去悟读,让言意共生相长,这才是真阅读。

语文写作课,达成这样相生教学的目标才能体现写作课堂的纯色。

写作的方式要多样,契机要适当。教师应当预设好写的时机,将有效的读与有感的写有机融合。读前写,读中写,读后写,因时而宜。

读前写,是为了解读相应的课文而提前写作。如应时而写的“春景”,便可与名篇《春》阅读比照,学生读出了春日的特点,也学到了语言、技法上的特点;应情而写的“母亲”,便可与名篇《我的母亲》比照,学生读懂了对母亲深深的爱恋,也学会了线性结构安排事例的写法。

读中写,是将学生置身于作者情感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如词语的置换,将学生置换的词语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理解作者的用词之妙;段落的改写,让短句变长,长句变生动。这样的改写,既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读后写,是为了促使学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并充分调动其自身的知识储备,体现写作素养。学生可以模仿名家名篇写,也可以自由创新;学生可以真情感人,也可以精致动人。假以时日,学生的表达能力、抒情水平、思维深度都会在写作实践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所以,“言为意用”的写作最为有效。以匠心精神——“本心”打造的纯语文课堂,语文的纯净透明色才能显露头角,还语文以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二、语文课堂应有绚丽的多彩色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集中的横截面,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得”无不在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

语文学科的广度决定了文本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朗读、悟读、品读、诵读;自主学习、组内合作、精讲点拨、当堂反馈;诵读式、自学式、合作式、激励式等等。

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表演,而是要求教师寻找到适合每一篇文章的课型,将文本解读衍生成创造性教学。比如鉴赏朱自清的《春》,重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春》的语言浅显又淡雅,极具诗意之美,慢读、精读、悟读,都能感受作者于平淡中透出的浓浓深情。咬文嚼字地品析反而破壞了原文的诗意美感。与之相似的有《济南的冬天》《夏》《三峡》《蔚蓝的王国》《白鹭》等文章,皆可采用这一种鉴赏方式。又如赏鉴鲁迅的《雪》,重在品读中分析内涵。这篇文章不以文笔取胜,而是将情感内敛,以意传神。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人物思想进行深入地探索,才能追溯作者创作的本源。与之类似的有《海燕》《白杨礼赞》《幽径悲剧》《社戏》《多收了三五斗》等。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题材,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我们的课堂将丰富多彩。

在教学上做一个有巧心的匠师会赋予课堂蓬勃的生命力。

三、语文课堂应有深沉的大地色

阐发文化蕴含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言神意丰”。

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人文氛围。如讲授《背影》时,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人生感悟深情解读父亲的种种不如意等,带领学生感受一位顶着生活重压却不外露情绪的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学生在学习之余也会思考自己与父亲之间爱与离交织的矛盾。

教师可以用机智敏锐的思辨带领学生思接千载。如讲《曹刿论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论战时的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加入文中未出现的标点符号和叹词。比如,公曰:“(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哼!)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学生根据文意填入恰当的语气词,一思、一读、一笑,曹刿的睿智、庄公的愚钝一目了然。教师将这样的解读方式教给学生,课堂有鲜活度,也有了更深的厚度。

教师可以用博古通今的学识让学生悄然动容。如讲古代诗词时,串入相关的典故、同类的诗文、写作的背景,领着学生广泛积累。如讲授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词时,用两课时来讲解。带着学生读李煜不同时期的词作,看李煜在前后期的行为,听他人对其前后期词作、人生的评价,写李煜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心情。诸如此类的广积累深阅读,教师的人文功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智慧。

能从学生视角深度解读文本,让学生轻松有所得的课堂教学也是受学生欢迎的。从学生视角出发深度解读文本,使师生与作者的视域经历激烈碰撞融合,促使师生课堂情感、价值观高度统一。

教师的匠心精神——“智慧心”是将无形的内蕴化为有形的行为,用深厚的文化功底撑起语文课堂的魂,学生才能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汲取深厚的养分。

四、语文课堂应有活力青春色

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但实际上学生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重视,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空间内改变现状,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教师对文本的解析要“近”——贴近教学内容。无论是章法品析、语言品析,还是作者解读、主旨解读,教师精准的定位,才能促发学生高效的思辨。

课堂环节的设计要“紧”——紧扣每个细节。课上问题的设置关系到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关乎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易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预设好问题之间的对接。

课堂评价的用语要“中”——中肯评价学生。及时评价,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使之延续至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准确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评价用语的反馈中准确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得与失,及时调整思维方式,有效学习。

课堂语言的表达要“简”——简明表情达意。课堂语言凝练,学生才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收到重要信息,并及时反馈。但语言的简明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堂语言的简单,而是要求教师更诗意地表达精纯的主旨,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气氛要“活”——“活”出精彩生动。传统的语文课堂为什么容易陷入沉默?主要因为气氛掌控得不佳。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几乎是整场活跃。究其原因,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就是他们很注重关心学生的课堂情绪。有了师生情感互动的课堂自然就生动鲜活起来。只有关照学生情感的教师才能营造学生全情投入的课堂氛围,其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是教育的未来。教师用匠心精神——“创造心”去精心打磨课堂,课堂会多一些思考,也会增添更多活力的青春色彩。

穿越教育功与利的雾霾,寻找湮没在深处的语文课堂的生命底色!

作者简介:孙烨(1981—),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
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关于中职院校课堂管理探讨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科学学科评价体系变革刍议
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