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

2019-04-14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佳节国文一题

《中庸》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即如仆新任县立第二高小国文时,往往作文期届,于先一日,明日究何题目,不特匪学子所及拟议,即仆胸中亦了无痕蒂。及至身入教室,胸中辘轳尚自筹思,草草书一题黑板,急就塞责。或题事陈腐(如论东汉宦官之祸、唐女祸论之类),不切现今情势或题义宽浮,无当儿童心理。要之,无以浚发儿童思力,诱起探讨文字之兴趣而已。岂匪所谓不豫则废者乎?久乃自知其不可,每一学期始业之前,辄预搜集种种题材,略次先后。春秋佳日俾作游记;三冬拥炉宜谈佚话;岁朝佳节,书疏问馈,一一密记小册子中。或本地风光(如公园二泉亭之类),或乡賢夫话(如记张翼克宝侨之类),或岁时佳节(如正月十五作札邀人夜饮、中秋馈月饼之类),要以日常习见者为主,取儿童观感亲切不泛,论卑而易行也。是预备题材之第一步,厥在搜集。然尽世间事事物物,无不可为题材,却不必尽适于学童作为文字,或题事复杂非作文程度幼稚者所能仓猝叙次明了(叙记之文属之),或题义深奥非脑识简单之幼童所能悟澈。则是题目虽好,与作者文字程度不相当也,其不夭阏作者思机,助长其畏难之心者几何,非所宜也。故题材搜集,必重之以审择,务视材料之繁简,义蕴之深浅,审其与作者文字程度略相当否。即令作者程度略有不齐,仆必预为一一设身处地,悬揣其构想时,对于此题,其思力锐者,能阐发至何等程度。即思力钝者,纵不能推勘靡遗,亦必十得四五,乃适于教室命题之用。要以能浚辟作者思路无长畏难之志为断,是预备题材之第二步,厥在审择。仆谓审择不厌精详,而搜罗题材不可不广。宁可多搜罗几个题材,临时裁度去取,切不可临渴掘井,草草书一题了事。愿与诸君勉之。

——钱基博《学校文题之讨论》

摘自《民国国文教学研究文丛·写作卷》,语文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猜你喜欢

佳节国文一题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佳节到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每逢佳节胖三斤
快快乐乐过佳节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教育的反思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佳节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