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沉淀过程中镍锌添加比例对两步法制备的Ni0.5Zn0.5Fe2O4吸波性能的影响

2019-04-19侯根良刘朝辉苏勋家

材料工程 2019年4期
关键词:铁氧体吸波溶胶

毕 松,汤 进,王 鑫,侯根良,李 军,刘朝辉,苏勋家

(1火箭军工程大学,西安 710025;2火箭军装备研究院,北京 100085;3西安纳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西安 710038)

吸波材料是一类能够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在国防和民用方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1-2]。目前,吸波材料的研究关键在于制备出厚度小、质量轻、吸收频带宽、吸收率高、耐高温、抗磨蚀及成本低的微波吸收材料[3-4]。镍锌铁氧体是一类双复介电材料,它不但具有一般介质材料的欧姆损耗、极化损耗、离子和电子共振损耗,还具有铁氧体材料特有的畴壁共振损耗、磁矩自然共振损耗和粒子共振损耗[5-7],因此,镍锌铁氧体一直是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

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磁滞损耗和矫顽力,而成为吸波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8-10]。化学共沉淀法因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容易控制产物的成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方面[11-12]。Albuquerque等[13]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镍锌铁氧体,随着煅烧温度的变化,样品颗粒粒径介于9~90nm之间。Olhero等[14]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Ni0.8Zn0.2Fe2O4,样品的磁化饱和度达到59000A/m。另外,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面,溶胶-凝胶法因具有制品粒度小、纯度高、反应过程易控制、产物均匀度可达分子或原子尺度等优点也得到了广泛应用[15-17]。刘媛等[18]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Ni1-xZnxFe2O4纳米颗粒。结果表明,x为0.5时,样品粒径为10~20nm,饱和磁化强度达39.378A·m2·kg-1。Raghavender等[19]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i1-xZnxFe2O4,结果显示,随着x值的增加,镍锌铁氧体的晶体粒径减小,晶格常数变大。

本工作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Ni0.5Zn0.5Fe2O4复合吸波材料。在第一步的化学共沉淀过程中,添加镍和锌的物质的量分别占其总添加量的0%,30%,60%和90%。在第二步的溶胶-凝胶过程中分别添加剩余的量(100%,70%,40%和10%)制备了4种Ni0.5Zn0.5Fe2O4样品。研究了共沉淀过程中镍锌添加量的变化对Ni0.5Zn0.5Fe2O4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镍锌的最佳添加比例,为制备电磁波吸收频带宽、强度大的Ni0.5Zn0.5Fe2O4吸波材料提供了依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氯化亚铁(FeCl2)、氢氧化钠(NaOH)、硝酸镍(Ni(NO3)2)、硝酸锌(Zn(NO3)2)和柠檬酸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蒸馏水。所有玻璃器皿均先用王水浸洗,再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后置于烘箱内干燥。

1.2 实验过程

采用两步法制备Ni0.5Zn0.5Fe2O4。第一步,化学共沉淀过程中镍和锌添加的物质的量分别占其总物质的量的0%,30%,60%以及90%;第二步,即溶胶-凝胶过程中分别添加剩余的量(100%,70%,40%和10%),镍和锌之间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1∶1。化学共沉淀过程中,首先将35g NaOH溶解于200mL蒸馏水中,并将溶液保持在50℃。然后将10g FeCl2·4H2O加入到50mL蒸馏水中,常温搅拌至完全溶解。接着将NaOH溶液快速倒入FeCl2溶液中,保持混合液温度为40℃继续搅拌备用。按照表1制备镍锌铁氧体时的不同工艺参数称取定量Ni(NO3)2和Zn(NO3)2,分别加入到50mL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将Zn(NO3)2溶液缓慢匀速滴加到混合液中(滴加2h),滴加完毕继续搅拌1h后按同样速率滴加入Ni(NO3)2溶液。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5h后,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至滤液呈中性。得到的浅黄色样品,于80℃烘箱中干燥,得到镍锌铁氧体的前躯体。

在溶胶-凝胶过程中,首先将制备的前躯体加入到50mL蒸馏水中,微波震荡30s备用。按照表1称取定量的Ni(NO3)2和Zn(NO3)2(两者分别占其总物质的量的100%,70%,40%和10%)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按照镍锌总物质的量与柠檬酸的比为1∶1称取柠檬酸,加入到Ni(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用氨水调节溶液pH值为6。当加热搅拌形成溶胶时倒入震荡分散后的前驱体乳液中,继续加热搅拌直至形成凝胶。将凝胶在90℃烘箱中进行干燥,马弗炉中650℃下煅烧2h,得到镍锌铁氧体样品。

