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泉地域文化梳理研究

2019-04-17庞孟永

教师·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泉临泉县杂技

庞孟永

摘 要:临泉地域文化,既是临泉人生产生活的生动反映,也是推动临泉不断发展的智力之源和精神动力。梳理临泉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助力临泉发展崛起,是历史之责任。

关键词:地域文化;古文化;现代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7-0076-02

临泉是一片神奇的沃土,这里繁衍着一代代勤劳善良的临泉人民,演绎着一幕幕生动的临泉故事,留下了一頁页厚重的临泉历史,收获了一脉脉独特的临泉地域文化。

一、辉煌的古文化

(一)沈子古国文化

沈子国城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封国遗址,在周厉王时被贬为子国,所以后人称之为“沈子国”。公元前506年,沈子国被蔡国攻灭,前后共历536年,传承二十代,被亡国后其子孙后代多以“沈”字作为姓氏,以纪念自己的故国,因此临泉也是沈氏的发源之地。老丘堆也被称为沈子墓,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这里曾经出土过数量蔚为壮观的文物,有陶制器具、陶制的鼎、陶制的纺轮,也有残损断裂的石器制造的生产工具,如石器斧子、石制锛、石制弓箭箭头、石制刀具,还有很多骨制品,如骨制刀具、骨制的针、骨制弓箭箭头、骨制捕鱼工具鱼叉等,老丘堆文化遗址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杏树植于沈国古城遗址内,虽已历2000年的风霜洗礼,仍峭拔秀丽,夏天枝叶繁茂,秋季杏果累累。林业部门经过专业考证,认为离城市如此之近、树身如此之大、历史如此之久远的银杏树,确为全国唯一。这棵承载着临泉2000年历史记忆的银杏树,已被安徽省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树木。

(二)杨桥古镇文化

杨桥费子街文化,该文化遗址生动地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向龙山文化的演进动态过程。费子街文化遗址在涎河汇进泉河入口西岸的杨桥镇费子街村,遗址为四周临水大洲子,洲子中央被河流冲击而形成了一带小渠。该文化遗址文物埋藏丰富,出土过石器锛、陶制的网坠、陶制的纺轮等。杨桥有射箭文化,我国历史上有“神箭手”之称的养由基即是该镇人士,养由基孩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射箭,经勤学苦练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神箭手。史传养由基具“两臂能开千斤之弓,双手能接四方之箭”的神力,《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养由基后裔散居临泉各地,至今临泉仍有养氏后人。

(三)岗上文化

岗上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临泉县黄岭镇岗上村。遗址所在地的土地断层处,裸露着烧土土层和遗迹土层,在这里有蚌制的镰、骨制的箭镞、骨制的针、骨制的镖、石制的箭镞、石制的斧头、陶制的纺轮、陶制的罐,还有动物的獐牙、鹿角等文物出土。

(四)九槐文化

该文化遗址位于临泉县艾亭镇,为新石器文化向商周时期文化演进的文化遗址,人们在遗址的地表采集过骨制的箭镞、鬲足等文物,还找到了各类陶器制品的残片。该文化遗址已被安徽省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姜尚故里文化

古文献《汝宁府志》中载有“姜寨在新蔡北四十里,姜子牙为吕侯后,故有姜寨,今属颍州,半属新蔡”的信息。在临泉县姜寨镇北部有一处古墓,据传为子牙祖先墓。这里曾出土一枚铜镜、一柄铜剑,因时代久远,铜镜、铜剑遇风而碎。在姜寨镇南头的涎河北堤有一土台隆起高于四周地面,被认为是子牙钓鱼所踞之台。姜寨当年在筑寨之时,考虑到其为姜子牙的故乡,所以就取名为姜寨。

(六)鲖阳古郡文化

鲖阳因居鲖河阳坡而得其名,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于周围,颇具城市规格,各式陶制片、瓦片、砖砾触目皆是,有陶制的壶、陶制的鼎、铜制的镜、石制的罄等文物出土,甚至这里还出土有战国时期楚国流通的金币郢爰。毕卓是晋代人,居鲖阳郡,曾在朝中官至吏部郎。毕卓其人爱饮酒,竟因醉盗邻人自酿美酒而醉卧于酒瓮之中,成为一段古今笑谈。毕卓死后葬于故乡鲖阳,其后人用土烧青砖作为墓室建材,并在青灰色的墓砖上雕刻修饰,有鸟形雕刻和各类植物花朵的花纹雕刻。当地群众曾在其墓葬处挖出过数量较多的五铢铜钱和一只用以装酒的酒壶,还有一块刻有“吉士夫人”字样的青砖。老枸橘树被植于鲖阳古郡遗址处,据传是元朝蒙古族将领察罕铁木尔居鲖阳官邸时栽种,至今已经存活660多年。该树其身形适中,其高约为3米,老枝虬曲嶙峋,新枝舒展茂盛,偶有数枚桔果挂于枝头。

(七)长官清真文化

该镇有一座建于明朝万历年的古清真寺,为当地回民礼拜场所。该寺大门楼匾书“古清真寺”,二门楼匾书“率由理门”,北讲堂匾书“主敬存诚”,大殿明柱悬有对联“认真主无影形凭万物作证;参造化非高远唯一理在心”。

古迹古树,承载了临泉的历史,见证了临泉蓬勃不绝的古文化,滋养了一辈辈临泉儿女,为临泉的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供应着充足的养料。

