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验演”教学模式在高职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

2019-04-15孔兴欣田清青王青溪刘群群毛群芳

山东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化学高职

孔兴欣,田清青,王青溪,刘群群,毛群芳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湖南株洲 412000)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衔接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制剂的关键课程,也是药学各类资格考试的必考项目。其重点内容包括常见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重点药物的体内代谢,构效关系、临床应用、典型药物的合成与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对于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药效之间的关系变化及变化规律,为药物的贮藏与保管、剂型的选择与制备、药物分析方法的确定、临床合理用药及配伍、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1]。药物化学课程本身存在着药物种类繁多,结构难以记忆,理化性质复杂,构效关系和临床应用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而高职学生本身存在着基础知识较差,自主学习兴趣不高等特点。传统单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上难以跟上老师节奏,课后学习大部分时间陷入琐碎知识点的记忆,课堂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基于上述问题,本课程增大了教学课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创建了网络课程,重新调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加入“角色扮演法”帮助学生课后总结与深入理解,形成了“论实演”结合的教学模式。

1 与专业特色相结合重组药物化学理论教学内容

本校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前期已经学习有机化学,同期学习的有药理学、药剂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后期学习有药物分析、药品营销学等。学生学习药物化学时普遍反应陷入药名、结构、理化性质的记忆,但不能理解药物化学如何在药学专业中应用,如何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学习兴趣不高,而同时学生对于与专业、工作岗位结合紧密的药剂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品营销学等兴趣浓厚。本课程基于这种情况,整合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案例,调整了药物化学跨课程教学顺序与内容。课前以专业相关案例、药物研发的传奇历程等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课中以问题为导向串讲,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3];课后以“角色扮演法”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的教学内容体系。如抗溃疡药的讲授,以真实病人王某为例,引入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抗溃疡药研发思路,总结临床常见的抗溃疡药物类型。真实生活的带入感,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跟随教师思路思考。课中以“泰胃美”为什么能C位出道,成为第一个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巨星的复制me-too drug风潮,新生代明星知多少?质子泵抑制剂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大对决等问题为主线进行讲解,学生熟悉的热门词汇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课后分组扮演课中讲解典型药物,巩固所学知识。合成抗感染药喹诺酮类药物的讲授中,以十五岁少年药店为何被拒售诺氟沙星为例,引入课程。进而讲述喹诺酮药物的发展历程萘啶酸-吡哌酸-诺氟沙星-吉米沙星的进阶之路,引导学生分组思考总结归纳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讨论为何环丙沙星比吡哌酸抗菌作用强,莫西沙星比司帕沙星光毒性小?通过设置情景如果你是药品购销员,对于购买诺氟沙星药物的顾客,应如何进行用药指导?等问题串讲重点内容构效关系、结构与毒性。本能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然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在整个理论教学中,教师对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生相近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问题导入法等也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2 基于“专业技能抽查”重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药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药物化学实验是对药物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通过药物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可以掌握代表药物的性质、合成、纯化及表征,加深对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后续课程药物分析、药剂学等提供理论基础[4]。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教材步骤操作,看到现象即完成实验。有相当部分同学,实验前不知实验内容,实验中不知操作意义,实验后不知实验结果的理论理据。实验实际教学效果较差。我们根据现有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基于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基本操作技能,重视动手能力的训练为目的,结合药物分析、药剂学、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组了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主题及主要内容Table 1 Subjects and main contents ofmedicin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优化实验教学方法,融入图片与视频反馈。将实验划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验操作及记录,课后反思进行全过程考核。课前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设计5~10道客观题做为课前预习小测试,学生完成测试达到相应要求才能开始实验。课中教师对实验中关键知识点及操作进行讲解,并通过选人、抢答等方式随机抽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分组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关键实验现象进行拍照或视频录制。课后学生需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每步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附图片或视频)、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方法优化等)。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归纳总结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且每组图片、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后,组内、组间、教师都可进行点评与讨论,点评与讨论数以一定分值计入最终成绩,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的实施过程

