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观园里走出的甄嬛们

2019-04-15朱荣梅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林黛玉红楼梦

朱荣梅

摘要:《甄嬛传》中甄嫒、沈眉庄、安陵容等三人进宫与《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在诸多细节上有相似之处,似乎是将林黛玉一分为三,三人兼有黛玉的姣花之容与弱柳之形,而温婉灵慧的甄嫘突出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情,一身做骨的沈眉庄似有林黛玉的风骨,安陵容的敏感自卑仿佛林黛玉的性格。把林黛玉的名字拆开来看,就是安陵容的“陵”谐音“林”,可代画眉之墨的“黛”与沈眉庄的“眉”同义,“玉”即甄媛原名“甄玉媛”中的“玉”。

关键词:《红楼梦》《甄媛传》林黛玉 甄嬛 沈眉庄 安陵容

电视剧《甄嬛传》以空灵诗意的音画艺术、清雅流转的台词、引人人胜的情节、细腻丰富的女性情感、古典深厚的文化底蕴等原因而热播走红,在肯定其具有较高审美艺术魅力的同时,众多网友惊呼其大有《红楼梦》之遗风。编剧流潋紫(也是小说《后宫·甄嬛传》的作者)也承认此点,她曾说:“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始终是《红楼梦》……我写古代言情小说的文风也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可以说《红楼梦》是我文学写作之路上的启蒙之作”,“电视剧的语言风格是以《红楼梦》为学习样本”。

一、甄嬛的温婉灵慧似林黛玉的才情:心较比干多一窍

甄嬛与黛玉的出身相似,都出身诗礼之家,自幼饱读诗书,聪慧率真,富有才隋,父亲甄远道,“远”有“隐”的意思,“道”即“语”,类似《红楼梦》里的“甄士隐…贾雨村”之意,即“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而甄家不禁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也有个与贾府世交的江南甄家。

电视剧《甄嬛传》第一集皇上初见甄嬛,甄嬛自解其名出处无意间使皇上惊艳于她的容貌与才情,赞道:“柔桡甄嬛,妩媚蚺袅。你果然当得起这个名字!”后又赐“菀”并替甄嬛取小字“甄嬛”。《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会时宝玉送“这个神仙似的妹妹”黛玉“颦颦”二字并杜撰了出处:“《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另外,甄嬛进宫与林黛玉进贾府在其他方面也有相似地方,林黛玉进贾府,借林之眼中所见所闻,详细描写了贾府的环境、布局、习俗及众多人物。甄嬛进宫,也是通过甄嬛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让读者一窥皇家之气派。诸如甄嬛吃饭时所见:“槿汐领着流朱浣碧垂手侍立一旁,门外虽站了一千宫女太监,却是鸦雀之声不闻,连重些的呼吸声也听不见,暗道宫中规矩严谨,非寻常可比。”黛玉吃饭时:“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同样,饭后第一杯茶都是用来漱口,第二杯茶才是喝的。“芳若姑姑曾说过宫中用膳完毕奉上的第一盅茶是漱口用的,以解饭食后口中油腻。果然又捧过漱盂来让我漱了口,这才奉上喝的茶水。”“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因而接了茶。早有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然后盥手毕,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

小说《后宫·甄嬛传》中,作者相应引用了许多古典诗词曲赋来表现甄嬛的心理情感的微妙变化,无论是《诗经》的缠绵、汉乐府民歌的纯真、唐诗宋词的诗情画意,还是对西施范蠡传说、《朋党论》等的独特解读……均展示了甄嬛出尘脱俗的灵秀才情,为她多次承宠、使果郡王视为知音植入了极其重要的内在张力。据学者统计,小说《后宫·甄嬛传》前十三章运用古典诗词曲赋共38次(包括重复出现的)。而《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基本都是作者创作的,“据统计《红楼梦》共有诗词曲赋256首,其中引用历史人物6人6首,作者1首,书中人物创作249首”。“风露清愁”“咏絮才”林黛玉就是诗的化身,她作诗从不冥思苦想或刻意经营,更多的是聪颖少女的一种即兴捷悟。在与姐妹们斗诗中,她的海棠诗、桃花诗、柳絮词“风流别致”、而以菊花诗夺魁,她的生命似乎与诗连在一起,《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女儿行》《题帕三绝》《五美吟》……这些流露其内心世界、显示极高才情的诗作,洗涤着“情种”宝玉的灵魂,使宝玉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二、沈眉庄的孤标傲世、高洁不屈似林黛玉的风骨:质本洁来还洁去

电视剧《甄嬛传》第一集从沈眉庄选秀前后的改口也可看出她的性情一如黛玉的矜持内敛。选秀前演练时沈母问:“若是皇上问你读过什么书呢?”沈眉庄答:“《诗经》《孟子》《左传》。”沈母立刻纠正:“错了!皇帝今天是选秀女,充实他自己的后宫,繁衍子嗣,不是考状元、问学问的。”到了选秀时恰逢太后也问此话:“可曾读过什么书?”眉庄答道:“臣女愚鈍,看过《女则》与《女训》,略识得几个字。”皇帝说:“这两本书都是讲究女德的,不错。”皇上问:“读过《四书》吗?”沈眉庄答:“臣女不曾读过。”太后很满意地说:“女儿家多以针线女红为主,你能识字已经很好了,记下名字留用。”《红楼梦》第三回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等到后来宝玉再问她,她就改口说“些许识得几个字”了。

