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立在“学堂”中央

2019-04-16蒋燕萍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设思考学堂

蒋燕萍

摘要:本文以学生为视角,根据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要,从观念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四大方面,创建了“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从而让校园变成学生“自主学、深度学”的欢乐场,变成教师“服务学、指导学”的实践地,形成具有“童真童趣、善学乐学”的学堂特色文化。

关键词:学生立场   学堂文化   建设思考

一、学堂文化的思考缘起

1.基于学习性学校功能的思考

学校应该是学生的“校”,是学习的“校”。学校应站在学生角度,以学生的视角,遵循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喜欢、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校园活动,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2.基于自由个性、独立创新学堂特点的借鉴

从四千多年前的“庠”“序”,到唐宋“书院”,乃至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们可以发现,最有活力的是不被人关注的学堂教育。学堂教育以自由的姿态和鲜明的个性问诸于世,它所倡导的独立和创新精神、灵活的教学管理和醇厚的师生感情值得现代学校借鉴与学习。

3.基于学为中心新课堂改革的实践基础

自2014年开始,实验小学就开始尝试“以学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第一阶段是“先学后教·探究合作”改革行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三个转变:在教学重心上,由教向学转变;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由创造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转变;在教学体系上,由刚性体系向弹性体系转变。第二阶段是“学路主导·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突出学习过程为核心,以尊重学生生命个性为基础,以“学路”为导向,以“导学”为手段,其核心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小学进行了整整四年“学为中心”的新课堂改革,为创建“学堂”文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二、研究思路的“整体架构”

如图1所示,学生立场下学堂文化建设从四大方面开展了研究,即学生主体、学为核心的观念文化建设;共享氛围、学习力量的环境文化创设;四学课堂、综合课程的活动文化建设;自主性学生管理、服务型教师团队、保障性教学运行等制度文化建设。

三、研究过程的“立体展开”

1.学生立场、学为核心学堂观念文化的研究

(1)“童心校园”的理念确立

学生立场,即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视角,根据学生的特质和需求抽,制定校园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最终把“童心校园 ,童育成长”作为学校核心理念。

(2)“学为核心”的观念转变

将“为每一个学生成长创造空间”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习核心和成长目的。

2.展示学习、开放共享学堂环境文化的优化

(1)“共享想象”的校园氛围营造

童趣氛围的营造,学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装扮校园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共享特质的校园,即让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学校要开放书吧、共享网络、公共科技馆的建设,有利于学生交流与分享。

(2)“学科特质”的教室力量创生

教室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依据学科学习的规律装点教室,建设学习生态自然平衡的学科学习领地。教室内部要设计大面积展示墙,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成果。

3.自主建构、深度学习学堂活动文化的探索

(1)以学路主导为方式的常规学堂文化

“学路主导·四学课堂”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以突出学习过程为核心,以尊重学生生命个性为基础,以“学路”为导向,以“导学”为手段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图2所示。

“学路主導·四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四个支撑性的核心元素,即独立学、合作学、反馈学、训练学。如图3所示,这四个“学”也是“学路主导”教学变革在操作方法上的主要突破点。

首先,独立学有三大关键点:课前任务的“梯度设计,分层学习”,课中教学的“学情掌控,任务提炼”,全程学习的“技术支持,关键指导”。其次,合作学有三大突破点:培养团队合作力,训练分工协作力,提升分层设计力。再次,反馈学有四大重要点:重锤敲击在“重难点”,闻风而动在“疑惑点”,张弛有度在“拓展点”,曲径通幽在“生成点”。最后,训练学有四大实施路径:寻求价值取向上的突破,内容设置注重层次选择,训练设计做到当堂完成,实现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2)以深度学习为追求的综合学堂文化

综合性大学堂是将学校中的资源和活动整合完善成课程,更注重学生自主性、选择性的开拓,在内容上增强了综合性、深度性的课程因子,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之热情、选择之乐趣、体验之记忆,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力”,提升了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如图4所示。

