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的错误分析研究
——以长治学院“外研社杯”校级写作选拔赛为例

2019-04-10马丽娅

关键词:时态错误语言

马丽娅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一、引言

“阅读使人充实,演说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这是外研社举办系列赛事的初衷,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随着赛事参赛面的不断扩大,关于三大赛事与教学的相关研究引起越来越多教师和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知网搜索到有关演讲、写作和阅读比赛的相关数据。具体见表1。

表1 知网论文检索结果(英语演讲、写作、阅读比赛)

笔者发现,有关英语演讲内容的论文数量超出写作和阅读的几百倍。2007年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英语书面表达应达到的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以一般要求为例,要求学生“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 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1]因此,英语写作能力是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写作错误和写作比赛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生写作习惯,对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有良好启示。

本文以错误分析为理论基础,透过长治学院“外研社杯”校级写作选拔赛32份英语专业组的写作试题,将比赛中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试图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步骤

“错误分析”源于二语习得理论,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的错误进行的研究与分析,首次阐述并形成于科德 (Corder)的文章《论学习者错误的重要性》。[2]在文中,科德认为错误分析不仅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熟悉的程度,知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而且帮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及时进行分析,迅速改正错误、学好语言。也就是说,对语言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洞察学习者距目标有多远,还需要学习什么内容。他把学习者的错误划分为非系统性错误、系统性错误和后系统性错误。[3]随后,其他学者也陆续展开对错误分析的研究,如Burt和Dulay指出,错误在语言的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4]Jack Richards把错误划分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5]在中国,最先研究错误分析的是桂诗春教授,他将错误分为四种类型,并列出两种面对错误的不同态度。[6]接着,戴炜栋和束定芳系统地论述了错误理论的相关概念。[7]这些研究大多是科德错误分析理论的扩展和延伸,并没有超越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因此笔者选择科德的错误分析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依据科德分析错误的程序:选择一组语言——确认错误分组——对错误进行分类——解释错误——评估错误。[8]笔者将研究步骤分为:选择一组语言,确认错误类型,统计错误次数,错误示例及归因分析,反馈教学。

三、错误类型和次数统计

“外研社杯”写作大赛对文体有一定要求,选手完成一篇记叙文写作(600-800词),侧重考查选手的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细节描写、形象思维、创意构思、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选手完成一篇议论文写作(600-800词),侧重考查选手的文献阅读理解、信息综合处理、判断分析、逻辑思辨、评价论述等能力,展示选手的知识广度、视野维度、思想深度等综合素质。因此,长治学院写作校园选拔赛选择了三种文体,具体内容如下:

(1)说明文— Imagining you are a parent, write an article on the ideal parent you’d like to be in 300 words.

(2)议论文—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at what is taught in school? Write an article to support your ideas in 300 words.

(3)记叙文—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details of who, what, when, where, how on the day your classmate fell ill in 300 words.

经调查分析,写作试题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如表2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前四位是用词,时态,词性和句子结构,分别占17.88%,13.77%,11.73%和10.71。议论文是用词,句子结构,主谓一致和论点,分别占19.09%,14.55%,10.9%和7.27%。记叙文是时态,用词,词性和细节描写,各占38.66%,23.53%,7.56%和6.72%。

表2 错误类型、次数和频率统计表

错误类型说明文 议论文 记叙文错误次数 错误频率(%)错误次数错误频率(%)错误次数错误频率(%)文体错误 8 4.1 0 0 0 0句子结构错误 21 10.71 16 14.55 7 5.88简单句过多 9 4.6 3 2.73 1 0.84单复数不一致 6 3.6 6 5.45 1 0.84跑题 9 4.6 4 3.64 2 1.68论点不鲜明 0 0 8 7.27 0 0无扩展 8 4.1 4 3.64 0 0字数不够 9 4.6 3 2.73 4 3.36细节描写不足 0 0 0 0 8 6.72词性不当 23 11.73 7 6.36 9 7.56主题句与支撑句关系不大 1 0.51 8 7.27 3 2.52无主题句 2 1.02 7 6.36 0 0总计 196 100% 110 100% 119 100%

四、错误示例和归因分析

(一)用词错误

出于制表的考虑,笔者本次统计将词语搭配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和词义使用错误归为一类,统称“用词错误”。“搭配(collocation )”是一种结伴关系,存在于语言的语义与词汇之间。[9]从上表可以看出,用词错误在三种文体中出错率都很高,分别反映学生的词组运用能力,单词记忆程度和语境把握水平。这三种能力左右着学生是否准确地将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去,这也是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

例 1 :If you do something wrong or fail to do something, the words will be soft.Parents’ words give strength to children not hurt.

