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肥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9-04-15金明慧刘书含肖荣英雷振山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金明慧 刘书含 肖荣英 雷振山

摘  要:《土壤肥料学》是种植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为辅助种植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4-0140-02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1],主要包括土壤的形成与发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土壤的施肥原理、土壤主要肥料元素在土壤中的转化、肥料品种及合理的施肥方法等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改良土壤和培肥土壤的方法和措施,了解和明确土壤-植物-肥料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壤肥料学涉及专业较广,主要有化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气候学、地质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等。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学科交融越来越多,土壤和肥料教学由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逐渐融合成土壤肥料学,是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中草药栽培、茶学、园艺等专业的必修的基础课程,每年修读该课程的学生有近600人,受众广、影响大。因此,对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迫在眉睫。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土壤肥料学的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教材更新速度慢,教案和课件长时间不更新,教学内容重复性高,较为固定。而土壤肥料学是与实践结合较强的一门课程,需要教师在进行土壤肥料学教学时,针对不同专业进行重点教学。比如,在讲土壤管理这一章时,应针对茶学、园艺和农学等专业植物或者作物生长特性、土壤条件、需水和需肥特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与本专业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同時,教师应及时了解、引进学科前沿及发展情况,将研究成果结合到教学内容当中,提高学生对当前专业研究的认知。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依靠教师讲授,学生来听,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很难掌握学科各章节的内容和精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知识的探索者。

2.1 多媒体教学 将理论知识以生动的视频或者图片直观表达出来,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植物缺素症状时,仅仅依靠文字和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直观判断植物缺乏某种元素的表征,在脑海中很难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但是通过一些色彩图片,例举大田作物、园林植物、中药材等,可以让学生对缺素症状有大概的了解。

2.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这些知识点则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查阅文献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得对某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比如,课程开始前给学生安排一次翻转课堂,讲授内容可以是课程任意内容,但不拘泥于课本,这样就需要学生课下下足功夫,做好功课,课上才能发挥出色。

2.3 实践教学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方法和措施,并了解各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因此,可以在本课程实践前,让学生回自己家乡采集土样,并对自己家乡的土样进行处理,测定土样的养分指标及物理性状。之后在“五一”或者“十一”放假时,让学生调查家乡的施肥措施,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和讨论各自家乡的施肥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会更加认真和仔细,不仅会对理论知识点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更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不能缺少的环节,在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3]。土壤肥料学开设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3.1 实验项目和学时分布 信阳农林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主要是针对农学、植保、茶学和园艺专业开设,实验项目总共10项,主要开设的实验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颗粒分析及质地分类、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土壤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土壤酸度的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植物缺素症状的观察和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但是这些项目专业针对性并不强,不论是农学、植保,还是茶学和园艺专业,几乎开设的实验项目都是一样的。因此,应该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开设相关的实验项目。比如,茶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的是通过施肥怎样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可以增设植株体内氮磷钾的测定;植保专业需要了解土壤物理性状和施肥对病虫害的影响,农学专业可以分析不同土壤质地和不同土壤类型对作物栽培和生长的影响,园艺专业可以分析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和不同施肥方法对园艺植物的影响。因此,这些专业在进行土壤分析测试的同时,可以开设植株样品分析测试,这样才能将实验操作转化成专业所长。

3.2 实验讲授方式 传统的《土壤肥料学》实验讲授方式灌输式教学,实验开始时,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的计算等等,而且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器材的准备、试剂的制备、仪器的准备)都是由老师或者实验员来做,学生仅仅是机械的操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对实验原理一知半解,只是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有的同学甚至做一步、问一步,不思考这样做实验的意义,学生缺乏对实验整体性的把握,导致学生脱离老师后无法独立完成实验,对学生毕业论文或者毕业实习会有较大影响,动手实践能力弱。因此,可以在开始实验前先按照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准备,比如在做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时,需要的试剂有0.5mol/L的NaHCO3溶液,钼锑抗试剂,可以安排按学生提前配置试剂,这样可以让学生熟练实验器材的用法,掌握试剂配置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3 实验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只是以实验报告的完成度给出实验成绩,缺少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度的考核,实验成绩量化不够。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实验考核分成三大块,考勤占10%,实验操作技能占45%,实验报告占45%。考勤包括实验的到课率、实验的态度等;实验操作技能包括试剂的配置、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的准备与使用,实验的操作水平等;实验报告包括文字的书写整齐度和认真度、实验数据的正确性等内容。实验报告体现的是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4]。为了加深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利用实验课间隙进行实验报告的修改,在学生结果或者讨论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告知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

4 结语

土壤肥料学是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锻炼写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和实践的内容、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综合素养,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红玲,袁辉.“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中国园艺文摘,2014,(5):198-199.

[2]周童,曲占庆,陈德春.走自制设备之路提高师生实验创新能力[J].实验实研究与探索,2010,29(2):168-169.

[3]张德刚,刘艳红,施娴,等.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7):83-86.

[4]王祎,杨素勤.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反思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4,17(2):197-19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