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下”的智慧与境界

2019-04-15阮静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名利考场境界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心常常疲惫,所以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但有人不这么认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作文题,是学校高二年级的期巾考试题目。题目体现了上海高考作文一直坚持的注重思辨的风格,引導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并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际,思考是否需要放下的问题。

从题目的呈现方式看,语言表述清晰,易于理解。为了避免学生思考的空泛,材料先给出了概括后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人心常常疲惫;再以“所以”引出对此现象人们所持的关于放下的两种不同态度,并明确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和境界;最后在题目的写作要求部分又清晰提出“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思考。这样,题目本身逻辑清晰、表达清楚,降低了审题难度,有利于学生尽快把握写作要点,既避免了浅思维作文的模式,更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套题。

从学生考场写作状况来看,因为作文材料给出的是古今巾外所有人都会碰到、都会有所感触、都会思考的问题,而且在现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所以虽是考场作文,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以及以往的写作思考经历都得到了较充分的调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握住关键词,或侧重放下体现的智慧,或侧重思考放下达到的境界,或从二者关系,或从反面,展开较为完备的思考,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辨性。

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对放下与智慧或境界的思辨关系理解不够,另外在逻辑推进的严谨性上、在材料使用和分析上也都有一定问题,这些需要在今后的作文训练巾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指导。

放下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二 章子怡

卢梭说:“一个懂得放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生活中,人心常常疲惫,放下让人生没有羁绊,能成就真正的自我。

放下是一种智慧。有人说:“真正的智者,敢于辞让整个天下。”放下名,放下利,放下别人的指指点点,放下也是放过自己。智者懂得放下的重要性,也善于放下。他们的“智”,不仅在于懂得放下,更在于懂得什么能放下什么不能放下,如此才能更加洒脱。放下,不是轻率的舍弃,更非戏谑的逃避。恰恰相反,它是一次生命的负重。放下的是熙熙攘攘的身外之物,而在心灵深处,放下让人懂得何为生命的本初。

放下也是一种境界。庄子无疑参透了“放下”二字的内涵,他拒绝了楚相的高位诱惑,甘愿过“曳尾于涂巾”的洒脱自在的平凡生活。他挣脱了功名利禄妄加于他的桎梏,他的豁达足以穿透一切坎坷,实现真正的自我。

我折服于这些人“放下”的气魄,这是辞让天下的气概,让生命得以开阔,让心灵游于广阔的天空。“放下”让生命多了几分纯粹,让人感悟到生命的美。

然而,当本身成为累赘,人该如何放下?

史铁生给了我们答案。“这就是你不能从巾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会降临的节日。”从他的文字里,我读不到他对这个世界的尖锐和敌意,只有一个宽厚的生命放下了苦难,拥抱了美好的圆满。我想只有学会了对不幸的“放下”,人们才能在爱与幸福中前行。若一味抱守命运的不公,那只能陷在黑暗中。

放下是奢侈的。因为最需要放下的是心灵的“余额”——即心灵中那些多余的、杂乱的生命附加之物,如贪念、恐惧、胆怯、犹疑……我们说人要学会给自己的生命充值,就要学会放下生命巾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用美好来充盈生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如此,方能获得生命的真正大自在。

“放下”二字的厚重,我们需要用整个生命去体味。生命永远是最盛大的那个,而“放下”是生命巾最残酷、最有效的,它教会我们真实,让我们做自己。懂得放下,便超越了自我!

考场点评

“真正的智者,敢于辞让整个天下。”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思考和语言表达中体现了这样的文气!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无论是谈放下的智慧还是谈放下的境界都始终扣住“自我和生命”来进行,使文章有一种深度和厚度;其次在于对放下的思考并不绝对,思辨论证使文章增添了思想的厚度。史铁生论据的阐述与分析更可见作者独到的思考与真切的情怀。

(阮静)

学会放下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二 邱小楠

生活中,人心常常疲惫,那是因为我们总受到一些外在的无关之物的牵绊,它们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独特、自由与活力。因此,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身上的重担,成就生命的自由。

学会放下,像托尔斯泰一样,放下享乐的枷锁和光环,体验平凡又独特的生活;学会放下,像居里夫人一样,抛却名利的束缚,专注于科学研究……他们学会了放下,一心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懂得放下什么是一种智慧。有的人,放下了烦恼与身外之物,如释重负,专注修炼自己的内心与生命本身;有的人,放下了生活中的爱与美好,去追逐功名利禄,迷失了本心,让自己变得贪婪庸俗。

那么,究竟什么需要放下呢?

