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2019-04-09胡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体育运动运动员

胡静

【摘要】通过回顾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发展历程,并结合目前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明确定位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深入思考,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实现运动训练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调整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13-01

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业余体校运动员求学问题,许多地级市纷纷成立了体育运动学校,并开设运动训练专业。作为基层训练单位,体育运动学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运动训练专业不仅为中小学培养了一批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体育教师,更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稳定运动队伍发展,输送优秀运动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改革的迅猛发展,国家体育工作重心逐渐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转移,社会对体育专门人才需求的改变和人才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都使得运动训练专业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重新审视,在探索中寻求发展。只有准确地定位培养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运动训练专业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一、分析专业现状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有其自身的办学模式,它主要针对青少年,对其进行综合性教育,系统的体育专项训练是教学活动的重点。从办学的目的上来说,主要是为我国提供优秀的体育后备力量。其招生对象是具有一定运动潜力和基础的学生。但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从科学选材、系统培养到输送成才,淘汰率相对比较高,所以运动员输送比例小、学生升学难、毕业生就业难,成为阻碍学校发展,制约专业成长的难题。在新的发展形式下,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难,需要学校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办学优势,推动专业发展。

二、明确培养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它确定了运动训练专业应培养具有何种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的人才。运动训练专业最初的培养目标一是保证业余体校运动员在初中毕业后的学习与训练,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二是向高校输送高水平的运动员;三是为社会培养基层教练员。

但是面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时期,体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体育的概念已不仅限于传统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范畴,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对人才结构和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单靠培养具有单一体育专长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式,中等专业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在探索中,逐步明确了培养具有专项技能且能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分配课时比例,针对社会需求,引入职业技能鉴定中的核心课程,最终实现体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突显项目化课程的优势

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基层训练单位,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员是中等专业体育运动学校主要工作。针对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的年龄和身体发育特点,根据不同项目课程专项技能的要求,给合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数据监测,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专项技能标准,努力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

(二)合理调整课程比例

2010年,国办发〔2010〕23号文件出台后,高校进一步拓宽了运动员深造的路径。目前,江苏省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可以通过体育单招和对口单招两条路径进入高校继续深造。针对这种情况,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中各种课程的课程比例,确保公共基础课程,夯实文化基础,突出专业理论课的针对性,提高理论水平,将为运动员的继续深造提供保障。

(三)引入职业技能核心课程

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体育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掌握体育人才需求动态;拓宽职业技能鉴定渠道,引入职业技能核心课程,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成长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是,深入企业,将企业需求与培养方向相结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行业专家参与到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提高专业课程针对性,实现人才的“定单式”培养。

总之,随着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为运动训练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我们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亮.关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路向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2,(26):148

[2]林力.浅谈新形势下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95-96.

[3]王汝清.體育运动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路径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11,(01):132-135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体育运动运动员
体育运动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