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

2019-04-10王柳

师道·教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物圈小鱼人教版

王柳

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必须教会学生珍爱生命,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发展,告诉他们在关注自身生命的同时还要尊重和热爱他人以及其他物种的生命。而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课程目标与生命教育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课堂,让学生在感受生命神奇的同时,也学会珍爱生命。下面将结合几个教学实例来阐述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课堂。

一、引导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培养学生珍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案例一】人的生殖

本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中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正确认识自身的变化,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情感。

在讲到生殖过程时,我告诉学生,百万个精子中只有最具竞争力的那个精子才能突出重围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泡,胚泡从输卵管转移到子宫后,要成功植入子宫内膜才能完成后续的发育,胎儿发育成熟后要经过艰难地分娩过程才能顺利诞生。可见生命来之不易,所以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还应该感恩带给我们生命的父母。

【案例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本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中的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并分辨血管的种类,实验所用的材料为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在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因此,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很快就想到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同时,我还提示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小鱼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实验结束时,我还会问他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小鱼,他们都会想到要将小鱼放回鱼缸。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增强他们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案例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本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中的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生物圈的范围以及生物圈中各类型的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共同生物的家园,增强他们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我首先举出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海嘯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件,让学生思考:核事故中的高辐射污水泄漏至大海,是否只是影响日本的海洋生态系统?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会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通过播放“生物圈Ⅱ号为什么失败”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讨论和分析该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迄今为止,人类无法模拟出另一个适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案例四】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本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在课堂上,我问学生:“现在我国已经实施‘开放二孩政策,是不是意味着不用实行计划生育了?”学生便会阐述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能让他们知道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事实,并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既能改善环境,又能破坏环境。我列举了一些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实例:雾霾的成因以及我国试采可燃冰的意义等,这些社会热点都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增强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十分具有学科优势的,可以说生命教育无处不在。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希望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不仅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猜你喜欢

生物圈小鱼人教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教学设计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模拟生物圈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生物圈2号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