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思考

2019-04-15樊梅林

山东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工类理工科申报

樊梅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生力军,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希望[1]。目前,各个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体现各个高校对青年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2]。

青年教师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非常重要的任务,决定着学校未来发展水平和层次[4-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己任的工科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未来,且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相关的科学素养、体现“因油而生、为油奉献”的办学理念,以及随着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完成硕士点申报工作的要求,学校每年都会引进一定数量的理工科博士来提高相关学院的师资力量及完善教师梯队,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然而,青年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此,本文根据我校办学特点和发展目标,着重分析了我校理工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于我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的两点建议。

1 理工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现状

理工类青年教师的引进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教师团队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学校开展的“本科教学观摩竞赛”和“渔欲杯”青年教师讲台基本功大赛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完全能够胜任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任务。然而,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引进的青年教师仍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远没达到学校引进人才的目的。主要体现在,近年来青年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以中文核心及以下为主,文章档次明显偏低,应用性不强,且论文数量较少,远不符合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标准。此外,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上更显得微不足道,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只主持过学校的人才引进项目,明显低于学院乃至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期望值,这是个非常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是每位年青年教师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科研状态的停滞对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规划以及硕士点的申报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是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2 理工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目前主要问题如下:

2.1 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足时间做科研

教学活动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参与的工作,然而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工作后,立即进入教学活动中,且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占具了一部分科研时间。

2.2 没有目标,动力不足

有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读博士期间动力十足,在进入工作状态后,以前的干劲逐渐消失,没有目标,缺失人生的方向感,几乎完全处在享受生活,休息状态,没有读博士时的劲头。

2.3 学术交流不足

鉴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层次,大部分青年教师工作后,只呆在学校里面,完全处于封闭状态,对科研动态几乎一无所知,没有走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和请进来(邀请相关专家做报告)。

2.4 实验条件不足,尤其是实验场地不足

理工类青年教师在完成相应科研工作过程中均需要相应的实验室,而目前学校校区较小,科研场地不足,促使青年教师无用武之地。

2.5 学术团队不合理

正常情况下,年轻博士经过科研一线的锻炼后,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在独立工作后,科研方面应该进行的更顺利,科研成果应该更多才对,但是实际情况是无论在科研论文的发表方面还是基金项目的申报方面,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均体现不出任何突出之处。经过调研和深入思考后发现,上述4种问题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创新研究体制及团队建设。

按照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新进青年教师需要加入到相应的学科团队中从事科研工作。从表面上看给年轻博士提供了创新研究平台,实际上却分散了青年教师之间合作的可能性,限制了自由发展空间;且年轻博士与学科团队之间学术方向的交叉重合度较低,学术思想交流不到位,降低了年轻博士的积极性,只能进一步走向平庸[6-7]。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急需对青年教师的创新研究体制进行完善,组建完全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研究团队。

3 几点建议

在学校目前状况下,针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给出两点建议:

3.1 组建以青年教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

根据青年教师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由青年教师自主组建科研团队,且学校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和科研场地。实现由青年教师做主,定期进行学术思想的交流,学术困境沟通,相互扶持、激励和共同发展的创新研究机制,有助于青年教师在学术上、基金项目的申报上共同发展。

3.2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在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组建后,根据团队规模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例如,每位青年教师每年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科研论文,以及完成相应的科研项目申报等。并根据考核完成情况进行奖励,增加相应的激励机制[8-9]。

在青年教师团队组建和考核过程中有望解决上述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4 结束语

理工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学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提高其相应的教学水平,有望在未来几年培养出学校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从而有利于学校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及硕士点的申报和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将有助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

猜你喜欢

理工类理工科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对理工类职业的四个误解
浅谈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