深度学习具体课程的设计如下:

首先,自主性微学堂——“快乐10分钟”。课程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在每周二早上,由学生组团自编、自导、自演,形成班级微型队活动课,形式自创。“自主”特质体现在完全由学生自己策划、自己参与、自己展示完成。“微”之特性体现在10分钟~15分钟时间,学生独立完成,故时间不宜太长。“原生”形态体现在关注学生参与状态、探究状态。“全员”参与体现在全体学生轮流组队参与,所有学生都需要体验、策划、参与活动的过程。

其次,选择性短学堂——“数学选修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充分遵循学生的学习基础、智能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打破班级的界限,跨班组织学生运用拓展课程进行教学。这种形式主要针对学有所长学生,时间为40~60分钟。“选择”特点在于体现差异化学习。“常规”同步体现在短学堂与常规课堂同步开展,学有所长的同学按自己需要和喜好选择选修课。“自学”增强体现在与常规课堂同步的选修课,能够让学生将常规课堂缺失的内容,在课外自学完成,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以“点”带面是指从数学选修学堂与数学常规课堂结合的“模式”拓宽到语文、英语等学科选修。

再次,综合性长学堂——“四大节日课程”。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以阅读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四大节日为载体,时间跨度一个月。主题“统领”是指每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度活动、系列推进。学科“整合”是指从“小课堂”走向“大学堂”,将学习与活动结合,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从而拓宽学习空间,丰富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如在“戏剧艺术节”,学校可开展“戏剧历史探究-戏剧脸谱会展-戏剧名家荟萃-戏剧选段赏析-戏剧我来表演”系列活动,融合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有效整合。“深度”学习是指在大主题、大单元、大综合中,学生能够自觉自愿深度学习。“趣”味贯穿是指每一个节日不仅是深度学习的课堂,更是趣味欢乐场。如此,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成长才能被促成。

最后,专题线上学堂——“易阅读课程”。互联网+时代能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空间,线上线下结合,促发全域学习发生。以“易阅读线上学堂”为例,它有以下特点:系统丰富的“阅读导读视频课程”,补充了传统的阅读导读课资源不足;在教师精力不到位的情况,弥补了传统导读课的单一形式,为教师减压,为学生激趣。游戏化阅读闯关积分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游戏心理,使阅读变得有意思,学生能更加持续,更深入地阅读。数据化阅读动态地及时呈现,能帮助学生、教师及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监督引导。“阅读排行榜、每日阅读之星”等全域化展示性功能,让学生获得阅读力量。明星剧场阅读成果展示、阅读跟帖讨论展示,让学生形成自主深度言说、自发深度展示的“习惯状态”,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导读视频课程的开发,真正实现自主深度阅读、跨学科技术、团队协作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4.保障落实学堂制度文化的构建

(1)自主性学生管理制度

首先,学生“参政议政”——校长助理制度。定期让学生自主申请“校长助理”,参加学校每周的校务会议,聆听学校重大工作的决策会议等,让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参与校园管理事务能力。其次,学生“自主管理”——三部十岗位制。实验小学设立管理部等三大部门,自主管理岗等十个岗位,制定相应的制度要求和培训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最后,学生“自主兑奖”——习惯储蓄机制。“好习惯储蓄卡”可分为学习类、纪律类、安全类、活动类和其他类。学生可根据积分到学校的小超市选购心仪的礼物进行自我奖励,激励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持续性。在学生中进行“我喜欢的小礼品”调查后,形成了奖品超市实施方案,并招聘学生参加营业员岗前培训,每天中午开放营业。因为是学生自选、自营,充分发挥了储蓄卡和奖品超市在学生习惯养成中的激励作用。

