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西部地区旱地草莓育苗技术

2019-04-11李亮杰周厚成

果农之友 2019年4期
关键词:母株匍匐茎炭疽病

李亮杰,赵 霞,李 刚,周厚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郑州 450009)

在我国中西部旱地草莓产区,由于降水量偏少、季节性干旱、部分地区土壤和灌溉水偏碱性,草莓育苗难度较大。长期以来,种植户习惯采用较为简单、粗放的平畦漫灌育苗方法。这种育苗方法存在较多缺点:浇水不便,浇水时病菌随流水传播,扩展速度快;在高温多雨季节苗床排水不畅,种苗炭疽病感染严重;育苗受气候影响大,雨水丰欠不匀,苗木供应无保障;农事操作在苗床上行走,踩踏严重造成根系发育不良,繁殖系数低,苗木质量差。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增大了生产风险,严重制约着草莓优良品种的快速推广和草莓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笔者总结出了适合我国中西部旱作地区的高垄滴灌育苗技术,在降低生产管理强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草莓的繁殖系数和草莓子苗质量。

1 母株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脱毒原种苗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种苗标准:具有3 片以上展开叶,小叶对称,叶柄粗,植株矮壮,根茎粗0.8~1.2 厘米,根系发达,须根8 条以上,中心芽饱满,无病虫害。也可采用冷藏种苗。脱毒苗发出的匍匐茎多,植株健壮,子苗病害少,产量高。生产上有些种植者采用结过果的植株在原有生产田直接繁苗,造成幼苗瘦弱,植株矮小,种性退化,病虫危害较重,产量降低30%以上。

2 建立专用育苗圃

育苗圃应选远离草莓生产区、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光照充足、未种过草莓的新茬地块上,注意前茬未使用过对草莓有害的除草剂,前茬种过烟草、马铃薯、番茄、瓜类等与草莓有共同病害的地块不宜作育苗圃,荒芜的田地和宿根杂草较多的田块也不宜做育苗圃。每亩育苗圃繁育4 万株成品苗比较合适,育苗圃与生产田面积按1∶4 的比例安排,经验不足或者繁育抗病性不强的品种时,育苗面积可适当大一点。

图1 整地起垄

苗圃选好后,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 000千克,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40 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并施15%毒死蜱颗粒剂1 千克,防治地下害虫。耕匀耙细后做成150~200 厘米宽的高垄(图1),垄沟宽30 米,沟深30~35 厘米,垄埂要直,垄面中间高两侧稍低,便于排水。以后在进行农事操作时要在垄沟内行走,不要到垄上踩踏,保持垄上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便于根系下扎,根系发育好,须根多,容易起苗,不伤根。之后在垄中间铺设1 道孔距为10 厘米的滴灌管,铺设时滴孔朝上,在灌溉总阀门处安装施肥装置。做垄后喷施除草剂封闭杂草,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 毫升和33%二甲戊灵乳油100 毫升,对水45~60 升,在土壤润湿时均匀喷施,间隔7 天以上定植母株。草莓对除草剂敏感,使用时需谨慎,防止使用不当或过量产生药害。

3 母株定植

3.1 定植时间

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 ℃以上时定植母株,我国不同地域差异较大,河南省一般为3月上旬,以北地区晚一些,以南地区可以适当提早。

3.2 定植方式

定植前1 天打开滴灌洇垄,滴灌管两侧各洇湿5 厘米左右即可。将母株单行定植在垄中间,紧靠滴灌管,便于浇水。抽生匍匐茎多的品种稀植,如甜查理、宁玉、久香、章姬、白雪公主等,每亩定植母株700~800株;抽生匍匐茎少的品种适当密植,如红颜、甘露、香野等,每亩定植母株1 000~1 600 株。植株栽植时,要尽量带土壤移栽,或采用穴盘苗,合理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栽植过深新叶不能伸出,引起苗心腐烂;栽植过浅,根系外露,易使母株干枯死亡。定植后及时浇水,一般需连浇3 次水,每隔1~2 天浇水1 次(图2)。

图2 定植

4 苗期管理

4.1 土肥水管理

母株成活后,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以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当土壤水分含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5%时,用力握土不成团时需及时浇水,利于母株苗多发匍匐茎和匍匐茎苗的扎根生长。前期用一根滴灌管浇水,母苗两边洇湿10 厘米左右即可,比漫灌省工省水,并且垄面上两边是干燥的,不易长草。到5月下旬,匍匐茎伸向母苗两边,分别在距离第一个滴灌管35 厘米处各铺设一个滴灌管,满足子苗对水分的需求。后期要延长滴水时间,使垄面保持湿润,便于子苗扎根和生长。6月底加上喷灌,与滴灌互为补充,滴灌为主,喷灌为辅,在滴灌浇不均匀或水量供应不上时使用喷灌浇水(图3)。草莓喜湿不耐旱,也不耐涝,因此暴雨过后需及时排水,以防土壤积水。