分析:该句传达的信息是父母对待犯错的孩子时,语言要温柔并且给与力量,而不是出言不逊。例1中“not hurt”明显是汉语思维,使用的是汉语结构,不符合英语句子规则,而这样的错误只要换一个词组就可以解决。“will”这里并没有很强的“情态”语境,未能传递“家长应该这样做”这样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学生这里将will只看作一般将来时。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未很好把握所学词组的使用语境,一味记忆孤立单词和词组,语言输出不够,没有因境选词。所以应加强学生平时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每次仔细推敲用词语境,向地道表达靠近。

改正 :If you do something wrong or fail to do something, the words should be soft.Parents’ words would give strength to children rather than hurt.

例 2 :The doctor said that the reason why she ill was that she wore a little.I let her lay on the bed and let her drink the medicine.

分析:这是记叙文中的一句话,医生诊断她生病的原因是穿少了,我照顾她吃药。简单的一句情节描写出现了 4 处错误,1) She ill,2) wore a little, 3) lay on the bed, 4) drink the medicine。“穿的少”意思是没穿多少,有否定之意,学生对a little 和little 的用法混淆不清。“喝药”有固定搭配,不能直译。其实这4处错误都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无论从结构上(缺谓语)和用词上(搭配,词义)都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来组织语言, 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的词汇搭配对应完全相同的英文词汇搭配,因此造成了词汇搭配错误的现象。这种负迁移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组成特点,让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如汉语是“竹”“水”,英语是“树”。在此基础上,加强结构的语法训练,用不同结构表达相同意思,提高正迁移意识。

改正 :The doctor said that the reason why she was ill was that she was less dressed.I helped her to lie on the bed and take the medicine.

(二)词性

词性又叫词类,根据词在句中的功能,现代汉语有14种词类,英语有10种词类,缺少汉语中的助词,区别词,语气词和拟声词。[10]英语词性的变化大致分为三种:转化,合成和派生,前两者属于独立单词间的词性变化,尤其是转化,属于一词多义,即一个单词承担多个词性,不会增加学生记忆负担,而派生规则复杂,词性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句子结构的正确与否。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的类别,同时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和修饰关系也离不开词性。

例 3 :…the increasingly number of people emphasi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例 4 :…sincere to his parents and loyalty to his family.

例 5 :…children may make a big explode someday which is benefit to all human beings.

分析:这些例句体现一些词性规则。形容词修饰名词,而“increasingly”是副词;谓语成分必须是动词,而“emphasis”是名词;平行结构的句子中词性一致,而“loyalty”与“sincere”不一致;“explode”是动词,不能做宾语;“benefit”是名词,不适合系表结构。这些规则是英语句子构成的潜意识,是对词性和成分掌握程度的最好检验。显然,学生只是背诵词义,不谙英语句子成分,对词性敏感度不高。改善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就是将词的记忆上升到词组的层次,强化搭配意识,让学生明白句子成分与词性之间的关系,了解词性形成方法,减少陌生感,不生硬植入概念。

改正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 sincere to his parents and loyal to his family.

… children may make a big explosion someda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all human beings.

(三)句子结构

英语句子是由一个个分句构成的,其结构具有层次性。“只有在语义上结成一定主谓关系的词组序列才是分句。简而言之,分句,按其逻辑意义来说,通常由主语 (Subject) 和谓语 (Predicate) 两大部分组成”。[11]所以,句子构成的标准是看主语和谓语是否存在并匹配,但是许多学生掌握不了这种层次性结构,句子成分缺失现象很普遍。

例6 :It’s last Friday that was raining the whole day.Mike was busy preparing his exam and speech competition.

分析:该句意为上周五下了一天雨,实施下雨的动作应为“it”,“last Friday”在句中的成分为时间状语,不是主语,所以“that”引导的并不是定语从句,而是与“it’s”构成强调句型,突出下雨的时间。从语境上看,写此句的学生无意强调下雨时间,仅是陈述一个事实,表明那是一个下了一天雨的周五,是“限定”,而非“强调”,这样的结构很容易与强调句混淆。解决这种句型混淆问题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了解句子成分,确定主谓关系,明确句子、分句、词组、词和词素在句子中的递进关系和嵌入结构,减少汉语随意结构的影响。

改正 :It’s last Friday when it was raining the whole day.Mike was busy preparing his exam and speech competition.

