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

2019-04-15熊予晴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心理犯罪预防

摘 要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青少年犯罪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要有效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预防,必须探究其成因。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犯罪预防 犯罪心理

作者简介:熊予晴,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4.070

青少年犯罪是指处于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特定阶段14至25岁的主体实施的犯罪。目前青少年犯罪行为日益突出,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与坏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时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主客观要素的交互作用。要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防治,就需要在当前的法律框架内,着重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动机简单,犯罪行为呈突发性

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简单,这一时期性情容易急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他们的犯罪动机十分简单,往往是在感情冲动之下犯下错误。如2016年发生的八宝镇学生杀人案犯罪的嫌疑人杨某,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最先起因竟是杨某看见被害人邓某不爽而殴打邓某,继而发生互殴,最后演化为血案。

(二)趋向团体作案

由于青少年的年龄小,自主性性不强,抱团行动会让他们更有安全感。有部分作案团伙是由辍学、无所事事的学生组成,他们往往三五成群,作案时能够形成作案氛围。因此青少年团伙犯罪往往会有分工合作,模仿电影中的黑社会作案。

(三)暴力性犯罪和财产性犯罪较多

从整体青少年犯罪情况来看,未成年人在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强奸犯罪等暴力性犯罪统计中居高不下,抢劫、偷盗等财产性犯罪也在犯罪总数所占比例较大。

(四)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青少年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在我们没有建立影視作品分级的环境下,青少年容易接收暴力文化并进行模仿。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又处于成长期,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考虑后果,容易冲动行事走向歧途。因此,青少年实施的犯罪往往严重程度较高,作案手段残忍。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主客观要素的交互作用。因此,要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要从青少年心理、情感等内部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 内部因素

1.心理因素

(1)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薄弱。50%以上的犯罪青少年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过分看重自身价值,在认识和处理事物时总是首先想到自己,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自私自利思想膨胀,要求别人以“我”为中心,为“我”服务,争强好胜,一意孤行,最终自我迷失以致跌入泥潭。同时青少年罪犯一般家庭和社会情感发育不良,缺乏社会正确的价值观与责任感,在犯罪时没有顾及亲人和他人的感受,社会责任感极其薄弱。

(2) 犯罪呈现突发性和情绪化。青少年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过渡时期,是由本能的生物人向理智的社会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完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错误认识因素的影响,往往在某种因素的诱发和刺激下,或一时的感情冲动下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的行为反映了青少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同时,青少年情绪化强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遇事冲动,不顾后果。一旦遇到挫折,缺乏理智的青少年会迅速外化为违法犯罪行为,危害社会。

(3) 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青少年社会阅历浅,心智不稳定,情感冲动。对于缺乏理智的青少年,一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因处理不及时、无法理解处理结果,就会采用报复手段对付他人。同时青少年渴望人格的独立自由,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对他人和社会的管束感到反感,特别是因不良行为被管教时,内心形成强烈的逆反情绪,轻则反抗,重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 情感因素

(1)独立意向。随着青少年生理的发育,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生产了强烈的独立倾向。一方面他们希望摆脱成人对他们的约束,渴望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思想上无法跨越特定的生理阶段,经济上难以自给自足,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因此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独立意向。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处处同成人相对抗,就极易引发犯罪行为。

(2)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青少年时期虽然神经系统逐步发育完善,但这个时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很不平衡,大脑皮层兴奋占优势,情感对于理智,感觉灵敏,反应迅速情绪波动大,所以一旦受到某些挫折或刺激,引起感情冲动,由于缺乏理智和控制力,就会激情爆发,意气用事,产生犯罪行为。

(3)冷漠、残酷。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时期,竞争不断加剧,贫富差距拉大,使青少年在内心和社会之间造成紧张的压力。一些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和社会失去信心,形成冷漠、不与人交往的性格。再加上青少年模仿能力强,对残忍的犯罪手法更感兴趣,更容易犯下重大、恶性案件。

(二)外部因素

1.社会因素。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当今社会充斥着低俗、庸俗的文化。青少年的辨识能力较低,自制力弱,容易被外界不良风气感染,尤其是影视书刊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部不健康的影视、文学作品,會消磨青少年的意志毒害他们的心灵。近几年,宣传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一度泛滥。由于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再加上手机的不当使用和互联网的不当传播,青少年们就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意志力薄弱的,就会走入歧途。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若家庭结构混乱、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当然,若在一个家庭结构健全的环境中,如果父母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的不当教育方式也会使孩子误入歧途。若在犯错时选择放任,孩子会变本加厉,而严厉或无常的规训,也会导致青少年犯罪。暴力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处理人际冲突的手段,可能具有讽刺性的是,它导致了青春期的暴力犯罪,特别是当规训变成虐待的时候。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国家引导青少年正确社会化、确立主流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环节。学校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会减少学生的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 学校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歧途的重要成因。近年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上缺乏慎重考虑,法制教育也不同程度存在缺乏或者流于形式。这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增长,也使学生对犯罪的概念不明了。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预防犯罪不能只对一方面进行预防而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减少犯罪及预防犯罪的举措体系。青少年犯罪的内部因素源自于外部因素,要做到积极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重点要对外部环境进行改造,以外部环境的转化影响内部因素的改善。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成因,需要采取多方面的预防措施。包括社会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应当着重与为秦少年创建一个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限制青少年过早接触血腥、暴力文化。尤其在影视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尽早建立电影分级制度,让未成年人、青少年、成年人都能享受与心理成熟程度相符合的影视作品。对于家庭来说,应尽力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尤其需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不能一味溺爱或放置不管。相对于其他主体,家庭更容易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改正。学校则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避免因心理扭曲和人格缺陷引发的犯罪事件。同时,学校也需要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学校是青少年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普及法律知识的主阵地,不能让普法教育流于形式。

注释:

宁倩.浅谈青少年犯罪.法制与社会.2009(10).

斯蒂芬·E.巴坎著,秦晨,等译.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页.

刘琴.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对探析.中国· 东盟博览.2014 (1).

参考文献:

[1]仲英涛.青少年犯罪主观因素探析.法制与社会.2009(32).

[2]赵海琪.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S1).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犯罪心理犯罪预防
学校生态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犯罪预防研究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预防进路——以新型政商关系为视角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情境犯罪预防本土化研究进程及展望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PPP项目常见犯罪预防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