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4-17姜玲玲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道德高职院校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受高校学科体系束缚等现实问题。本论文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道德

高职院校应适应新时代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在明确培养目标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比例、推行学分制、小班制和导师制、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传承精湛技艺、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从而积极探讨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社会把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到了新高度,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注重内涵式改革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1.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级改制而成,套用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模仿普通本科高校办学专业,压缩普通高校教育规格。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这种局面已有所转变,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相仿,培养方向方位差异化不明显。很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调研社会需求,仅为了迎合家长和学生的报考志愿,而选择设置金融、管理等看似热门专业,毕业后却就业难,入职后晋升空间小,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招生和发展,还忽视了真正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真的是得不偿失。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目标阶段化实施方案,总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衔接和细化,存在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脱节的现象,不利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不利于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学督查的完善。这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知识和能力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由于对职业岗位分析缺乏准确性,知识和能力结构与普通高校雷同,课程设置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相分离,基本上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没有完全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训练的现象。

1.2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受高校学科体系束缚

目前,高职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本科教育的学制一般为四年,二者的学制很接近,高职教育在时间上仍受到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与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很相似,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职业性和实践性缺乏。课程体系一般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俗称“老三段”方式。教学计划方面,部分学校的实践学时较低,学生缺少足够的技术技能训练时间。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被灌输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出现了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無明显优势、高职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

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1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要充分调研,摸清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培养紧缺型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动态化的专业调整机制。学校应分析自身发展实际状况,结合本区域制定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水平和城市发展定位,做好市场调研和有关论证工作,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校专业设置规划,使专业设置工作更加科学化、更有前瞻性。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沟通,把专业设置主动权利用好,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指导,调整专业设置的方向要和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前景不好的专业要及时淘汰,竞争过强的专业要适当压缩,市场紧缺的专业要尽快新增,要加强特色专业的培育,坚持动态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专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2.2在明确培养目标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新时代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遵循德育和智育相统一的原则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课教师应当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明确职业培养目标,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渗透其中,把职业道德培养作为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实习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时期,学校要高度重视、科学安排、专人负责。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是企业文化,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和认知实习企业的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精神,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毕业后岗位适应和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3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传承精湛技艺

高职院校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可以准确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行业领军人物的精湛技术技能带到高职院校工作室,这种模式可以起到较好的传承和引领作用。同时,高职院校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难题也可以借助大师工作室得到解决,对科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是一种促进。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提高社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给高职院校和专业设置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大师工作室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可以借助此平台发展优势特色专业、提升师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协同合作,共同构建特色鲜明的教育新模式。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学校要高度重视此平台的搭建工作,把行业领军人物聚集在一起,以“名师带徒”的方式有效推进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2.4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德育对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新时代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德和才二者不可偏废。高职院校在加强“才”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德”的培养。一些高职院校因为生源紧张、就业率低等原因,弱化了育人理念,侧重点都放在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高职院校应该遵循新时代人才培养规律,将学生德育工作始终放在首位。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也在慢慢积淀,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院校文化,下一步要慢慢推广,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全校师生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为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发展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结构优化、一线劳动者素质提升的最有效途径,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明军,易烨,陈宇.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

[2]车美娟.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29.

作者简介:

姜玲玲,女,教授,主要从事管理类理论教学、教学法研究工作.

*本论文是湖北省职教学会课题《湖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JGB20183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道德高职院校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