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仙花的世界

2019-04-15宋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利他主义利己主义

宋军

摘要:多数关于奥涅金“多余人”形象的评论研究更为关注的是社会历史的原因。本文拟从“自恋情结”的角度来解释奥涅金的各种行为。他的自恋表现在对自己外表形象的极度爱恋,对事业、精神上的追求缺乏兴趣,他逃避现实躲避婚姻,是一个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的“多余人”。

关键词:多余人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宗教衰落 过度自恋

普希金的名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反映了俄国19世纪20年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对奥涅金形象的传统解读是:他受到启蒙自由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空虚和无聊的生活,无所事事,苦闷彷徨,脱离群众,思考多于行动,在生活中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传统的文学评论对奥涅金“多余人”的特征进行了较多的分析,而对成为“多余人”的心理因素研究尚且不足,本文将尝试在这方面进行挖掘探索。

一、“自恋”的症状

奥涅金出身贵族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接受贵族文化的熏陶,博才多学,风流倜傥,绝顶聪明,善于社交。然而到了青年时代的他却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对诗歌、创作、阅读等文艺领域缺乏热情,对爱情逢场作戏,朝三暮四,毫不严肃。他每天参加宴会,观看戏剧,过着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毫无社会责任担当,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位“多余人”的形象。普希金在作品开始引用了一封法文私信:“他的虚荣心极重,又特别自负,因此无论在谈到自己好的或坏的行为时都抱有同样冷漠的态度——这也许是他自以为比别人优越所造成的。”这是从社会地位的层面对奥涅金的“虚荣和自负”的解释。笔者从心理层面发现他的“多余人”形成是由于他高度的自恋造成的。他的自恋首先表现在对自己形象的极度爱恋。奥涅金极度关注自己的外表形象,喜欢穿时髦的服装,对衣着上一直是一丝不苟,他每天可以花三个钟点来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自己的形象是否英俊潇洒,沉溺于自我欣赏的愉悦中;看完一出剧目,他还要赶回家去换一套服装再回到剧场,以保证自己外表形象的光鲜靓丽。他极度喜欢美丽精致的生活,他使用的烟斗是用琥珀装饰的,起居室里摆设的是陶瓷和铜器,装香水的瓶子是雕花的水晶瓶,梳子和小锉刀都是当时流行的钢制品,用的剪刀是花样繁多的形状,用来刷牙和洗刷指甲的刷子有三十多种。他每次出门都要把指甲刷得漂漂亮亮的,把自己打扮得衣冠楚楚,相貌惊人,以获得被他人赞扬或崇拜的愉悦感。这些行为表明了奥涅金过度的自恋倾向。弗洛伊德将古希腊神话中“水仙花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纳西塞斯(Narcisse)看作是人类的“自恋情结”。纳西塞斯拒绝所有仙女的追求,却爱上了湖水里自己的倒影,一直不吃不喝、呆呆地盯着这水中的倩影,最后死在了湖边,变成了水仙花。从心理角度来看,过度的自恋可以导致病态的人格,表现为夸张、自满、自负、自我、自私等方面。奥涅金都具有这些特点,他显然是患上了严重的“自恋”症,他的这一心理疾病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利他主义向利己主义文化的转型

19世纪初叶的俄罗斯面临着重大的精神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民众对上帝的信仰出现巨大的危机,许多精英人士更是丧失了对上帝的信仰。在第一章第六节中,叙述者说“拉丁语如今已不那么时行”,这说明在奥涅金时代,宗教已经不被重视。在中世纪西欧的教堂里和教会学校里都使用拉丁语,拉丁语是信仰、文化、学问、身份的象征。而西欧不重视拉丁文说明了当时宗教信仰的衰落,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西欧由利他主义文化向利己主义文化的转型,影响到俄罗斯东正教信仰在部分俄罗斯知识分子心中的地位。

信仰上帝意味着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上帝,由崇高的道德伦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人格向外认同的方式。用“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利他主义思想逐渐摒弃人本身的嫉妒、骄傲、懒隋、愤怒、贪吃、贪财、贪色的利己主义,认同节制、智慧、勇敢、正义、信、望、爱的美好品德。

而没有宗教信仰则意味着将自己的灵魂交给自己来管理,人格逐渐变得内倾。大多数人在理性的指导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可以形成健康的人格。但由于人自身所存在的自私本能,经常促成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过度自恋等利己主义的不良品行。生命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些人逐渐变成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担当的“多余人”。