以“抗溃疡药”为例,简述角色扮演法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整个实施过程分为任务发布、视频/音频录制、评价与反馈三个阶段。

图1 “角色扮演法”实施过程Fig.1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role playing”

3.1 任务发布

基于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角色扮演安排在理论学习后。教师根据课程重点,挑选抗溃疡药中5个重点药物: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咪唑类(西咪替丁)、呋喃类(雷尼替丁)、噻唑类(法莫替丁)、哌啶类(罗沙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发布建议角色及角色任务包括:药品研发员(介绍药品发展历史和药物结构特征)、药品检验员(介绍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医药购销员(介绍药物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药品制剂员(介绍药品常见剂型及特点)。将任务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学生自愿分组,领取一个药物,组内分配角色。

3.2 视频/音频录制

学生根据认领的药物,按照药物特性写出脚本,上传平台,教师进行指导,修改。师生共同确定好脚本后,学生可以选择视频或音频方式进行录制。每个组员必须参与一个角色,也可以设置情景,以小品、情景剧等形式呈现。完成拍摄后,每小组将成果上传至超星“学习通”。

3.3 评价反馈与考核评分

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中查看学生视频或音频,就知识表述准确度、全面性以及表现力等方面进行批阅评分及评价反馈。每组必须进行组间互评,可通过“找茬”方式发现知识性错误、“PK”方式寻找出药物间差别以及做出优缺点比较、“惺惺相惜”及时对表演的好的同学和组别给予肯定和赞许,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互评结束后,每组综合各方意见,修改剧本并上交。

“角色扮演法”作为教学的重要方面,每个项目采取百分制,最终所有项目平均分以30%计入最终成绩。“角色扮演”单次评分细则见表2。

表2 “角色扮演法”评价体系Table 2 Score index system of“role playing ”

3.4 教学反思

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率近乎100%,且几乎100%学生用手机进行过视频或音频录制,使在教学中实施“角色扮演法”成为可能。高职学生普遍热衷于“角色扮演法”,认为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小组协助合作和创新能力。“角色扮演法”相较于枯燥的课后复习和题海战术,使知识的巩固过程变成了一个游戏,更加趣味化和直观化。而且有大部分学生反应通过“角色扮演法”锻炼了胆量,拍摄过程中,注重个人的仪态仪表,增强了自我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角色扮演法中也充分展示了零零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小品”、“情景短剧”、“辩论赛”等形式,学生将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等知识结合起来,展现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学生综合视频/音频的审核和评价过程,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方互动,增强了师生联系,这个过程中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中没有讲解到位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也通过互动评价过程,避免了学生只复习自己负责的药物的情况,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但“角色扮演法”在实施初期,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出现了学生不能很好的归纳总结知识点,出现了脚本照抄课本,脚本冗长从而导致拍摄时间过长,视频生硬无趣,学生兴趣下降,出现照脚本念交差等情况的出现。这需要教师在前期做好引导工作,在课堂上以表格、思维导图、顺口溜等形式带领学生做好总结,参与到每组的脚本撰写和拍摄过程中去,如在其中扮演“药品历史介绍官”等角色,亲自示范如何生动的演绎。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兴趣被充分激发,且有助于增强师生感情,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三次录制后,各组已经掌握基本脚本撰写、拍摄技巧,能在较快时间内独立完成角色扮演任务。

4 结语

药物化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点繁多复杂,需要学习海量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全面的实验技能。但其又是药学专业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重点课程,是学好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向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加之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都达不到。如何结合零零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是目前药物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立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体系,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入法、比较归纳法[5]等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热点、表达方式,建立活泼有序、师生互动良好的理论课堂;构建基于技能培养为目标,鼓励思考创新、团队协作,全过程考核的实验教学;使用符合学

[2]张 鑫,赵忠孝,沈 霞.优化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15(5):11 -13.

[3]代丽丽.“慕课”资源在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借鉴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8):206.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化学高职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学小猫走路——浅谈角色扮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