二、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迹

临泉儿女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还在新中国历史的征程上留下了红色印迹。革命烈士魏野畴、张蕴华在临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魏野畴本为中国共产党皖北地区特委书记,一九二八年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魏野畴在阜阳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四九”起义。由于前期准备不成熟,起义未能成功,失败后魏野畴带领余部向西南一带转移,在路经临泉县老集镇时被敌人发现并残害于老集镇界南河河滨。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临泉人民在老集界南河东岸为魏野畴烈士建立陵园,并在陵园入口门柱镶嵌上“四九举义旗名垂千古,皖北洒碧血光照后人”的铜制对联。

张蕴华为临泉县长官店人,阜阳“四九”起义失败后,他回到长官开展秘密革命活动,组织农村穷人会、青年学生会、夜校等革命进步组织,带领学生、教师和穷人进行革命活动,提出“扒庙宇,打神像,兴学堂”的口号。为了启迪民智,张蕴华用拆除寺庙的砖瓦木料营建育才阁。育才阁落成后,为培养青年学生的革命思想,张蕴华在学校大门的门柱上亲书“竖起两根硬骨头,誓与土劣拼死命”的革命对联。在学校二门上写上“有什么思想说什么话,做一番事业尽一番心”的励志对联。张蕴华鼓励学生开展半耕半读式学习和半工半读式学习,要求学生既能拿笔,又能拿锄。1930年张蕴华赴任阜阳县财政局局长,在其任上张蕴华积极开展革命工作,因阜阳“八大家”收买催缴银粮的青夫把每亩380文银粮增加到8000文,他就组织农民协会,反对私加银粮,同时根据上级指示,他相机举行武装暴动,然而因我党交通员在赶赴阜阳和其联系的途中被反动派逮捕,武装暴动泄密,张蕴华被捕。在审讯中,反动派问他皖北有多少共产党,他厉声道:“皖北共产党,二十一万八。个个昂着头,快刀杀不清。工农众兄弟,一个不知名。”次年12月,张蕴华在安庆被反动派杀害,行刑时张蕴华凛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刘邓大军在临泉的会合,是临泉历史上最红的印记。1947年8月,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标志着我军由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的重大战略转变。11月国民党重兵围剿刘邓大军,因形势所迫,刘邓分兵,刘伯承率部北渡淮河移师临泉韩老家村。次年2月,邓小平也率部移师临泉韋寨,与刘伯承部胜利会师。刘邓大军移师临泉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休整了军队,奏响了我军战略反攻的伟大乐章。

三、繁荣的现代文化

1949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泉的地域文化迅猛发展,百花齐放,很多文化项目誉满全国。

临泉民间杂技文化起源于西周,兴盛于汉,20世纪50年代临泉出土的西汉文物陶楼,证明了汉时临泉杂技活动的兴盛,到了明朝临泉开始出现专业杂技团体。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临泉民间杂技文化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民间杂技艺人纷纷组建杂技团体,奔赴全国各地巡演。统计显示,临泉县域内共拥有各类杂技团队八百多个,杂技从业者两万余人,每年杂技演出收入超过3亿元,牢牢地占据安徽省民营艺术表演收入的榜首。临泉杂技已被安徽省、文化和旅游部列入重点扶植的区域文化品牌,临泉县也拥有了“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的称号。临泉民间杂技艺人大胆开拓,勇闯全国文化演出市场,不仅继承、发扬了临泉民间杂技文化,增加了临泉杂技艺人的收入,还满足了各地人民对杂技文化的需求,带动了临泉杂技文化的发展,擦亮了中国民间杂技之乡的地域文化品牌,推动了临泉经济的发展。

临泉毛笔文化,大约有五百年历史,以临潭笔庄和文德堂制笔为代表,其制笔用材毛韧经用、制作技艺先进,毛笔亦刚亦柔,书写畅行无滞,古往今来广受赞誉,临泉也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临泉肘阁、抬阁文化,源于明,是融合了服装、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多种艺术的地域特色艺术文化。该艺术形式新鲜、奇巧、灵活,节目多为戏剧故事和传说,演出时伴以民族器乐演奏的民间小调、地方戏曲音乐,喜庆、欢乐、奔放,散发着醇厚的临泉地域文化气息。临泉葫芦烙画文化,始于清朝末期,风格粗犷古拙、浑实简约、大气丰满,内容多反映临泉的生活风俗、文化艺术、思想信仰等。因其工艺精深、地域特征突出而备受文化爱好者的青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临泉剪纸文化汲各地剪纸艺术之长,形成了淳朴简洁、豪放粗犷的地域特点。临泉剪纸构图题材多样、图形丰满敦厚,洋溢着浓郁的乡土地域文化气息,深受百姓喜爱。

进入21世纪,临泉儿女立足地域文化,举办了以民间杂技艺术文化为依托的民间杂技艺术节,努力把临泉打造成中国民间杂技之乡;开发了以古沈文化为依托的古沈国历史文化园,努力把临泉打造成中原旅游观光目的地;建设了以姜尚文化为依托的姜寨钓鱼小镇,做大钓鱼产业,努力把姜寨打造成全国钓鱼竞赛训练基地;兴建了以神箭手养由基为依托的射箭小镇,构建了体育+旅游的格局,努力把杨桥打造成有影响力旅游射箭小镇。还创造了以山羊瓦店美食节为依托的山羊文化,带动了临泉美食的崛起;以桃花艺术节为依托的杨桥和滑集的桃花文化,促进了临泉县域旅游的长足发展。

梳理研究临泉地域文化,为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临泉地域文化奠定基础,也为临泉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努力推动临泉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平,史祥富.临泉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4.

[2]范金燕.安徽省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卷宗,2017(8):165-167.

猜你喜欢

临泉临泉县杂技
蛀虫和蛀牙
看杂技
作品二
一个定理的多种证法探究
老鼠演杂技
贵州黔西县临泉镇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人口净流出严重地区小城镇规划路径探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皖西北河网化运动研究——以临泉县为例的初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