奥涅金在文化大环境的转折期间显然和许多精英一样也不信上帝:主人公为了得到遗产去伺候重病的伯父,而不是出自孝顺的道德伦理观念。《圣经》中“摩西十诫”的第五条诫命就是孝顺,而主人公却觉得伺候垂死的病人是下贱的游戏,他不但不认真侍奉伯父,还恶毒地盼望着鬼早日把伯父抓了去,早日得到遗产。这一细节就是奥涅金不信上帝,利己主义的明证。

因此,由于当时文化环境的转变和个人家庭的宠爱,奥涅金不再相信上帝,更推崇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他让自己的灵魂听任内心的驱使。童年时代众星捧月的受宠生活使他变得极度自我,逐渐陷入了极度自恋的误区。他的生命的意义变成了只爱自己:“应该去爱谁?谁靠得住?/谁对我们始终一条心?,谁在每句话上、每件事务,,都能和我们心心相印?/谁能不把损人的话传扬?/谁诚心诚意地爱护我们?/我们的过失有谁肯原谅?/准能够永远不厌腻我们?,呵,您在做白日梦了!/假如您不想白费力气,/敬爱的读者,我有句劝告:/您要想爱,就爱您自己!/这是唯一值得的目标,,此外,此外,只有天知道!”普希金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插入的这段议论可以说是对奥涅金心灵高度自恋的真实写照。

三、过度自恋导致奥涅金成为“多余人”

由于奥涅金的生命失去了宗教意义,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以自我为中心来与外界交往的。奥涅金生活在贵族的社交圈里,每天过着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每天坐着豪华马车,赴宴看戏,欣赏芭蕾,风云舞场;每顿品尝美酒佳肴,终日忙碌却始终不满足、不快乐。他不爱世人,不爱美女,只爱自己。他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一直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何在,对人生早已是心灰意冷。他正如叔本华所描述的那样:在满足欲望之前是痛苦的,满足了欲望之后是无聊的。因为没有被爱的愉悦感,他处处感到忧郁:由于自恋,他厌倦写作,厌倦阅读;由于自恋,他厌倦庄园的管理,宁肯将地低租金租给农民,也不愿亲自去打理,因为这些事情都不能使他愉悦。

还是由于自恋,他甚至厌倦追逐爱情,怕担负家庭责任;强烈的“自恋情结”使得奥涅金需要一直被宠爱的愉悦感;而爱情一旦進入婚姻家庭,就意味着责任和付出。结婚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就会变得冷酷,而心爱的人就会为不称心的丈夫而悲哀痛苦,在孤寂中度过漫长的时日,而且每天生气和猜忌,日子会过得痛苦不堪。一想到爱情的无聊结局,奥涅金在情场上追逐爱情时就一直不付出真情,总是逢场作戏,总是玩欲擒故纵的求爱技巧。追求女性被拒绝了,一会儿就忘了,甚至觉得可以休息身心,对女性连爱恨都算不上。

然而,天真无邪的乡村少女塔基亚娜爱上了风度翩翩的奥涅金,她主动求爱的勇敢行为打动了他那颗自恋的心。面对一封充满爱的烈焰的求爱信,他同样由于自恋而害怕家庭责任,害怕未来的家庭矛盾带来痛苦,于是就煞有介事地向塔基亚娜发表一通婚姻是爱情坟墓的长篇大论,拒绝了她真诚纯洁的爱情。

后来已婚的塔基亚娜成为将军夫人,雍容华贵,风度翩翩,贤惠淑良。她再次见到他时表现出了让他不解的冷淡,像一位难以接近的女神。他的自恋的心态受到严重打击,被拒绝的痛苦使他疯狂地爱上了塔基亚娜。而她的骄傲和蔑视使他更加神魂颠倒,在爱情的泥潭里难以自拔。读书排解没有任何用处,想当个诗人来排遣感情也无济于事。最后因为得不到塔基亚娜的爱而陷入极大的忧郁和痛苦中,浑浑噩噩地沉沦下去,成了不折不扣的“多余人”。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奥涅金成为“多余人”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过于强烈的自恋情结。奥涅金显著的心理特征是过度自恋。如果他的自恋倾向能够转为一个文化目标的追求,他或许有可能像许多艺术家那样“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但他厌倦创作和阅读,他没有走向“升华”的道路,却关注于自我欣赏、被喜爱的愉悦感,而现实是不可能处处随他的心愿。因此,他的极度自恋导致了他一辈子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忧郁苦闷。

猜你喜欢

利他主义利己主义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义的欺骗性及其批判
最大或更好地行善:有效利他主义的兴起及其争议 *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1783名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利他主义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多任务激励研究
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