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V测试自动产线设计与研究

2019-04-17年夫来朱炬周康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年夫来 朱炬 周康

摘 要:光伏组件生产中,组件的I-V测试是性能检验的重要一环。大多数现有组件产线是组件自动传输,人工控制组件的I-V测试,节拍相对缓慢。针对现有产线的不足,设计一套自动产线,完成组件的自动上下料、自动扫码、自动“接线”、自动I-V测试、自动分档信息传递。

关键词:光伏组件;I-V测试;自动产线

Design and Research on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of I-V Testing

Nian Fulai1,2

(1.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hui Province, 233010, Bengbu, Anhui, China;2. The 41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TC, 233010, Bengbu, Anhui,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duction of PV module, the I-V Testing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of performance test. In most of the current PV module production line, the production beat is relatively slow, because the PV modules are transferred automatically, but the I-V Testing is manual. Because of the weakness, a kind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is designed to achieve automatic transferring of the PV module, automatically scanning code, automatic connection, automatic transferring of the stepping information.

Keywords: PV Module; I-V Testing;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新增装机容量逐年增长,其中2017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102GW ,同比增长33.7%。其中,中国2017年装机53GW。预计2018 -2020年全球装机增速为5-10%,持续稳定增长,装机容量的增长必然要求光伏组件产线生产能力的提升。产线能力提升一般有两个方面考虑:增加产线数量和加快产线生产节拍。产线数量增加,必然伴随着成本的增加,因此现在加快生产节拍是大多数组件生产厂家的重要关注点,也是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组件产线中,I-V测试是组件性能检测的重要一环,也是速度相对缓慢的一环。传统的产线的I-V测试都是I-V测试仪配备自动传输线,组件自动上料到I-V测试仪上方,人工操作I-V测试的相关接线、条形码扫描、软件操作等工作,测试完成后通过按钮控制组件下料到下一个工序。这种测试方式不仅人工操作相对繁琐,而且节拍相对缓慢。

针对传统产线I-V测试的不足,结合现有的I-V测试仪设计了一条I-V测试自动产线,实现了组件的自动上下料、自动扫码、自动I-V测试、自动分档信息传递给下位工序等。

二、I-V测试自动产线整体架构

I-V测试自动产线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自动线机构和I-V测试系统两大部分:自动线机构由上料机、测试支架、下料机和控制柜组成;I-V测试系统由I-V测试仪和计算机系统组成。自动线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系统通过PCI板卡实现信号交互。

上料机为齿轮带动滚轮传动(上料机上还有气缸控制的校正机),通过变频电机驱动,主要实现与上游工序的自动交互、自动校正光伏组件、与计算机系统交互实现自动扫码;测试支架为双同步带传动(测试支架上还有气缸控制的正负极金属压块),通过变频电机驱动,主要实现自动传送组件到I-V测试仪上方、自动压接正负极金属块到组件的汇流条正负极(I-V测试后组件才安装接线盒)、与计算机系统交互实现自动I-V测试;下料机也是齿轮带动滚轮传动,通过变频电机驱动,主要实现与下游工序的自动交互。

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PLC、变频器、变频电机、PCI板卡等。控制系统以PLC为核心,PLC通过控制变频器实现变频电机的多段速驱动,通过气缸控制校正机、正负极金属压块的动作,通过PCI板卡实现与计算机系统的信号交互实现计算机的自动扫码、分档信号传输等。PLC接收光电开关的信号实现相应的位置控制,通过报警器的颜色告诉用户生产的状态,便于用户管理、操作。其具体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PLC的输入主要包括按钮、光电开关、PCI板卡输出、上下游交互等36个信号;输出主要包括变频器控制信号、PCI板卡输入、档位信息、报警、上下游交互等24个信号。

四、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图如图3所示,初始化完成后,自动与上游工序交互,检测上游是否有组件来进行I-V测试,有的话就启动上料机接收组件上料,上料达到校正位置后(也是扫码位置)上料机停止,校正气缸带动校正机动作,完成校正后发信号给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完成控制扫码枪自动扫码后,校正机松开,同步带带动组件到达I-V测试位置,正负极金属压块下压,计算机系统控制I-V测试仪完成I-V测试,金属块上升,下料机与下游工序交互自动完成下料,同时上料机开始启动新一轮的自动检测测试。

五、结论

针对现有大多数组件产线扫码、接线、IV测试等人工操作环节影响IV测试速度,进而影响整个产线的生产节拍的问题。在现有测试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形成一条IV测试自动产线,最终完成了组件传输、扫码、“接线”、IV测试的全自动化。该自动线已经投入使用一年多,效果反应良好。

参考文献:

[1]2017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索比光伏网,2018.4.

[2]吴焱明,年夫来.油箱焊接平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5(4):163-164,167.

作者简介:

年夫來(1987-),男,安徽省蚌埠市,工学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光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