(四)主谓一致

作为一种形合语言,英语要求句子各成分之间必须保持在人称、性、数、时、意义方面的一致,而汉语的谓语复杂多样,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是多个词组,主谓之间没有表示一致关系的形态变化。[12]主谓一致问题主要出现在陈述客观事实的现在时句式中,谓语的单复数要和主语一致,受汉语影响,学生经常忽略这个问题,致使很基础的语法常识一直未能很好掌握。

例7: Knowledge and theory is the basis of practice.They can not only increasingly reduces a large amount of time, but also avoid wrong practical orientation.

分析:这里的知识和理论是两个部分,不是一个整体,因为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复数,代指上一个分句提及的知识和理论。“can”后面理应是动词原形,这里学生混淆了主谓一致运用的条件,而诧异的是,最后一个分句中该学生又正确地回到了轨道上,使用了动词原形“avoid”。我们不能说学生不知晓主谓一致,只能认为她们做针对性练习太少了,纠正后未有效监督其改正情况,重视程度不够。

改正 :Knowledge and theory are the basis of practice.They can not only increasingly reduce a large amount of time, but also avoid wrong practical orientation.

(五)时态

当学生描述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时态的运用便出现很大的问题。汉语使用词语来表达时间概念,而英语要靠单词的后缀即谓语动词词形变化,而且前后时态变化要一致。时态意识不强的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前后时态一致,这也是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例8 :If I were a parent, I want to be gentle and hard-working.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everything with my children.I’m very independence.I’m good at doing homework.I take care of my family very well.I am not only taking my children to go to many places, but also I will exercise their ability.

分析:这是if引导的虚拟句,所描述的事情时态与现在事实相反,所以从句为过去时,主句应为would或should引导,体现时态的虚化。例3中提到的假设要靠时态来体现,但是,主句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传递的是客观事实,并不是对未来的假设,与语境不符。奇怪的是,句子开头和结尾,学生对时态有一定的意识,中间情节“断片”了。这说明,学生对虚拟语气的结构是有潜意识的,至少对“if I were”这个句型很熟悉,但是如何接着该语境继续使用正确主句结构,尚未形成系统知识,造成虚拟语气结构使用不当的问题。语法规则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记忆上,如果让学生真正了解其用法,还需要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实例,语法练习常态化,生活化。

改正 :If I were a parent, I would be gentle and hard-working.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everything with my children.I would be very independence.I would be good at doing homework.I would take care of my family very well.I would not only take my children to go to many places, but also exercise their ability.

(六)论点

议论文好坏的第一标准是论点是否明确。论点是作者对某一现象表达的观点,是整篇文章的核心,论据都要以此展开。所以,好的论点不是简单地重复材料内容,或者做出A或B的选择,而是从材料中发现的问题,从材料中得到的感悟,然后加以阐述,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很多学生的论点非常模糊,甚至未能把握文体,出现跑题现象。

例 9: In my opinion, I choose the former.The reasons are as the following.

例 10: In my eyes, I believe that the basic knowledge must be learned by children.Moreover, the school should cultivate the skills of the students.

分析:例9中学生做出选择,但是未能将选择的理由概况出来,或者指出前者的有利之处。理由是要围绕一个观点展开,而这个观点学生并没有表达清楚。例10中学生简单重复材料内容,两者都选,未能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自己观点,论点不明确。

(七)细节描写

记叙文重在描写,包括对景物的描写,人物的描写,动作的描写,只有描写生动,故事才能感人,情感才会被渲染,而生动的前提就是细致入微。描写不仅考查学生的词汇量,也测试其细节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因为多数学生在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容易写成流水账,动作简单,步骤清楚,未将细节如外貌,景物,心理活动等描述出来。

例 11: I arrived at her home.I gave she brown sugar that I bought for her.She said she would be grateful.I think it is not necessary.

例 12: We arrived at the village.The scenery was so imposing and grandeur.We sang and danced hand in hand across the rubble road, flanked the road was poplar trees and jasmine, which leaked out fragrant ordor.

分析:例11就是典型的流水账,没有细节描写。;例12的优点很明显,该学生将沿途的风景生动地刻画出来,道路,树林,气味,这些很好地融为一体,但是在结构处理上出现问题,不符句法规则。

“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通过对错误的分析与纠正,进而取得进步。而错误分析理论正是通过分析错误,来找出和总结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规律”。[13]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大赛中的典型写作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词汇使用的语境考虑不周,对基础语法规则的敏感程度较低,语言输出练习机械化,同时受母语影响,学生的中文思维模式严重。教师需要从对学生写作中的错误分析判断出学生犯错的原因,加强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自主在生活中寻找例句,养成写英语反思日记的习惯,记录每天收获,持之以恒,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因此,错误分析理论无论对教师,对学生,还是对外语教学,其指导作用是很明显的,需要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时态错误语言
在错误中成长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现在进行时
易混时态辨析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