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研究综述

2019-04-16芮旭涛冯连勇赵连增

中国矿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承受能力能源价格天然气

芮旭涛,冯连勇,赵连增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北京 100083)

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反映天然气用户对天然气价格的承载能力,其价格形式表现为可承受天然气价格。与市场价格不同,可承受天然气价格无法通过市场供需关系进行量化,它反映的是用户愿意购买天然气所能承受的最高价格。对于能源价格承受能力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鲜有文章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国内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研究方面,相关文献综述尚存在空白。为此,本文对国外有关能源价格承受能力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文献进行了归纳,并系统梳理了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理论体系,提出未来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理论体系及研究方向提出思考。

1 国外研究综述

对能源价格承受能力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的方法寻找消费者购买单位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WTP(willingness to pay),进而研究能源价格承受能力。

在研究价格承受能力的过程中,国外学者不仅探讨能源的经济价值,还探讨环境价值等无法直接用商品购买者的成本或收益去计算的外部成本,因此其WTP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能源的价格承受能力。

2 国内研究综述

2.1 天然气市场价值定义

对于天然气市场价值,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

白兰君[9-10]提出了“天然气经济价值”的概念,明确其价格是由替代能源的最低价格(净回值)确定。西气东输价格研究课题组[11]提出了“天然气市场价值”的概念,认为天然气市场价值通常基于竞争性燃料的价格确定,又或者参照其他气源的天然气价格确定。王国樑等[12]指出天然气的市场价值是指最终用户在用天然气取代其他燃料时产生同一成本的气价,其中要考虑不同燃料热值的差异,热值利用效率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燃料投资和使用成本以及最终的污染成本等。郝郁等[13]、洪波等[14]认为天然气市场价值是天然气用户使用天然气来满足某种功能需求而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即“天然气市场可承受价格”。李鹭光等[15]提出了“天然气使用价值”和“天然气使用经济价值”的概念,认为天然气使用价值是由天然气自然属性赋予的能满足相关使用需要的功能。天然气使用经济价值则是通过使用天然气所实现的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天然气市场价值进行了定义,通过总结归纳可知以下几点。第一,天然气市场价值反映了用户对天然气市场价格的承受能力,其价格形式表现为可承受天然气价格。当可承受天然气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用户选择消费天然气;低于市场价格,用户放弃消费天然气,或者消费其他能源。第二,可承受天然气价格不同于市场价格,无法通过市场供需关系确定,它相当于经济学中保留价格的概念,是消费者愿意接受的、并且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其确定主要依托用户的产品成本、产品的市场供应价格及用户盈利能力或者替代能源价格水平,是天然气市场价值的价格体现。

2.2 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计算方法

关于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计算,与国外学者主要通过支付意愿法研究能源价格承受能力不同,国内学者首先根据天然气用户用气特点不同,将其划分为城市燃气用户、工业用气用户、工业燃料用户、天然气发电用户四大类,并根据具体用气差异,将用户划分为若干细类,随后,针对各类用户特点选择最佳计算方法计算其可承受价格。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替代能源价格法、净回值法、统计分析法、支出限额法、投入产出法等。

2.2.1 替代能源价格法

替代能源价格法是按有效热值等价的原则,根据与天然气具有替代竞争关系的能源价格确定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方法。国内学者普遍采用该方法计算可承受天然气价格[12,16-23],在已知替代能源价格、天然气热值、替代能源热值的前提下,可以快速得到可承受天然气价格,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误差。以工业燃料用气为例,企业用户在项目建设前期进行方案比选时,如果基于天然气或替代能源利用的项目在工艺技术、热值转换效率、设备投资、运营成本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可承受天然气价格显然无法准确反映该用户的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

为此,李鹭光等[15,24-25]基于单位有效热值等价的原则,引入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将项目作为评价主体,充分考虑同一项目在使用不同类型能源时存在的差异,计算在某用途中使用天然气与使用替代能源产出相同效果时,需付出的替代经济代价来计算可承受天然气价格。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天然气用户的可承受天然气价格,判断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