(2)服务型教师管理制度

教师“让学、助学”制度、平常化的“隐身理念”培训机制通过大讲堂、辩论会等形式,将教师“隐身机制”、学生“展示机制”落到实处。其中,关键点是“导学技术”研训机制,即通过“专项教研活动”“专题沙龙研训”等活动机制提升教师导学技术;还有教师“自学、共学”机制,即教师与学生学习服务技术的提升,以及教师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学科素养提升为目的教师閱读系列活动机制,能让教师持续深度阅读机制走向成熟,以导学技能提高为目的教师教学研训机制,能让教师导学技能逐渐提升,以研究能力增强为追求教师教学研究机制,能让教师助学研究不断深入。

(3)保障性教学运行制度

评价导学机制的创建包括树立新课堂评价观“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生成度、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处理度”,修订“以学评教”的评价制度,制定并落实教改活动的督查、激励制度,运行保障机制的建设。如学堂理念,“讲坛”宣传机制;学堂意识,“教研”引领制度;学堂方式,“科研”助推规则;学堂规律,“家常”贯彻体制。

四、成效创新的实际分析

1.形成童心童趣,现代开放的学堂环境

构建开放的学堂五音 指校园的整体布局、细节布置童趣化,贴近学生,并融入“开放共享”的现代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体验感强、现代气息浓的校园环境。2017年,浙江省仙居县实验小学被评为“浙江省最美校园”。

2.构建激发自主,促进深刻的学堂课程

“学路主导·四学课堂”在区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实验小学共举办了“四学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十多次。2017年4月,实验小学还承办了“台州市首届学堂文化节”,邀请了十多位省市教科研专家莅临指导,五百多位全市各校骨干参与研讨。2017年6月,实验小学令,导被台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9月,实验小学令,导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学评价专题研讨会作典型经验介绍,凝练了促进深度学习的“项目分解,行动探究”的课程群;整合并深度开发校园的活动资源,形成了系列的分层选择学习、自主深度学习、行动探究学习等课程群。如《纯中药驱蚊配饰的制作与应用实践研究》荣获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浙江省科技实践项目一等奖。一年来,学生的综合实践、科技探究成果共获市一等奖5项、市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1项。另外,《数学选修》《仙居特色游戏》课程被评为2018年台州市精品课程,《我们天天追梦想》课程被评为2017年浙江省精品课程。

3.培养主动学习,帮助服务的师生团队

第一,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再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或好生的“秀场”,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第二,提高了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更多学科融合,学生深度学习、综合能力大大提升。第三,加强了学生主动管理力——学生对校园事务管理的“当家做主”地位,大大提升了学生“主人意识、主人能力”。2017年,学生参加各年级科技创新大赛、演讲比赛等,近十位学生省级获奖,二十多位学生市级获奖,五十多位学生县级获奖,获奖率及获奖档次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提高了整整一倍;打造了极强“导学力和服务力”的教师团队。第四,课程导学力提升——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力、精准“导学点”设计力和执行力等显著提高。第五,成长服务力促进——一年多来,开展有温度的教师阅读活动十多次,根据“学本理念”分解研究项目开展系列研讨活动、竞赛活动二十多次,以学校“学堂文化”总课题统领的小课题四十多项,三篇相关论文发表《基础教育论坛》等杂志上,十多篇学堂主题论文获市一、二等奖,五个相关讲座在省市级研讨活动上推广。

4.创建保学促学,系统规范的学堂制度

完善自主自理的学生管理制度,用制度塑造学生,用机制发展学生,能让学生拥有自主管理、自发学习的持续动力,促进助学导行的教师评价制度。设置“以学评教”的教师评价机制,“以查落实”的督导巡查机制等,都有效促进教师助学导行工作的落实,提升学力贯穿的教学运行制度。《学堂研究的“研训”引领机制》等系列机制落实,最终让“学生主体学为核心”的氤氲文化之气弥漫于校园角落。

参考文献:

[1]郑新民.新加坡教学改革窥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安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韩金山.课堂原生态:一线教师眼中的教改效应[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建设思考学堂
漫学堂
秦皇岛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建设的思考
宝宝国学堂
关于建设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