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桃园果蝇寄生蜂种类及其种群动态

2019-04-13陈福寿张红梅李向永尹艳琼赵雪晴陈宗麒

生物安全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消长寄生蜂果蝇

王 燕, 陈福寿, 张红梅, 李向永, 尹艳琼, 赵雪晴, 陈宗麒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果蝇类昆虫是危害多种水果最为严重的害虫。果蝇成虫个体小,危害果肉,发生世代周期短,初发生时不易被察觉,暴发性强(黄贞光等,2014)。近年来,随着蓝莓、樱桃、杨梅等果树产业在云南的快速发展,果蝇类害虫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云南水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目前在云南广泛种植。桃园内的果蝇种类鲜见报道。桃树果实一般采用套袋法防治害虫,套袋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果的有效措施,要求果园综合管理水平高,投入大。由于成本较高,少数有机农场采用套袋技术防治害虫,而大部分小面积桃园和个别农户的桃园仍以化学杀虫剂控制害虫为主要措施。农药的大量使用既导致果实农药残留,也危害人体健康。施用农药不仅消灭了害虫及其天敌,同时也消灭了传授花粉的昆虫,导致果园生态单一化。因此,保护和利用当地天敌资源和引进天敌成为害虫防控关注的焦点。

为摸清桃园果蝇的天敌情况,对昆明桃园果蝇及其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通过收集饲养和分类鉴定,初步掌握其种群发生消长动态规律,明确寄生果蝇的天敌种类,为进一步筛选优势天敌加以保护利用,也为保护桃产业的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重点水源保护区松华坝水库上游,桃园面积约为8 hm2,树高3 m左右,株距2 m,行距3 m,树龄6年。

1.2 材料

诱捕器制作:诱捕器用体积为500 mL (10 cm×20 cm)长方形塑料保鲜盒制成。在饭盒的两侧中部分别开3个直径约为1 cm的圆孔,供香蕉气味散发和田间果蝇及其天敌昆虫成虫受引诱进入。试验用香蕉采用桂蕉6号。取成熟香蕉果肉共150 g·盒-1,切成1 cm小段,铺平饭盒底部,用以田间诱捕(图1)。

图1 香蕉诱捕器Fig.1 Banana bait box

1.3 方法

2014年4—10月在桃园将制作好的香蕉诱捕器挂在树上,诱捕器离地面约1.5 m处,合计挂4个,每个诱捕器相距15~20 m,不同处理随机排列。每个月一次将悬挂放置在桃园内3 d的诱集盒收取带回实验室,镜检分离出果蝇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并将其保存在无水乙醇中,将香蕉上的果蝇卵继续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收集蛹,单独饲养。待羽化后,收集羽化出的果蝇和寄生蜂并分类鉴定。

对每一处理,将4个重复的诱虫量之和记为3天的总诱虫量。将收集的寄生蜂数量之和记为田间种群发生消长动态。

1.4 结果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分析数据,并制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桃园果蝇天敌种类

根据2014年调查结果,昆明地区果蝇寄生蜂种类有5个科6个种类:茧蜂科Asobarabrevicauda、Asobaramesocauda;环腹瘿蜂科Leptopilinajaponica;瘿蜂科Ganaspisbrasiliensis;锤角细蜂科Trichopriadrosophilae;金小蜂科Pachycrepoideusvindemiae。

2.2 桃园果蝇天敌种群动态

2014年主要的寄生蜂为A.brevicauda、A.mesocauda、G.brasiliensis、T.drosophilae4种。A.brevicauda和A.mesocauda在8月达到一个高峰。T.drosophilae在7—10月份都有分布,在4和9月到达2个高峰期,G.brasiliensis在5—10月都有分布,6月达到了高峰期。L.japonica和P.vindemiae这2个种在整个诱捕季内数量都相对较少,L.japonica在2014年10月出现1头,P.vindemiae在9月出现1头,其他月份没有诱到(图2)。

图2 桃园果蝇天敌种群动态(2014)Fig.2 Population dynamics of parasitoid wasps inthe studied peach orchard (2014)

2 结论与讨论

杨梅、石榴、樱桃等水果上的果蝇种类已有报道(黄贞光等,2005; 李百万等,2004; 伍苏然等,2007; 左锐等,2005)。根据本调查结果,昆明桃园果蝇寄生蜂种类有5个科6个种类。查阅有关斑翅果蝇天敌种类文献(任路明等,2014; Chabertetal.,2012; Ideoetal.,2008; Kanzawa,1939; Mitsuietal.,2007),对照本研究诱集的寄生蜂种类,确定斑翅果蝇寄生的天敌昆虫包括环腹瘿蜂科L.japonica、瘿蜂科G.brasiliensis、锤角细蜂科T.drosophilae、金小蜂科P.vindemiae。Mitsui & Kimura (2010)经调查,认为瘿蜂科Ganaspisspp.对斑翅果蝇幼虫的寄生率相对较高,为2%~7%。Mitsuietal. (2007)认为小茧蜂科的A.tabidaNees和A.rufescensFoerster是具有利用潜力的2种寄生蜂。而昆明桃园内果蝇寄生蜂茧蜂科主要为A.brevicauda和A.mesocauda,其对斑翅果蝇是否有寄生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接种验证。

经调查,在2014年,云南桃园内9月份是果蝇种群发生盛期,10月以后,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果蝇寄生蜂多集中在7—9月大量出现,与果蝇种群数量消长吻合;果园内的果蝇寄生蜂种群消长随着果蝇种群增多而呈现伴随上升的趋势。结合桃园内果蝇的种群动态,初步筛选出斑翅果蝇的优势天敌为瘿蜂科G.brasiliensis和锤角细蜂科T.drosophilae。

本试验选择管理比较粗放的桃园监测果蝇的发生动态,由于落果和杂草较多,园内虫源基数大。笔者现主要对果蝇及其天敌种类及消长动态进行监测,果蝇也在送检鉴定并且分类计数中,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致谢: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Kent M.Daane教授和Wangxingeng教授、意大利国家可持续农业植物保护研究所的Emilio guerrier研究员 和Massimo Giorgini研究员对寄生蜂进行了鉴定,特表谢意!

猜你喜欢

消长寄生蜂果蝇
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后生物量消长规律*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2021年大樱桃园果蝇的发生与防控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巧用寄生蜂防控中蜂巢虫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寄生蜂适应性生殖行为策略的研究进展
学习经历对淡足侧沟茧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