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责任教育的生物学教学案例分析

2019-04-16宋凯李琦

中学生物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案例分析

宋凯 李琦

摘要结合生物学特有的学科属性,设计、开展生物学科与社会性民生问题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在形成、认同诸多生命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課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HIV AIDS 社会责任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案例背景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并确认,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缺陷,通过体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35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且平均每天新增6000人感染。因此,它已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最新调查发现,艾滋病的感染逐渐低龄化,15-24岁年龄组感染率增幅明显,学生群体的艾滋病防控刻不容缓。《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倡导的“社会责任”高度结合了本学科的特点,对社会责任提出了指向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学校开展艾滋病相关生物知识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提高学生认知、洁身自好,从专业角度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并主动宣传艾滋病危害与预防措施,是现阶段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价值追求,故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对HIV结构分析,阐明HIV的入侵机理,树立结构与功能观;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症分析中,树立生物体稳态与平衡观,认识生物体的多样性、复杂性。

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科学理性地认识、宣传艾学理性地认识、宣传艾滋病;通过的AIDS的最新研究学习分析,创造性地提出合理的AIDS治疗新思路。

利用网络、杂志等资源,搜集、分析、总结艾滋病相关资料,并和同学交流与讨论,敢于质疑、思考。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倡导科学的锻炼方式,洁身自好,主动参与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成为“关艾志愿者”,为消除恐艾而努力,成为健康、和谐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立志成为艾滋病科研研究人员,为分世界的防艾抗艾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案例过程分析

3.1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促使学生主动了解艾兹病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医院采访、街头随机访问等形式,了解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病因与危害;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效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措施;社会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对于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接纳程度。

设计意图:社会上大部分人对艾滋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觉得HIV感染者/AIDS患者一定是因为性生活作风不良引起的,也担心H1V感染者,AIDS患者会将HIV传染给自己,从而出现严重的恐艾现象,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的稳定蒙上了一层阴影。学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访谈等形式,了解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深入思考,为课堂学习作好铺垫,在课堂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防艾、抗艾的思维品质,积极宣传相关知识,成为健康中国、稳定中国的促进者、维护者。

3.2教学过程

3.2.1分享信息,激发兴趣

教师提供资料: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组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据专家介绍,感染HIV以后,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会发病。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因免疫能力极度下降而容易出现多种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人体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截止至2017年6月底,我国艾滋病疫情检测数据显示,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718 270例,报告死亡病例共221 628例。宁波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宁波市己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4 588例。在新增病例中95.5%经性接触传播,与2016年同期相比,15~24岁年龄组较2016年同期增幅最为明显,增长66.1%。

设计意图:教师搜集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艾滋病相关资料,如艾滋病的发现史、感染/发病率、艾滋病病症等,以信息卡的形成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增强学生对身边的社会性问题的关注,教师收集了宁波地区的艾滋病发病情况的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基于直观的事实证据,明白防艾控艾刻不容缓。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料中体会艾滋病这一“超级绝症”的危害,区别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不同,并思考如何进行避免HIV病毒感染、HIV感染后的具体措施。

3.2.2分析资料,科学推理

(1)结合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从结构与功能观视角,据图1分析HIV的主要结构以及HIV主要入侵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机理,并根据掌握的相关信息,提出合理的治疗艾滋病的新思路。

HIV之所以难以彻底清除,是因为它们极易突变,并藏匿在宿主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善于避开免疫系统。将自己的RNA基因逆转录成DNA,整合至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让宿主细胞彻底成为“俘虏”。一部分被感染的细胞会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以逃过治疗药物的作用。停药后,这些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又被激活,在宿主细胞内发生着病毒RNA的复制和表达,使得病毒大量复制繁殖并扩散。随着宿主细胞被破坏,会严重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机体难以通过自身的免疫调节完全清除HIV。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浙科版教材P60和图1,从文字描述和图示两方面,理解HIV病毒的致病机理,发展观察分析、总结概括、提取信息、交流讨论的能力。

(2)结合HIV病毒的致病机理,如果要设计治疗手段,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制备相应疫苗,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CD5受体结合,阻断HIV病毒识别、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②制备相应抗体,直接作用与HIV病毒,形成抗原抗体沉淀。

③阻止HIV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④阻止HIV病毒逆转录产生的DNA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或将整合后的病毒DNA重新剪除。

⑤阻止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病毒DNA的转录或翻译(基因沉默)。

⑥阻止子代RNA和蛋白质整合成子代HIV病毒。

⑦“饥饿疗法”,减少宿主细胞的能量供应,减少子代病毒的释放。

⑧采用3或4种药物进行组合治疗的“鸡尾酒”疗法,由于作用于艾滋病毒感染的各个环节,其疗效大大提高了。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糖蛋白的识别作用、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等旧知,结合图1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生物学原理的可能的艾滋病治疗手段。

(3)为了降低学生群体HIV感染率,你认为有哪些措施?

HIV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以上均主要借助体液进行传播。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们,对于两性性接触的好奇、懵懂,驱使他们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偷食禁果,甚至发生男男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会提高学生群体HIV感染率。因此,洁身自好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措施。

通过学校德育工作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增强自我的保护意识,学会寻找相关机构帮忙,进行艾滋病检测。同时,要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可能感染HIV的情况下,及时通过药物阻断,挽救自己的生命,并做到不恶意传播HIV病毒。在感染HIV后仍能乐观生活,善待周围的人们,积极宣传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相关知识,为世界艾滋病的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掌握了更加专业的知识,能从专业角度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也能更加专业地向周围的人宣传、普及艾滋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艾、抗艾等,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真正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部分实际问题,承担社会责任。

3.2.3收集信息,深入思考

教师告诉学生:虽然全世界众多科研机构、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艾滋病相关内容,但至今尚未研制出可以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故此把其称为“超级绝症”。并要求学生课后搜集艾滋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思考以下问题:

①艾滋会为什么不会通过蚊虫传播?

②如果感染上HIV,就不能要孩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在收集艾滋病研究最新电展基础上分析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查看网络资料、专业咨询等手段,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明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或者立志于投身科研。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关于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解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归纳与概括、理性分析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敢于承担防艾抗艾的社会责任,为艾滋病的预防治疗事业奋斗终身。

4教学案例反思及展望

教師引导学生查找、阅读、分析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资料素材,获取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研究进展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的教育,让学生愿意承担起防艾抗艾的社会责任,向亲朋好友传递专业知识、宣传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手段、现阶段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措施等。通过学生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发生,不一定与个人品行有关,与艾滋病人的正常相处而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很小。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改变对AIDS患者的偏见、歧视,HIV感染者/AIDS患者才能与人们和谐共处,HIV感染者/AIDS患者也不会恶意传播艾滋病,达到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案例分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