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热工基础及设备”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19-04-15高增丽

山东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热工基础

高增丽

(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顺应国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趋势,作为材料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热工基础及设备”课程先后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等改革,传统的课堂逐渐向“空间网络课堂”延伸。

混合式学习是将网络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而混合式教学则是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2],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传统教课堂教学与空间网络课堂的有机结合[3],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需要,其关键在于确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适当的混合方式,为适当的学生施行教学。

1 “热工基础及设备”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热工基础及设备》是一门应用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的基础理论涉及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难度比较深,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而且知识体系前后衔接比较紧密,一旦学生出现旷课或者逃学,教师讲授的知识前后衔接不上,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在课程信息化建设中,教师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中热工基础理论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和“厌学”情绪,让学生意识“所学知识之所用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探索将立足于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变为学习过程的部分主体,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推动学校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建设,培养师生通过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学生学习的部分选择权还给学生。

低碳经济背景下,广泛运用热工基础理论的节能新技术日新月异,体现了一个“变”字,但是万“变”不离其“踪”,“踪”便是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教材的更新终归赶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可以利用“空间移动课堂”让学生了解现代先进的节能、低碳技术,这些课本上没有的先进技术必将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教师再予以引导,让学生去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知识运用水平,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热工基础及设备”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原有网络资源的完善与扩容、学生在线预习与复习、在线答疑、热点问题在线讨论、在线测评、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在线问卷调查等,其中原有网络资源的完善与扩容、学生在线预习与复习、在线答疑、热点问题在线讨论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具体可分为两大板块:教学基础部分与教学互动部分,详见表1。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结果与过程结合:既要有以产品质量合格、设备运转正常为目的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动态与静态结合:既要有以测试知识的深度和存储为目的的笔试,又要有以了解测试知识的广度和运用为目的的口试[3]。课程考核项目及权重见表2。

表1 “热工基础及设备”课程混合式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表2 课程考核项目及权重

4 课程改革展望

4.1 增强实践操作部分立体化

主要体现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立体构架。通过验证型实验到综合型实训构建横向立体构架,通过实操到仿真再到操作技能竞赛构建纵向立体构架。

4.2 增强基础理论部分立体化

不同专业对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也有较大区别。因此,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筛选显得十分重要,合理地安排一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企业等一系列互动空间,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深入理解以及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热工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热工仪表自动化安装探讨的认识
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