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之间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2019-04-10王文

环球时报 2019-04-10
关键词:中欧一带欧洲

王文

当前,中国与欧洲面临着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诸多相似的全球挑战。为了在不确定性中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也为维护本国利益,中国与欧洲国家都应扮演好各自不可或缺的国际角色。

在共同全球威胁下,中欧双方有着共同利益和诉求。

首先,和平诉求。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参与了不少战争,但长期看,没有任何一场战争会使欧洲真正受益,近年来冲击欧洲的难民危机、价值观分裂已是证明。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中国同样面临“战争诱惑”,南海争端,中印边境摩擦,不少国际舆论曾猜测,一场有限度的对外战争是中国崛起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选项。但事实证明,中国正在运用传统智慧回避武力的诱惑。

其次,增长诉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洲陷入低增长,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欧洲显然需要更好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而中国自2012年以来主动调低经济增速,希望推动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如何保持可持续增长,中国也面临着压力。

第三,创新诉求。全球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生物科技、能源革命等,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中国与欧洲都在紧跟甚至试图引领科技浪潮,都投入了更多技术研发力量,而这同时也需要有更多制度与管理上的创新。

从这些角度看,中欧之间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这不仅是因为双方拥有巨大共同利益和目标,也由于中欧之间不存在战略性或结构性的矛盾。这一特征有效降低了中欧交往中的摩擦、冲突烈度,也为中欧进一步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拓宽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欧洲能够打破意识形态的条条框框,正视中国发展的成就和中欧经贸合作的效益,同时中国继续加大对欧投资以及从欧洲的产品、服务进口,那么中欧间的经济和战略联系必然会迈上新台阶。

其中,围绕“一带一路”的合作,是中欧可以发力的一个重要抓手。自该倡议提出以来,欧洲总体上持较为正面、欢迎的态度。当然,在欧洲内部,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方向不同,在对“一带一路”的欢迎程度上存在差异。比如较之中东欧国家,经济更发达的西欧国家对“一带一路”似乎有所保留。它们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务实政策工具很有兴趣,比如英国等国希望利用亚投行来弥补本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又对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伴的开放、包容等理念存有戒心,甚至担心“一带一路”会成为中国对欧输出价值观的工具。

这些担忧当然大可不必。持有此类看法的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强国,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极具优势,而这些产品和技术正是处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阶段的中国所急需的。只要不再受困于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那些意识形态瓶颈,中国和所有欧洲国家都能在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中找到双赢的契合点。

在这点上,加大中欧人文交流显得非常重要。欧洲一些舆论对中国政治制度、对孔子学院的批评,或出于误解,或因为偏见,都应该有更多平衡的观点;而中国也可引进更多欧洲的电影、小说与其他文化作品,加强对欧洲的了解。中国真心实意希望欧洲强大、发展、和平,从不认为欧洲是威胁,也不赞成“唱衰”欧洲。相反,欧洲越是富饶、稳定、团结,就越符合中国利益。

希望欧洲也能用同样眼光和智慧观察中国、了解中国,双方携起手来,一同打破少数国际媒体蓄意渲染的“妖魔化的中国”和“孱弱的欧洲”这类镜像。当欧亚大陆两端两个同样伟大且历史悠久的文明携起手来,试看明日环球,将是更好世界。▲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国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欧一带欧洲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建筑师行迹中欧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