外界的舆论与旁人的非议应该放下。它们扰乱了我们的内心,摧毁了我们的理智,阻碍了我们追寻梦想的道路,使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的生命伤痕累累。只有放下它们,我们才能洒脱自在,生命才会找到有价值的归宿。

不属于自身的名利应该果断放下。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表达了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的观点:“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不属于我们的身外之物,挣脱尘世名与利的束缚,洒脱乐观地生活。

有放下才会有获得。放下外界的舆论、旁人的非议,从而正确面对自我、认识自我;放下名利、得失的纠结,从而享受浩瀚的灿烂星空;放下不属于自己的身外之物,从而坚守我们的初心,让生命更自由,更充满活力。

我们不仅要学会放下,更要明白为什么要放下,什么是真正的放下。现实中,不少人从不放下,他们像蝜蝂一样将一切背负在身上,最终使内心疲惫,身体被压垮。还有一些人,他们放下问题,不去理睬,如释重负,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周国平说,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名利,这些统统应该放下,而去追逐心灵的交流、生命的对话。

学会放下生活的疲惫,才能获得生命的活力。放下,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它使梦想更近,让生命更独特、更自由、更有价值。

考场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又层层推进、思维严谨、论据充实的优秀议论文。文章首先从对生活现象的关注提出要“学会放下”,进而由“许多人放下了本不该放下的”进一步思考“究竟什么需要放下”,接下来作者并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辩证分析了“放下”与“获得”的关系,又進一步反观现实,发现现实中舍不得放下和自以为学会了放下的人其实都不具备放下的智慧和境界,发人深省。

(阮静)

学会放下,听从本心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二 张海玥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追求的东西太多而觉得很疲惫。有时,适当地放下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我认为,放下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我们要放下的,是那些表面光鲜靓丽,实则毫无意义的事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像柳宗元在文章中描述的一种小虫——蝜蝂,只会拼命背负,却不会放下,因而身心疲惫,甚至为此丢掉了性命。有些人不是不会放下,而是不敢放下,害怕放下后便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害怕放下后便没有了光环。殊不知,背负太多反而无法前行,无法走得更远。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放下。放下会让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慢下来,让我们活得更加自在和轻松,达到另一种境界。陶渊明放下名利仕途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怡然自得地享受田园生活;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奖后把奖牌给女儿把玩,从未被名利困扰,专心科学研究……他们都放下了名利,从而挣脱了束缚,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放下浮躁,我们的生活将多一点儿轻松;放下名利,我们的生活将多一点儿纯粹。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放下时,我们会看到事情的意义和本质,不再盲目跟随,而是听从本心。这更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当青春文学被人追捧时,莫言没有盲目跟随潮流,而是静下心来,专注乡村文学创作,表达农村生活的美好和真诚朴实的爱。他放下对潮流的盲从、对名利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初心,因而才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的是他的旷达、洒脱、乐观,这也源于他的放下。他放下了对官场仕途的眷恋,放下了对命运不公的抱怨。

因此,放下是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生活中卸下疲惫、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但放下并不是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管,而是放下那些无意义的事物,好让我们不会在夜深人静时承受无法喘息的疲惫。

学会放下,听从本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考场点评

清晰而严谨的思路分析,加上充实多样的论据,使这篇文章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阅读积累和勤于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作者把现实中人们因无法放下而产生的疲惫和古今中外名人们因放下而带来的纯粹、随性、自由、成功进行对比,令人印象深刻。文章从开篇到结尾对放下的思考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思辨力。

(阮静)

猜你喜欢

名利考场境界
修心
期末小考场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最高境界
看破名利爱名利
看破名利爱名利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