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作用

2019-04-17齐向前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齐向前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计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审计是由专门的独立机构或人员经委托或依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一切能反映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的行为。传统审计主采取详查法,即详细审查被审单位的所有会计账目,以及时发现会计账目当中所在存在的差错或违纪行为,但其仅适应于业务量较小的单位,而针对业务量较大、业务活动较复杂的大型企业则不适应,审计质量也无法保证。由此,审计抽样应运而生。

关键词:统计抽样;抽样风险;抽样方法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量不断扩大,审计的工作量也得越来越大。这使得审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出具审计报告压力不断增大,而审计抽样这种方法能有效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审计的效率。

1统计抽样审计概述

1.1统计抽样的含义

审计人员因相关决策的差异把审计抽样法划分为统计抽样法与非统计抽样法两种。而在实际审计中,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职业经验,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是非统计抽样方法,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得出审计结果。而本论文主要探讨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指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原理,让审计对象总体中的每一个审计单位都有相同的概率被选取到的方法。这种方法以随机原则为主,确保能同等概率地抽到总体的每一单位,使抽样样本更好地代表总体。

1.2统计抽样常用方法

1.2.1属性抽样

在确定的精确度和置信水平的情况下,以定性工作为主,审计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中需要的审计信息发生频率的特征,这种方式称为属性抽样。

1.2.2变量抽样

以定量工作为主,审计目标是审核审计对象的金额数量是否出错,这种方法称为变量抽样法。审计人员要想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审计人员检查各种涉及到审计对象金额数量的报表,来取得必要的信息,以支持和得出审计结果。

2统计抽样在材料采购业务审计中的运用案例

2.1确定审计目标、抽样总体和审计单位

在本案例中,审计目标为材料采购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审计人员依照审查前期调查结果,确定抽样总体为本年度所有的采购业务,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本年度共有965笔材料采购业务,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号,第一笔业务编号为001,最后一笔为965。因为测试对象为购货业务,其业务凭单编号是连续的,所以抽样单位为个别凭证。

2.2确定样本规模和定义“误差”

将误差的标准定义为采购业务是否违反内部控制相关条例,例如,购物发票与验收单据上登记的数量不符、已经收入仓库却没有经过的验收的材料以及没有经过申请和审批的采购订单。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以及所涉及的部门的内部控制审查情况和以前年度检查了解情况,可相信程度为95%,可接受误差率为5%,总体预期误差率为2.25%。接下来就是确定样本规模,通过采用“样本量确定表”这一方便快捷的辅助工具,再根据上述三个相关因素查得抽样方案,通常用符号N(C)来表示:N-样本容量,C-允许的样本偏差数。通过查表,确定需要的样本方案为208(5),表示需要的样本总数为208个,误差数须小于或等于5个。

2.3选取样本

在样本的选取阶段,本例中选取方法为系统选样,这种选样方法是最为常用最为方便的一种方法,并应用于大多数审计项目中。其第一步需要对间隔进行计算,得出选取样本的起点,第二部依照间隔,依次抽选出样本。

2.4评价样本结果

在本例中,经过审计人员地严格审查,确定没有违法犯罪和内部控制失效的情形;然后进行分析样本误差和推断总体误差。可以得知,允许误差是为5;经审查分析,抽样误差数为3,进而得出总体最大误差率小于可容忍最大误差率。然后再审查在这其中是否有欺诈、舞弊或逃避内部控制的情况。经审查,在此次材料采购业务中没有上述情形发生;所以,审计人员可根据此得出结论:在此情况下小于5%的总体误差率的可信赖程度为95%。并计入审计工作底稿,以便为管理层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效的依据。最后还需要审计人员对抽样程序在工作底稿中做出书面上的说明;就本例而言,应该这样说明:审计人员有95%的几率认定965笔材料采购业务中,有信息失真、伪造相关报表或内部控制失效情形的比率不超过5%。同时也有5%的风险表明965笔材料采购业务有上述情况的比率超过5%。综合分析,此次抽样结果的审计是有效的。

3审计工作中运用统计抽样的进一步思考

3.1降低抽样风险

3.1.1降低信赖过度风险

其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方面分析,可能存在谎报信息、内外勾结、伪造相关报表,使审计人员基于错误信息进行抽样,让信赖过度风险产生。二是从审计人员方面分析,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经验和统计抽样方法的掌握不透彻等都有可能成为诱因。所以对于信赖过度风险,从审计人员的角度看,应该深入对统计抽样方法的学习,注重平时经验的总结以及加强交流从而避免主观误判。

3.1.2降低信赖不足风险

对于信赖不足风险,要从两个方面解决。第一方面:审计人員开展审计工作前,应当加强学习,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熟悉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流程。第二方面:要注意总结谨慎性原则的使用经验,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同;而其一般的使用方法几乎无法形成共识,所以要注重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

3.2完善内部控制

一是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人员队伍建设,对一项业务的内部控制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要审计人员要积极参加政府相关部门或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的学习项目,尤其是对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提高抽样审计效率。二是建立重要性标准体系,重要性原则对于内部控制相当重要,他的目的是重视单位重要业务、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能根据审计的性质做到分清主次,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审计抽样的效率,还能改善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而目前还尚未建立关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标准体系,所以这方面应该引起重视。三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评价与有效性评价要深入学习。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是只针对被审计单位实行的自我管理本身是否健全有效所进行的评价,它能够找出内部控制的哪些方面科学、严密,哪些方面还有不足,控制作用不明显或根本没有作用。依据此判断,可以有效的查出那些业务有违反内部控制条例。

3.3注重抽样程序软件的开发应用

统计抽样方法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还要求熟练掌握相应的统计抽样数学模型,这对审计人员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而通过研发统计抽样程序软件,能够有效降低这种挑战。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仅够降低专业知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结语

统计抽样作为审计的一种方法,不仅是统计与审计的结合,更是审计的一种创新;它不但让审计效果变得更好,还使审计程序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在新形势下,能更加高效的应对各种状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雨晴.统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780(25):63-64.

[2]宋常.审计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付铁.审计统计抽样方法的选择探析[J].现代商业,2012(11).

[4]马铁成.统计抽样调查方法及其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16,(0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