任何类型用户在使用天然气时,都可以选择最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替代能源替代天然气。因此,替代能源价格法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用户计算可承受天然气价格。

2.2.2 净回值法

对于以天然气为原料或燃料的生产企业,当项目投资、运营成本、企业产品价格已知时,可以利用经济评价的方法反推得到使企业获得预期效益目标(如企业内部收益率达到行业基准收益率水平)的天然气价格上限。当天然气市场价格低于该价格上限,企业可以获得额外经济效益;当天然气市场价格高于该价格上限,企业将无法实现预期效益目标,甚至出现亏损。

对此,洪波等[14]提出了“资产定价法”,指出在通过大量投资长期使用天然气的情况下,必须考虑投资的资金成本来全面评估天然气市场价值,根据产品价格反推使企业获得预期收益的天然气价格,即可承受天然气价格。随后,李鹭光[15,24-25]提出了“净回值法”,即根据均衡价值理论和边际贡献原理,通过天然气使用产出最终产品的价格和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等来倒算天然气使用经济价值。

“资产定价法”和“净回值法”都是根据企业产品价格和投入的生产要素反推可承受天然气价格,应当归类于同一种方法,即净回值法。但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资产定价法”强调大量投资长期使用天然气的情况,需根据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以项目整个经济寿命期作为评价期,计算可承受天然气价格,属于长期计算法,而“净回值法”则是以1年为单位计算可承受天然气价格,是短期计算法。

净回值法适用于以天然气为原料或者燃料产出可销售产品,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且能对产品成本进行清晰核算的天然气用户。

2.2.3 统计分析法

根据均衡价值理论和边际贡献理论,通过工业企业上报政府统计部门的相关经济指标,李鹭光等[15,24]提出了统计分析法计算可承受天然气价格。

统计分析法适用于产出后可销售的产品,且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但企业产品品种、规格多样,未对每种产品独立进行成本核算的天然气用途。

2.2.4 支出限额法

针对城镇居民用户,郝郁等[13]、洪波等[14]、赵连增[26]提出了支出限额法,即设定居民燃气支出不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评估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HE等[27]根据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将居民用户划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5组,针对每组计算可承受天然气价格。

支出限额法主要用于研究居民的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根据居民燃气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系数计算可承受天然气价格。对于这一比例系数,不同文献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取值在0.74%~5%之间[13-14,16-18,26-27]。

2.2.5 投入产出法

周志斌[28]借助投入产出分析法,确立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测定各行业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力,同时从居民的支出结构分析开始,确定了居民天然气支出在居民总支出中的结构,并根据居民效用最大化原则,测定各行业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力。

2.3 我国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的理论应用及拓展

2.3.1 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的理论应用

基于可承受天然气价格计算的基本方法,我国学者对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用户的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进行了研究(表1)。由于具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参数不同,各学者对不同地区同类用户的可承受气价的测算结果存在差异。通过对各类用户可承受天然气价格进行对比,学者普遍认为不同用户气价承受能力不同,城市燃气用户气价承受能力较高;工业燃料用户受替代能源价格和项目自身产品市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天然气化工用户与天然气发电用户气价承受能力较弱[16-19,29]。

针对我国不同用户气价承受能力存在的差异,学者提出应加快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充分考虑市场供求规律,完善天然气市场,依据优质优价的原则,实施区别制定天然气价格,对气价承受能力高的用户适当提高价格,充分发挥天然气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应有的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和逐步理顺天然气价格等措施来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19-20,25,27]。此外,我国应积极推进天然气定价市场化进程,大力调整天然气价格,逐步缩小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之间的差距,建立完善的天然气与替代能源价格联动机制[30]。

表1 可承受天然气价格计算结果(单位:元/m3)Table 1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affordable natural gas prices

