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匠心,育双师: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019-04-15朱守锂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能力

朱守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担负着以匠心育工匠的使命。我省职业院校应对时代发展趋势有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培养“大国工匠”需要的“工匠之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稳定在60%以上。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职业院校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便是有力之举。

我省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职业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在专业化和双师型的复合视域中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开辟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成长方式。这些学校聚焦于教师真实生动的教育实践,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让为师者既具备自我成长的发展潜力,又具备助推学生成功成才的教学能力,教师不再是趋同的教书匠角色,而是能够同时对接职业实践和教学生活的专业化人才。

优化资源,培养现代教师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是重要的载体和工具,比技术更重要的,则是互联网资源与思维。职业院校要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推进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成网络教学环境,并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优化、重组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模式革新和教师教学观念更新。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认定方案》,确定了“持证上岗”制度,这一举措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属首创。方案要求三年内全校所有教师均需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认定。这一规章制度,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他们的动力。同时,学校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真正实现了互联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联网思维的全面覆盖。

学校首先应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智能化的智慧课室。现在,在学校的信息化实体空间及平台,教师可以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记者发现,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混合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教学、协作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得生动热烈,这正得益于学校提供的智能化教学环境。

当前,混合式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成为教师教学的极大助益。2017年,学校在原有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基础上,保留原有网络课程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开放课程以及顶岗实习平台等功能,形成了混合式教学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学校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教学方式:课前,教师给学生发布任务,提前让学生做好预习;课中,学生进行签到、互动讨论、在线测试和PPT同步播放等;课后,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并对教学进行评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2007年开始,学校便依托自有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网络课程资源,至今已建成804门课程资源,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已有7656个资源素材,这一庞大的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除此之外,智慧职教、蓝墨云、对分易等国内公共的教学平台,在学校的利用率也是颇高,真正实现了教师的教学多元化,学生的学习多样化。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则依托集团办学,整合资源,形成核心团队。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成为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在集团内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顺德第四职教集团位于顺德区南部,在仅仅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迅速成长壮大,通过树立“强校必须强专业,强专业必须强师资”的理念,狠抓专业建设,关注教师成长,鼓励教师在各类竞赛中锻炼和成就自我。

顺德的集团化办学改革,给容桂职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容桂职校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着眼于学校高水平发展需要,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有重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了一批有相当知名度的信息化创新团队,建成了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容桂职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校各部门的核心工作,全面、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定期研究、检查、督查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针对学校新教师多、年轻教师多的实际,为了使他们成长起来,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坚持实施青蓝工程,要求对象明确、规划合理、措施得力;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通过新老结对、名师引领、同课异构、岗位练兵,帮助新教师达到“一年合格三年称职,五年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注重夯实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了“青蓝-骨干-名师”的梯队成长机制。为优化师资结构,提升队伍素质,学校实施“一个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两个途径”(新教师导师制、兼职教研员制)、“三个目标”(双师、骨干教师、名师)、“四个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时间保障)为一体的教师培养机制,打造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形成了名师引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骨干教师不断成长、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跃升的良好局面。

内外兼修,引领教研强师

在新的时代,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职业队教师的必然要求。强师兴教,可用内涵建设的战略发展眼光,审时度势,倡导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强化的自觉性,着力营造深厚的校园教研氛围。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强师工程”项目,推出骨干教师培养项目、校名师培养项目、校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教学能手培养项目、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教育科研培育项目等,并通过各项目的实施,从学校层面运用政策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在这一系列活动项目的推动下,教师们不断积淀经验,不断创新,迸发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从而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的。与此同时,学校顺势引导教师将这一积极向上的教学热情,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强师工程”的推动下,学校近三年涌现出一批德藝双馨的优秀教师和名师,其中南粤优秀教师两名、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三名、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一名、市学科带头人三名。

同时,将“内外”研修相结合,校内有校本网络研修、学科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座、赛手经验交流示范展示等。校本研修中,建立了教师育德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三位一体的校本化教师实践课程计划,构建师德和素养类综合课程,有序组织校本研修和自主互动学习;校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参与国家、省、市师资培训,开展“企业实践”和“课堂实践”的双向实践。

以赛促教,打造卓越师资

新时代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职业院校应及时做出回应,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为抓手,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此举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效提升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次能够获得一等奖,其实来源于我们平时的积累,没有平时的积累,在大赛中,就无法发挥出真正的水平。”以“现代插花的实用技巧及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高职组一等奖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阙彩霞、石林、李冬妹表示。

教师们所说的“平时的积累”,正是基于学校搭建的平台。顺德职院以课程建设为基石,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申报与开发。仅2017-2018学年,学校关于“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立项项目达到120项,教师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校的课程非常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有的课程都是基于工作过程而开展。不仅如此,学校还在完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完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这一举措丰富了学校的精品网络学习资源,还带动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顺德职院针对本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整套培训内容:从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内涵到大赛政策,从混合教学的理念、设计到教学组织实施,从建设课程资源到应用移动端APP进行教学……学校调动教务处、组织人事处、督导室和信息管理中心等各方资源,多次联合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面对全体教职工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集中培训。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专门出台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对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活动、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果奖励进行了明确规定,不仅给予成果完成人丰厚的奖金奖励,而且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绩效导向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了教师主动参赛的积极性。该校成立于2016年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全校教职工的培养、培训和发展服务工作,其中校内外教学竞赛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为了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中心结合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確立了分类培训的实施策略。一方面,针对年龄偏长或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的教师,中心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就微课制作、MOOC平台应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开展校本培训,重点在于普及信息化教学理念和培训图像、声音、影像等资源录制编辑的基本技术,引导教师有信心、有能力实施信息化教学;另一方面,针对已经具备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中心择优选派培养对象分批赴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职教师资重点培训基地进行短期研修,侧重于系统学习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能力。大规模、常态化的专题培训点燃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普遍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能力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