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怼神”荀子:反叛的大师

2019-04-10华伟

学生天地·初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兰陵赵国齐国

华伟

从小,他就是一个很听话的读书人,但随着年龄渐长,他个性中叛逆的一面便显露无遗:著书立说的时候,他勇敢地对传统儒学进行革新;在生活中,他变成了一个颇具质疑精神的人,总是用最精炼、最有攻击性的语言驳倒对方,令人哑口无言。他博学、固执,不平则鸣。他痛恨那个时代昏庸的政治、无能的君主,痛恨儒生们的食古不化……“怼神”荀子活了75岁,拥有折腾而闪光的一生。

怀才不遇,去国怀乡

荀子是赵国人,赵国大概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安泽县一带。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是荀子故里,也是蔺相如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故乡对于很多名人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难以言说的词汇,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怀念故乡,写出了乡愁名篇,也有人在经历一番奋斗后走出养育他的那片土地成家成名,最终没能再回到故乡。交通不便、没有时间……那都是托词,实际上是心里有点小情绪,年少时遭受的种种苦难让他想永远远离那个伤心地。

赵国对于荀子而言就是一片伤心地。他一身才学,在赵国奋斗了大半辈子,却始终不为所用。深切爱国的他直到50岁才忍痛离开赵国。这是战国时期名士“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一个缩影。当时很多有追求的读书人去国怀乡,跟荀子有着同样的命运。

在漫长的岁月中,荀子对学问近乎疯狂的追求,几乎超过所有同辈人,直追比他大70岁的孟子。

齐国是荀子老年创业的第一个目的地。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家。荀子的偶像是带领齐国子民打出一片天下的姜子牙,姜子牙之所以创下不世功业,主要是因为他既懂政治,又深谙经济。在他的领导下,齐国“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由地薄民寡的小国一跃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后来又有了管仲的大力改革、齊威王的励精图治。齐国的故事深深激荡着荀子的心。他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用自己的学识和理念,帮助齐国重现辉煌。

到齐国之前,荀子到赵国西南部的秦国找过工作,恭维秦国“治之至也”,但秦国人对他不感兴趣。不得已,荀子只能学习先辈孔子和孟子,出国游学。他一路往东,翻过秦岭,经过数月的艰苦跋涉,穿越了中原大地,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齐国。对荀子而言,这个国家既是梦中的国度,也是他一辈子最重要的栖息地。他的思想在这里大放异彩。

坚持做自己,信自己

当时孟子辞世不久,齐鲁大地儒风盛行,到处可以见到行色匆匆、神情严肃,穿着复古衣衫的年轻人,他们以孔孟继承人自居。除了这些表面的东西,齐国还设有稷下学宫,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学术场所,所有的观点都可以在这里得到阐述。而荀子在这里既是一个外来客,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类。因为他的思想和观点实在过于大胆出位。虽然他也奉孔子和孟子为师,自认儒家之后,但他的思想跟传统儒学“性善论”的观点完全不一样。

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孟子主张“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一言以蔽之,天下之事,不管国家大事还是社会交往,都要靠个人的素养,还要靠自觉。但荀子认为孔老夫子、孟大先生都太理想主义了,应该多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他还认为人性本恶,即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必须靠后天的权力和法制来克制约束,而不是靠个人自觉。

当时,孟子的地位直追孔子,被认为是孔子最虔诚的继承人。可是荀子不管,他只认理,不认师,坚持做自己,信自己。在一次学术论坛上,荀子甚至公开羞辱孟子及其“性善论”,认为自己才是孔子的正宗继承人。这个来自异国的老头简直狂得没谱,做下这等叛逆之事,天下所有读书人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最可怕的是,荀子的口才出奇的好,在论坛上总是把别人怼得说不出话来。当时执政的齐襄王对荀子颇感兴趣,认为他有能力对孔子以来的百家争鸣进行历史性大总结,称他“最为老师”,意思是说在所有专家学者教授中,荀子是最牛的那一个。对于荀子提出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理论,齐襄王更是赞不绝口。

由于各方面的阻力太大,齐襄王只能任命荀子为学宫校长。此后的几年,荀子与穿梭来往的各类学者频繁交流,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也是在这里,他培养出了两个最有出息的学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

在兰陵大放异彩

齐襄王刚退位,一帮别有用心的人(主要是当时的儒家大宗)就死命排挤荀子。这时,楚国令尹、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很仰慕荀子,主动向他发出了offer。楚国是当时天下最强盛、面积最大的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与它抗衡,即便是西北方向的秦国,在面对楚国的时候也不得不收起它尚显脆弱的獠牙。黄歇既不嫌荀子年龄大,也不嫌他的脾气臭,主动邀请他到楚国工作,岗位都为他准备好了——兰陵令。

荀子在担任兰陵令的近20年里,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钻研经济。在这片昔日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神奇土地上,荀子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这说明他不是一个空想家,而是一个身处乱世、心有抱负且热爱百姓的实干家。他离任时曾憧憬的“一天下,财万民,长养人民,兼利天下”的和谐景象在兰陵初现。进入老年,穷困潦倒的荀子还坚持用颤抖的手,将自己的政治理想编成民间小曲《成相篇》,希望百姓传唱,希望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

第二件事是广收弟子。荀子教导弟子们“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并继续指导韩非和李斯让其在各自的舞台上更加出色。

第三件事是潜心写作。荀子最著名的作品《劝学篇》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他回忆过往,分析世事,探讨正义的审判、亲情的蛊惑、智者的悲哀、诽谤的力量,写出了无数金句,比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再比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等等。

遍览荀子的文字作品,最令人感动的不是他的勇敢和直白,而是他在漫长岁月中的忍耐与坚持——“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至简的道理——一个人的力量虽是微弱的,但只要能在逆境中坚持,我们终究会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兰陵赵国齐国
Modeling and dynamics of double Hindmarsh–Rose neuron with memristor-based magnetic coupling and time delay∗
希望在肩上
山东兰陵县鲁城地区BIF型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齐国强 作品
师与书·赵国华
古法奇观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