2.3.2 可承受天然气价格

传统可承受天然气价格计算仅考虑天然气的经济价值,依据实际天然气价格与不同用途天然气经济价值的比较判断用户是否愿意消费天然气。而可承受天然气价格除经济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还受到其他因素制约。巫永平等[31]在研究是否应当由天然气替代燃煤时,认为不能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割裂开,必须综合评估天然气替代燃煤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王富平等[32]认为评估城市天然气供暖的利用价值,除了需要考虑经济价值,还要考虑环境价值,在建立考虑节能效率影响的热力企业价格承受力计算模型和考虑环境效益的天然气供暖的利用价值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对天然气供暖的利用价值和热力企业的承受力进行了分析。

为此,笔者提出了广义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概念。所谓广义可承受天然气价格,是指相对于传统可承受天然气价格,在价格评估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天然气经济价值进行量化,还要将其他所有影响用户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的因素进行量化,进而得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用户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的可承受天然气价格。

需要指出的是,在广义可承受天然气价格评估过程中,由于各类用户特点不同,决定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以气代煤用户为例,一方面利用煤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用天然气替代燃煤有利于改善环境,天然气环境价值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国家为鼓励气代煤用户使用天然气,推出各种政策法规显著提升了气代煤用户的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因此影响气代煤用户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政策法规。

2.3.3 天然气市场需求曲线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33],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他或她的保留价格。保留价格是某人愿意接受的、并且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以市场价格为纵轴,以消费量为横轴,按照保留价格由高到低对不同消费者进行排序,可以绘制一条曲线,该曲线即为需求曲线。由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定义可知,可承受天然气价格即各天然气用户的保留价格,按照不同天然气用户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可以构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即为天然气市场的需求曲线。赵连增[26]、何润民[34]结合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计算方法和天然气用户需求空间预测,分别绘制了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曲线,建立了天然气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联系。

利用天然气市场需求曲线,可以寻找为实现某一天然气商品量能够全部销售出去的最高价格,依据边际效用定价原则,该价格等于这些用户中的最低可承受天然气价格,因为只有在该价格水平下这一销售量的所有用户能够全部愿意购买天然气且支付的购气价格最高,因此该价格体现了这一销售量水平的用户群的整体价格承受能力。与用户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相对应,笔者将之定义为市场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其价格形式表现为市场可承受天然气价格。该价格对于量化研究我国天然气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4 价格均衡理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均衡时,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产品,并且获得最大的利润,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购买产品,供需双方都得到了最大的效用,此时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经济资源;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处于市场支配或主导地位,通过产量和价格的调整,寻找价格均衡点,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寻找均衡价格是研究我国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与有效需求预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何润民[34]与白兰君[35]开始了寻找天然气市场价格均衡的探索,他们提出基于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计算方法和天然气用户需求空间预测绘制天然气市场需求曲线,根据天然气供应量及供应价格绘制天然气供应曲线,将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焦点作为均衡点,对应的销售量作为供求均衡销售量,对应的价格作为天然气均衡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市场价格均衡点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确定,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供给曲线,其均衡价格的确定与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差异。我国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但尚未形成完全竞争市场,不具备通过寻找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交点确定价格均衡点的理论基础,因此,基于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理论寻找价格均衡的研究有待深入。

3 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研究理论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能源价格承受能力理论的系统梳理可以看出,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寻找消费者的WTP进而研究能源价格承受能力,国内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初步构成了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理论体系。然而,该领域研究还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进行广义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研究,明确影响用户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各类非经济因素及其量化方法;利用天然气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可承受天然气价格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当前天然气定价机制,定量研究替代能源价格、天然气利用政策、天然气需求空间等因素变化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继续探索我国天然气市场非完全竞争格局下的价格均衡,同时结合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研究我国天然气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能源价格天然气
德国
浅谈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能源价格上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探析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动态CGE模型的能源价格传导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