表1 制备镍锌铁氧体时的不同工艺参数Table 1 Different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preparing nickel-zinc ferrite

1.3 样品表征

对制备的镍锌铁氧体样品进行XRD测试,衍射仪型号Rigaku Ultima IV,铜靶,靶电压为40kV,扫描范围为15°~80°,扫描速率为4(°)/min,步进扫描,每步0.02°。另外,采用SPA400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表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KEYSIGHT E5071C)对样品在2~12.4GHz之间的电磁参数进行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XRD物相

图1为共沉淀法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镍和锌得到的4种样品XRD谱图。可以看出,添加镍和锌的比例分别为0%,30%,60%,90%时,得到的4种样品特征衍射峰与Ni0.5Zn0.5Fe2O4的标准谱图几乎完全一致。通过共沉淀法联合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在650℃下煅烧,均成功制备了Ni0.5Zn0.5Fe2O4。

图1 添加不同比例镍锌制备的样品XRD谱图Fig.1 XRD patterns of the samples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proportions of nickel and zinc

2.2 AFM微观结构

图2为原子力显微镜(SPA400)下观察的4种样品的微观结构图。测试时选择2个直径均匀的颗粒分别测定其半径,计算得到样品的平均粒径大小。可以看出,制备得到的Ni0.5Zn0.5Fe2O4均为球形颗粒状,且镍锌铁氧体颗粒粒径比较均匀。当共沉淀法中镍和锌的添加比例为0%时,样品平均粒径为96nm左右;当添加比例为30%时,样品平均粒径为52nm左右;当添加比例为60%时,样品平均粒径为44nm左右;当添加比例为90%时,样品平均粒径为70nm左右。可知在4种比例下,制备的Ni0.5Zn0.5Fe2O4均为纳米颗粒。随着共沉淀过程中镍和锌添加比例的增加,样品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添加比例为60%时,得到的Ni0.5Zn0.5Fe2O4颗粒平均粒径最小,为44nm左右。改变共沉淀法中镍和锌的添加比例,对样品的颗粒粒径产生了明显影响,可能是由于在共沉淀过程中,FeCl2与NaOH反应生成Fe(OH)2沉淀时还存在Ni2++2OH-=Ni(OH)2↓和Zn2++2OH-=Zn(OH)2↓ 的反应,生成的Ni(OH)2与Zn(OH)2沉淀吸附在前驱体表面,影响了前驱体的正常生长,而使得最终制备的Ni0.5Zn0.5Fe2O4粒径变小。而当添加比例为90%时,由于Ni2+和Zn2+浓度大,促进了Ni2+和Zn2+进入晶格内部,而使得最终制备的Ni0.5Zn0.5Fe2O4粒径变大。

图2 添加不同比例镍和锌制备的Ni0.5Zn0.5Fe2O4的AFM图(a)0%;(b)30%;(c)60%;(d)90%Fig.2 AFM images of the Ni0.5Zn0.5Fe2O4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nickel and zinc(a)0%;(b)30%;(c)60%;(d)90%

2.3 电磁参数

图3为共沉淀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镍和锌制备的Ni0.5Zn0.5Fe2O4在2~12.4GHz之间的电磁参数。可以看出,添加比例的改变,对制备的Ni0.5Zn0.5Fe2O4介电常数实部与虚部均无明显影响,磁导率实部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添加比例为0%时,样品磁导率实部在1左右。随着镍和锌比例的增加,磁导率实部开始减小,添加比例为60%时达到最小,为0.75左右。当添加比例为90%时,磁导率实部增大到1.2左右。另外,随着共沉淀法中镍和锌添加比例的增加,制备的镍锌铁氧体磁导率虚部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当添加比例为30%时,样品的磁导率虚部达到最大。

图3 添加不同比例镍和锌制备的Ni0.5Zn0.5Fe2O4的介电常数(1)与磁导率(2)(a)0%;(b)30%;(c)60%;(d)90%Fig.3 Permittivity(1) and permeability(2) of the Ni0.5Zn0.5Fe2O4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nickel and zinc(a)0%;(b)30%;(c)60%;(d)90%

2.4 微波吸收性能

微波反射衰减率RL直观反映了材料在理想金属表面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

RL=20lg(|Zin-1|/|Zin+1|)

