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问题研究

2019-04-18丁巧玲徐琦周群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园贷互联网金融监管

丁巧玲 徐琦 周群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业务迅猛发展,在满足学生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裸条借贷”“欠贷自杀”等影响恶劣的事件。本文透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校园贷”的问题、监管与整治,并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出后监管时代解决“校园贷”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校园贷;互联网金融;监管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业务迅猛发展,比如P2P网络贷款平台,提供个人小额借贷;拥有电商背景的借贷平台,提供小额透支信贷;分期购物平台,提供分期购物服务。民间金融机构且多数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且因更多元的信贷产品、更便捷的操作流程,以及与消费购物几乎无缝衔接等优势而实际上主导了校园信贷市场。“校园贷”的野蛮发展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监管和规范“校园贷”问题是非常值得高校和社會去思考。

一、“校园贷”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由于知识不足,缺乏辨别事物双面性的能力,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不理性,表现为喜欢追求时髦、攀比,而且存在贪慕虚荣、超前消费等不良的习惯。笔者对所在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5.77%使用校园贷的大学生用于购买超出经济能力的产品,例如高档服饰,名牌鞋包、手机等。一些家庭生活条件差的大学生,为了能够赶上周围同学生活质量而产生攀比心理,由求实转化为超前消费。部分大学生有创业、留学等大量资金需求,这一系列因素均促使“校园贷”快速发展。

(二)传统银行业信贷市场有缝隙

银监会在2009年6月正式下发通知,对大学生申请信用卡进行了限制,信用卡开始逐步退出大学生金融借贷市场。银行向大学生发放的一般都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贷款,特别是助学和创业方面的贷款,可能无法满足银行即时需要支付的负债,不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造成流动性缺失。银行转移校园重心后,互联网金融公司进驻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P2P校园贷业务。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平台例如蚂蚁花呗等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据本次调查,接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主要使用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电商分期付款服务。银行想要从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手中分得利益,就必须相应的要提供更优惠的借贷条件。

二、“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一)从资金需求者学生角度来看

校园贷在一定程度上会养成不良消费观和滋生恶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六成以上的学生每个月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若学生对于非生活必需品有强烈的购物需求,那么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肯定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需求,校园网贷平台就给这些人提供了资金渠道。

部分大学生处于盲目的超前消费,加上对借贷知识缺乏了解,导致大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具体的还贷费用、了解逾期还款后果。部分学生在陷入校园贷的陷阱后,不仅偿还超出法定最高贷款利息的高利贷,还遭受到威胁、恐吓等不法手段的侵害,但他们缺乏法律维权意识,不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或者羞于告知事情经过等原因,使他们大多数默默承受非法侵害。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选择不诚信、不牢靠、不正规的校园网贷平台,进而在并没有了解真实全面的网贷信息的情况下就盲目贷款。由于借贷的申请程序简单又缺乏相关审核,还存在盗用身边熟悉的同学的基本信息去借贷,这种“被贷款”现象,使得学生承受被网贷平台欺骗、套路的风险。

(二)从资金供给者网贷平台角度来看

贷款机构的开设缺乏严格条件限制。近年来,校园贷发展迅速,由于没有明确的文件和措施来规范贷款机构行业主体,无法严格审查平台主体是否具有办理业务资格,是否具有经营能力以及其信誉状况。便给一部分不良贷款机构带来可乘之机。其中一部分贷款行业主体乔装成校园贷平台,而实际却是高利贷,给贷款交易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性。

校园贷行业市场审核不严。一些不良网贷平台宣称无需抵押担保,三分钟到账等很多诱惑性的条件,学生在一些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上注册,利用学信网数据、学生证、身份证,以及常规联系人信息,通过电脑或手机操作,便可在各大校园贷平台上实现借贷业务。但是他们看不到校园贷平台背后的变相收费,如违约金、逾期利息等问题,最终陷入了高利贷的深渊。

校园贷贷款费率不明,隐形担保。一些不良网贷平台往往只宣传分期产品或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好处,却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甚至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等。看似免息、低息的平台通常高达20%以上,成了“高利贷”,逾期后每日费率最高与最低相差达60倍之多。很多大学生因为一时冲动购物而选择贷款,最终要偿还的“本息和”相当于贷款本金1.5倍,甚至更多。分期平台并非真的“免担保”,大学生申请过程中提供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实际上就是隐形担保,如不能按期还款,某些平台就会向贷款人的父母、同学、辅导员催款。

三、规范“校园贷”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的导向教育

高校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认识校园贷的实质,使大学生尽可能避免盲目的借贷行为。高校可以开设金融安全知识相关课程、讲座,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有关校园不良网贷的最新预警提示信息。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要积极发挥作用,例如通过主题班会提醒学生关注网络贷款存在的问题,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一旦发现学生有借贷逾期问题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协助家长尽早还清贷款。高校在实行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将学生信用信息纳入进来,构建大学生信用体系,是加强学生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学生的自我控制

学生应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不虚荣攀比,防止冲动消费。如果资金不够用,平时可以参加勤工俭学缓解压力。大学生应注意对自己个人信息的管理,无论是身份证、学生证还是支付宝、银行卡账户,都不宜随便透露给他人。大学生要强化法律意识,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明白参与校园贷自己的权益却被侵害时,应如何维权。作为大学生不要参与不良校园网贷,不宣传网贷,不触碰法律这条红线。如果深陷网贷陷阱,一定要寻求警方的帮助,寻求法律的保护,不可走向极端,有太多年轻的生命因为校园贷而结束。

(三)政府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

国家要从顶层设计上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明确校园借贷的业务边界。形成针对“校园贷”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职责,避免互相推诿,确保监管到位。为切实规范校园贷管理,杜绝校园贷欺诈、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等行为,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对因校园贷引发恶性事件或造成重大案件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倒查倒追有关高校及相关责任人,发现未开展宣传教育、排查处置等工作的,予以严肃处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本地本校工作分层对接和具体落实,加强风险警示、教育引导和校园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诗姝,张越,章航,季梦怡,张懿.大学生校园贷的认知及其外因内因分析[J].金融经济,2018(6).

[2]蒲晓华.校园贷发展现状及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8).

[3]刘海怡,张鹏,谢先达,傅旭雯,钱辰阳.大学生校园贷法律问题研究——以P2P借贷平台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8).

猜你喜欢

校园贷互联网金融监管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