图3 滴灌和喷灌结合浇水

种苗成活后结合灌水,每亩施尿素2~3 千克。在匍匐茎大量发生季节,需追肥2~3 次,每亩撒施45%硫酸钾复合肥10~15 千克,15~20 天施1 次,施后喷水,或在下雨前施入。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15 天左右一次。于7月下旬开始停止施氮肥,追施磷钾肥,8月中旬以后停止施肥,并适当控制水分,白天15∶00 时后用遮光率为50%~70%遮光网覆盖,以减少光照时间,提早花芽分化。

4.2 植株管理

在母株的花序显露时及时摘除花序,摘除越早越彻底,越有利于节约营养和匍匐茎的发生。有些草莓品种抽生匍匐茎少,为促使早抽生、多抽生匍匐茎,可在母株成活后喷施一次赤霉素(GA3),浓度为50 毫克/升;也可以在5月上旬对准心叶喷50 毫克/升赤霉素,每株种苗用药水量为5 毫升,隔10 天喷第2 次。育苗时需及时摘去老叶、病叶,以减少营养消耗和病虫危害。匍匐茎大量发生时,可将匍匐茎向母株四周拉开,并在匍匐茎第二和第四节上压土,也可以用压苗卡或铁丝固定子苗,以防其交叉或重叠,有利子苗扎根和生长。出现无根苗时,应及时重新培土。当每亩苗数达到4 万株左右时,再发的匍匐茎要及时去掉,使子苗更加粗壮。经常摘除老叶和病叶(图4),一般10~15 天摘叶1次,每株苗留2~3 叶为宜,到8月20日止。并采取“控氮施磷钾,降温促分化”措施,喷施叶面肥,覆盖遮阳网,促进花芽分化。

图4 摘除老叶和病叶

控制密度,促进老熟。田间子苗繁育至目标数量时,及时拔除繁苗母株,防止苗田秧苗过密,促进通风透光。红颜和章姬草莓对炭疽病敏感,7月以后是发病高峰,当苗长势太旺、太嫩和细长时,要及时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秧苗长势(图5),促使秧苗矮壮老熟,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药剂可选用75%(质量分数,后同)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 倍液,或12.5%烯唑醇2 000 倍液,或15%多效唑粉剂1 200 倍液等,每隔10~15 天连续喷雾2~3 次。

图5 控旺后的长势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炭疽病的防治

做好炭疽病的防治,草莓个别品种不抗炭疽病,受淹或突遇高温天气极易发病,要在雨间歇期,选用25%硅唑·咪鲜胺可溶液剂1 200 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 倍液,或40%克菌·戊唑醇1 000 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0 倍液等喷施预防。当发现有炭疽病时,应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2 000 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75% 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4 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做到雨后及时防,或每3~5 天喷雾1 次,连续防治3~5 次。

5.2 蓟马的防治

消灭虫源,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用营养钵育苗,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危害。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草莓棚内离地面30 厘米左右,每隔10~15 米悬挂一块蓝色粘板诱杀成虫。可以释放捕食螨等天敌防治。或喷60 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 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 000 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 500 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傍晚用药。也可采用杀虫烟熏剂防治。

5.3 蛴螬的防治

可以用捕虫灯诱杀成虫。整地时,使用50%辛硫磷乳油300 倍液喷雾,每亩用量0.5 升,深翻耙匀。也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 倍液喷雾防治。

5.4 杂草的防治

除在定植前喷施封闭除草剂外,在育苗期间及时进行人工除草,也可以使用化学除草剂如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甜菜安·宁等防除杂草。

6 草莓苗出圃与运输

从8月下旬开始,当大部分匍匐茎苗符合生产苗标准时,可根据生产需要出圃定植。生产苗标准:具有4片以上展开叶,叶色呈鲜绿色,叶柄粗壮而不徒长,根茎粗度0.8 厘米以上,根系发达,须根多,粗而白,苗质量20 克以上,中心芽饱满,顶花芽分化完成,无病虫害。起苗前2 天浇一次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起苗深度不少于15 厘米,保持根系完整,避免伤根。首先进行挑选,整理去掉大叶片,只留部分叶片和叶柄,100株捆成一捆,把苗并排竖放或栽在提前搭好的遮阳棚内,苗上盖湿毛毡,等苗起够之后,把根部套上塑料袋保湿,在冷库预冷12 小时以上,之后把草莓苗加冰冻水瓶或冰袋后装纸箱或泡沫箱,然后装入低温冷藏车运输或空运。

猜你喜欢

母株匍匐茎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葛沽萝卜成株繁种技术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不同密度木里苔草的母株、子株及生物量的研究
草地早熟禾匍匐茎数字化生长模型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美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