(1)

输入阻抗Zin为:

(2)

式中:c为光速;f为微波频率;d为吸波材料厚度;μr和εr分别为吸波材料的磁导率与介电常数[20]。4种样品在2~12.4GHz范围内的微波吸收性能,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大,Ni0.5Zn0.5Fe2O4有效吸波频段向低频方向移动。当厚度为4mm、添加比例为30%时,样品有效吸波频宽为4.2GHz,大于添

加比例为60%时的有效吸波频宽(3.1GHz)。当厚度为5mm、添加比例为30%时,有效吸波频带为4.6~8.9GHz,有效吸波频宽为4.3GHz,在6.8GHz处吸波强度达到最大值-24.94dB;添加比例为60%时,有效吸波频带为5.0~9.9GHz,有效吸波频宽为4.9GHz;添加比例为90%时,有效吸波频带为6.6~9.3GHz,有效吸波频宽为2.7GHz。当厚度增大到6mm时,4种比例下制备的镍锌铁氧体吸波频宽都略有减小。

厚度为3~6mm时,Ni0.5Zn0.5Fe2O4样品在2~12.4GHz范围内的微波吸收性能三维图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厚度的增加,样品有效吸波频带向低频方向移动。共沉淀法中镍和锌的添加比例为0%时,Ni0.5Zn0.5Fe2O4吸波性能最弱;添加比例为30%时,Ni0.5Zn0.5Fe2O4具有最大微波吸收强度,且有效吸波频宽较大;当添加比例为60%时,Ni0.5Zn0.5Fe2O4有效吸波频宽最大,并且在4~5mm厚度范围内,材料出现双峰有效吸收;当添加比例增大到90%时,Ni0.5Zn0.5Fe2O4有效吸波频宽相对变弱。因此,当共沉淀法中镍和锌的添加比例为60%时,采用共沉淀法联合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0.5Zn0.5Fe2O4微波吸收性能最佳。

图4 不同厚度时Ni0.5Zn0.5Fe2O4的微波吸收性能 (a)3mm;(b)4mm;(c)5mm;(d)6mmFig.4 Microwave absorption ability of the Ni0.5Zn0.5Fe2O4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a)3mm;(b)4mm;(c)5mm;(d)6mm

图5 添加不同比例镍和锌制备的Ni0.5Zn0.5Fe2O4的微波吸收性能三维图 (a)0%;(b)30%;(c)60%;(d)90%Fig.5 3D graphs of microwave absorption ability of the Ni0.5Zn0.5Fe2O4 preparedunder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nickel and zinc (a)0%;(b)30%;(c)60%;(d)90%

从AFM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两步法制备Ni0.5Zn0.5Fe2O4时,改变共沉淀过程中镍和锌的添加比例,对样品的颗粒粒径产生了明显影响。随着镍和锌添加比例的增加,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另外,随着添加比例的变化,也影响了粉体的微观结构均匀度、晶粒气孔缺陷程度,Ni0.5Zn0.5Fe2O4的介电常数与磁导率产生了一定差异,从而影响了Ni0.5Zn0.5Fe2O4的微波吸收性能。

3 结论

(1)制备的4种不同比例的Ni0.5Zn0.5Fe2O4均为球形颗粒,且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添加比例为60%时,粒径最小,平均粒径约为44nm。

(2)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大,Ni0.5Zn0.5Fe2O4有效吸波频带向低频方向移动。

(3)当共沉淀过程中镍和锌的添加比例为30%时,Ni0.5Zn0.5Fe2O4有效吸波频带达到4.3GHz,最大吸波强度达到-24.94dB。

(4)当共沉淀过程中镍和锌的添加比例为60%时,Ni0.5Zn0.5Fe2O4微波吸收性能最佳,其有效吸波频带最宽,达到4.9GHz。

猜你喜欢

铁氧体吸波溶胶
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成果—柔性铁氧体实现产业化
浅谈氧化铝溶胶制备中溶胶黏度的变化
多壁碳纳米管对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影响
聚碳硅烷转化碳化硅陶瓷吸波性能的研究进展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单个铁氧体磨粒尺寸检测电磁仿真
稀土元素掺杂钡铁氧体的性能研究进展
铁氧体吸波性能的研究与进展
CoFe2O4/空心微球复合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溶胶-凝胶微波加热合成PbZr0.52Ti0.48O3前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