然而矜持内敛只是表象,从后面的情节可以看到,真正渗透到她们骨子里的是孤标傲世、高沽不屈的风骨。沈眉庄和“世外仙株”林黛玉一样爱竹、爱菊,竹清高,菊孤傲。小说《后宫·甄嬛传》中用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这八个字来描写沈眉庄住的地方,这八个字亦是《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地潇湘馆的原话。《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玉)说着,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眉庄喜欢玉润堂院中一片碧绿竹林,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便拣了那里住。”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林黛玉作三首菊花诗而夺魁,其中“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可以看作是黛玉高洁风骨的自我写照。“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气质更与菊花相合适的了。”沈眉庄喜菊,衣着起居也常用菊花装饰,在侍寝之后,当皇上问她为什么喜欢菊花时,她沉毅从容地借用了宋代诗人郑思肖《画菊》中的一句诗作答:“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臣妾喜欢它的气节!”令皇上大为赞喜,并钦赐了她很多名贵的菊花品种,还把她住的“常熙堂”改名为“存菊堂”。后来沈眉庄被华妃陷害使皇上误会并被禁足后,她就再也没有邀宠之心了。而她明明知道作为后宫的女人,如果没有皇上的恩宠是很难生存的,然而她心高气傲、誓不低头的心性,使得后来即便太后一再劝解并设法助她,她都坚决不肯曲意承宠。作者以花来比德人物,抽花签一节,沈眉庄抽到的也是菊花,象征着她孤标傲世、高沽不屈的人格精神,连皇上最后都赞她“是个有骨气的女子”。

三、安陵容的敏感自卑似林黛玉的性格:风刀霜剑严相逼

林黛玉幼年就来到外祖母家,实际身份是寄人篱下的孤女,这使得她的性格非常多愁善感。她初踏金陵,见到贾府接轿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随着年龄渐渐增长,她的性酸刻薄、“小性儿”“行动爱恼”(这也是别人给她起的外号)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不仅处处有“金玉良缘”的威胁、“分宫花”的多疑、“抢荷包”的敏感……更有动人的宝姐姐、爽朗的云妹妹让她时时惊心动魄,对爱情的猜忌和防范使她经常感到难堪和痛苦。

安陵容自小因母亲失宠、父亲再娶,总觉自己是多余之人,人宫前寄住在甄嬛家,寄人篱下之感让她自觉不自觉地总是自卑敏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当甄嬛的贴身丫鬟流朱、浣碧来接安陵容去甄府寄住时,陪安陵容选秀来的萧姨娘惊叹道:“一个丫头都打扮得这么华丽,可见甄府是多么的气派!”人宫后她虽是主子,然而皇上和众嫔妃甚至宫女都看不起她,当她是歌舞戏子,使她备受欺凌。《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林黛玉因为史湘云说一个小旦长得像她而怒形于色,她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环境的恶劣、人格的自尊导致疑惧、妒恨不断噬咬侵蚀她们的内心,不平不甘之气致使她们敢于叛逆世俗、挑战权威。然任尔反抗终究领会的还是那“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

在很多次场合,安陵容都很不愿或怯懦地提到她的出身“家父——家父是松阳丞安比槐”。连甄嬛的丫鬟浣碧都说安陵容“她原就是穷门小户出身,再好的料子用在她身上也是白费”。她第一次侍寝被“完璧归赵”,顶替她的竟是余氏,这让安陵容深感屈辱。沈眉庄曾评论说:“别人承宠也就罢了,偏偏是一个比她(安陵容)微贱十倍的宫女,如今又和她平起平坐了,她心里自然是不痛快。”陵容谐音“玲珑”,她心眼多、心思重,多疑敏感似有“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她与甄嬛、沈眉庄的“姐妹情深”终敌不过争宠(生存)的嫉妒心而落得可悲下场。

此外,甄嬛修行的寺廟叫“甘露寺”,而“甘露”是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宿命姻缘线,是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因“灌溉之恩”而情订“木石前盟”的缘起。林黛玉的两名贴身丫鬟:紫鹃、雪雁,名字对仗工整,均是颜色和鸟类。甄嬛也有两名贴身丫鬟:流朱、浣碧,名字都有颜色,安陵容的丫鬟宝鹃、宝鹊,名字都是鸟类。还有潇湘馆与碎玉轩(都有悲伤之意)、华妃迟到与王熙凤迟到、送丫鬟、送衣料、抽花签等处皆可看出《甄嬛传》与《红楼梦》在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情节、生活习俗、物件摆设等有相似之处。

本文只是单纯地将《甄嬛传》中甄嬛、沈眉庄、安陵容三人进宫与《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做一对比,并无贬低流潋紫大作《甄嬛传》之意。倘简单地视甄嬛、沈眉庄、安陵容就是林黛玉的影子,那么就艺术形象而言,就是把林黛玉降低为一个敏感多疑的痴情女子,使林黛玉的诗意人格与精神洁癖在很大程度上就被降低了。

猜你喜欢

林黛玉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别样解读《红楼梦》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