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

2019-04-18乂乐

琴童 2019年3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巴黎

乂乐

说到印象主义,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恐怕就是莫奈。

1874年,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以勒阿弗尔的风光为背景创作出《印象·日出》在巴黎展出,其光影和色彩的颠覆运用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被挖苦为“印象派”。然而这个有嘲讽意味的名称, 却准确地表现出以莫奈为首的这些艺术家们的艺术特征,并成为西方艺术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

当然,莫奈并不知道,他的画作受到了同时代的一位法国同胞的热烈关注,并深刻地影响到他日后的创作风格,以至于开辟出音乐的一方新天地。更巧的是,这个法国人也叫克劳德。他就是克劳德·德彪西。不过,在介绍德彪西之前,我们先要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

准确地说,印象主义运动是介于古典艺术和现代主义运动中间的一个思潮。印象主义者认为,艺术家只应再现个人的主观体验, 以及从生活中偶然攫取的不可重复的印象, 而扬弃艺术进行概括和典型化的原则。

随着印象主义思潮成为主流,音乐界也开始受到印象主义的影响。作曲家们开始大胆地突破古典主义音乐的严格与规整,打破浪漫主义的情感与激情,试图用音乐描绘人们看到图画的感觉和印象。音乐不再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 而只是用来描绘瞬间印象和给人以听觉的享受。印象主义音乐就这样诞生了。

音乐界首次出现“印象主义”一词是在1887年。当时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批评德彪西的《春天》全曲结构紊乱,提醒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由于“印象派”思想的兴盛,此后人们对德彪西的作品都用极富印象主义风格来赞扬。德彪西也因此被称为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这是一个他一生都厌恶并且竭力想摆脱的称号。

1862年8月,德彪西出生在巴黎的一个陶器店主家庭。他的祖辈没有人从事音乐相关职业。父亲对他最大的期许是成为一名船员。然而德彪西对父亲的安排并不感兴趣。8岁那年,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一家搬到戛纳的姑姑家。姑姑发现了德彪西的天赋,在她的帮助下,德彪西成为费勒维尔夫人的学生,开始学习钢琴。费勒维尔夫人曾经师从肖邦,她的女婿就是著名的象征派诗人保罗·魏尔伦。德彪西日后最经典的作品《月光》,灵感就来自于魏尔伦的《月光曲》。

1872年,德彪西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他在巴黎音乐学院待了12年。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梅克夫人,成为她的随扈钢琴家,陪着她在欧洲游历了两个假期。这段游历让他结识了许多俄罗斯音乐家,迥然不同的东方民族音乐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年后,他回到巴黎,像他的许多前辈那样拿下罗马大奖,前往罗马开始3年进修。然而两年后,他就因为无法忍受罗马保守古板的空气而逃回巴黎。

回到巴黎后,德彪西结识了象征派诗人马拉美,并加入了马拉美的星期二沙龙。他们阅读拉马丁和雨果,从诗作中取材作曲。1894年,德彪西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作创作的管弦乐曲《牧神的午后》 在巴黎首演,轰动巴黎。

终于,在33岁之时,德彪西呈现出他真正的声音,他的名字开始为人所知。他的名声孕育在这首《牧神的午后前奏曲》精致而高贵的声音中。

虽然德彪西一直固执地拒绝人们将他称为印象派大师,但事实上,他的确是印象主义音乐独一无二的杰出代表。他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双重影响,形成了极为独特的音乐语汇和表现手法,细腻而繁复的和声编排配上有绘画般颇具视觉效果的标题,引发听众的联想。人们开始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来聆听音乐。

更重要的是,德彪西打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对于作曲家的限制,和声的排列、调性的使用都不再出自逻辑或数学,而是出自感觉。自他之后,音乐家们终于不再被规则限制,改革风气一发不可收拾。

德彪西十分迷恋美术,他的音乐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印象主义绘画的共通性。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诗,还有来自绘画的灵感。德彪西的旋律如同美术作品的线条,这使他的音乐既是可听的,又是可见的。

作为20世纪末欧洲最负盛名的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作品。这当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月光》《牧神的午后》和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月光》来自于德彪西的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的第三乐章,富有表情的行板与和声色彩变化描绘出月光下宁静悠远的景色,光影闪烁,月色皎洁,晴朗而幽静的夜色跃然眼前。

《牧神的午后》是德彪西的成名作。作品取材自马拉美的同名诗作,但是创作风格却受到莫奈的极大影响。音符带着牧神的慵懒倦怠以及梦境一般的波影,在管与弦中奔突出了诡异奇幻的音响。长笛悠然从天而落,如乱琼碎玉般激起木管和圆号的低沉幽深。弦乐清凉,竖琴悠扬,使人半梦半醒中乘着音乐的翅膀,朦胧中见到半人半羊的牧神。《牧神的午后》是美丽的,连第一次听到成品的马拉美都难掩激动:“我从来没有料到像这样东西,这音乐把我诗中的感情撷取出来,赋予它一种比色彩更热情的背景。”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改编自梅特林克的《玛莱娜公主》,历经10年,几经增删,被认为是歌剧的后浪漫时代最具创造力的里程碑之作。这部作品一改瓦格納时代的宏大辉煌,有意弱化乐队的和声,运用纤细的配器,以新鲜的弦乐织体谱就了如梦如幻的境界,使法国歌剧在比才之后再次真正从瓦格纳歌剧中脱离出来,以真正的法兰西精神独立于世界歌剧之林。

1918年3月,德彪西因直肠癌在德军空袭巴黎的炮火中逝世。他并不知道,仅仅一个月后,他所挚爱的国家就击退了德军。当年11月,一战结束。当然德彪西更不会知道,生前享誉厚载的他会连同自己的印象主义音乐一起,因新时代的现实主义音乐迅速崛起而被短暂遗忘,直到几十年后才被重新提及。

回望德彪西的一生,他创造了一个新的音乐风格—印象主义乐派,并将这个崭新的乐派传播到欧洲的更多地方,影响了后来的一批大师:拉威尔、雷斯庇基等等。印象主义音乐虽然流行时间不长,却为日后的无调性音乐铺平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彪西为音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20世纪的音乐大门洞开,向我们走来的,是梦境画家德彪西。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巴黎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