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地域文化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9-04-15彭正良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康养文化发展

摘 要:攀枝花的地域文化体现了攀枝花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包括其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人类活动等长期演变、发展的结果。其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攀枝花地域文化和攀枝花的城市发展历史及其发展战略对攀枝花的城市经济、城市风貌、城市形象以及旅游文化等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发展;影响

文化是泛指人类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可以代代传承的财富,它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人们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劳动创新而形成的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人文地理等在内的具有该地域独有特征的人类活动的产物。

一、攀枝花地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攀枝花地域文化是指在攀枝花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形成的包括生态、传统、民俗、宗教、历史、习惯等在内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具有攀枝花地域特征的人类活动的产物。

由于攀枝花地处川西南、滇西北的交界处,位于著名的攀西大裂谷地带,位置偏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所以从古至今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封闭的具有攀枝花特征的地域文化,这一文化有着自身的内容和特色。其主要内容及特色如下:

①攀枝花境内及周边有“腊玛古人”和“元谋人”的活动遗迹,是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之一。②攀枝花的丧葬文化独特,从古至今分别有土葬、火葬、悬棺葬、向天坟和大石坟墓等丧葬方式。③攀枝花是多民族杂居地区,宗教文化中西融合,宗教教派多样。其主要教派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④攀枝花是南丝绸之路血脉的一环,在其历史进程中,裂谷的产物走进了马帮,从古至今形成了浓郁的商业性特色。⑤苴却砚文化的发掘、整理和雕刻被誉为“攀西一绝”,是攀西大裂谷的“奇石文化”,在国内国际颇有影响。⑥全国著名的攀枝花钢铁厂被誉为“方寸之地崛起象牙微雕钢城”,攀钢集团不断更新理念和技术创新,用“艰苦奋斗、永攀高峰”来很好地诠释了“攀钢精神”。⑦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产物,是以钢铁和矿业等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型移民城市,所以“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建设是让今天的人们仍然继承和发扬勇于拼搏、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敢于创新的攀枝花三线精神。⑧攀枝花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其移民文化由来已久。远可以追溯到元朝初期和明朝洪武年间,近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及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的移民人口最多,由于其人口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其文化特性表现为相互融合、多元并存。⑨攀枝花由于其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20℃,达300天以上的无霜期,2700多小时年日照,再加上物产丰富,常年水果飘香,花开四季,适宜于人体健康的需要。所以被誉为“阳光花城、康养圣地”,其康养文化产业潜力巨大。

二、攀枝花城市发展历史及其最新战略

攀枝花是新兴的移民城市,其城市发展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特色和发展战略。

(一)攀枝花城市发展简述

攀枝花是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四川和云南交界之处的一座新兴城市。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美国和苏联的威胁,为了国家安全形势的需要,1953年我国开展了首次地质普查工作并在西南地区找到了康滇地轴中段的钒钛磁铁矿呈带状分布的规律,这一发现对于急需钢铁的中国非常重要,在中央领导及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下确立了攀枝花巨型铁矿及其综合利用价值的战略地位;1958-1962年开始了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的筹备工作;1964年9月9日召开研究工业基地选址和规划问题的现场联席会议;1964年11月确定钢铁厂选址在攀枝花;而1965年3月4日,整个攀枝花的建设全面开铺展,后来这天也被定为攀枝花建市纪念日,同年4月22日成立了攀枝花特区,也就是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更名为“攀枝花市”。

(二)攀枝花的城市发展的战略

攀枝花是长江上游的第一个中等城市,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西部区域,向东连接成都、重庆,向北通向西安,向南连接昆明及东南亚各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其城市建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对外贸易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其发展战略:一是利用其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加快对域内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金沙江、雅砻江水力资源的梯级开发;二是加大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提升攀枝花对国内外投资的吸引力;三是加快企业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工农业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及其现代化;四是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在域内通向成都、丽江的高速公路,連接成都、昆明的高速铁路也正在展开;五是基于气候和资源优势,做好“钒钛”和“康养”两篇文章,着力打造“钒钛之都”和建设“康养之城”。六是利用地理优势,加速“南向门户”的中转站建设,促进对内对外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三、攀枝花地域文化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关系是血浓于水,地域文化塑造了一个城市的特色,它对所在地域城市的建筑格局、城市风貌、人的性格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攀枝花地域文化塑造了攀枝花的城市特色

攀枝花的地域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并存。由于是移民城市,各种外来文化在此汇聚,既有大工业色彩的攀钢、攀矿等现代工业文明,也有牧歌式的田园农耕文化,还有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文化。各种文化在此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开放、多元而包容的攀枝花文化,这些地域文化也体现在攀枝花的城市风貌中。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其城市风貌以山、水、阳光、园林、桥梁、工业等为主,整个城市沿江而建,其城市显得蜿蜒、绵长,城市风貌的地标建筑和公共娱乐空间最初主要集中在市政府所在地的炳草岗商业圈,而目前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地标性建筑,比如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奥林匹克中心、苴却砚、万象城、炳草岗大桥等。这些地标性建筑勾勒出了攀枝花城市风貌的基本线条,塑造了攀枝花的城市特色。

由于特殊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风貌,造就了攀枝花人的性格与山水的性格融合在一起,性格开朗、豪迈奔放、敢说敢干、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也铸就了攀枝花人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的攀枝花精神。

(二)攀枝花地域文化对其城市形象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攀枝花的城市建设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地域文化对其城市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建成是为纪念三线建设50年而修建,主要展示了当年涉及三线建设的建设过程、成就、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而苴却砚博物馆是攀枝花开发建设50周年的重点献礼工程项目之一。这些建筑的建设促进了攀枝花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了广大市民对文化生活和艺术审美的需要,同时也继续和弘扬了三线建设的精神,保护了攀枝花的历史文化财富。三线建设博物馆、苴却砚博物馆、迤沙拉民族文化村、花舞人间、格萨拉等具有地域文化的建筑和旅游景区为攀枝花吸引国内外游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攀枝花的旅游发展、经济繁荣和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攀枝花政府正在挖掘特有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阳光康养产业。比如其境内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回龙湾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战国时代遗址(营盘山古军营遗址、白马田坝大石墓)、元明清遗址、建筑和墓葬(明代西祝寺,挂榜清真寺、近、现代代表性史迹和建筑(大田会议旧址、米易湾丘“五、七”干校旧址)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丰富了攀枝花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升了攀枝花的城市文化的人文素养和其城市的吸引力,为打造旅游、休闲、养老、疗养等为一体的阳光康养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具潜力,有力地提升了攀枝花的城市形象。

结语

攀枝花由于地处偏远的西南地区,再加上都是山区,交通落后,其地域文化具有多元性,但其影响力有限;城市发展也由于位于河谷地段,地势狭长,再加上以工矿业为主,所以经济相对单一而滞后。所以,攀枝花的城市管理者们应该整体布局、統筹规划、共同推进攀枝花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攀枝花的地域文化,让它更好地为攀枝花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共攀枝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攀枝花大观》中国图书出版社,2007.11.

[2] 挖掘利用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助力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http://rd.panzhihua.gov.c

作者简介:

彭正良(1967-),男,汉族,重庆潼南人,副教授,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康养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本期导读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谁远谁近?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