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博士生《高级经济学》课程的改革方法与实现目标

2019-04-09袁晨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梳理了管理学博士生《高级经济学》课程学习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方向,提出了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多元授课、资料搜索和群组讨论等改革方法与实现目标,最后给出了教学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学博士生 高级经济学 互联网教学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53046)。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13-01

一、主要问题与改革方向

博士生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个性特色和学习习惯等多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由于传统教学和教师学术的单一化和脱产博士生的理论脱离实际等现象,大部分管理学博士生在学习《高级经济学》课程时,通常存在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问题意识和缺乏团队交流等实际问题,再加上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写作无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科学化评价。

尽管专业知识传授是博士生教学的主要课程任务,但形成良好研究氛围才是博士培养的新思路[1-4]。由于“多元授课法”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新型教学方法将面临多个老师难以协调、学生外出安全性等诸多难题,通常难以直接应用到教学实际。目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和高校教育的各领域,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具有成本低、信息传递快和硬件制约少等优势,能够有效保障管理学博士生《高级经济学》课程的顺利改革。

二、改革方法与实现目标

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课堂和非课堂教学资源,将多样化任务整合于统一教学活动,以改造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改革方法与实现目标如下:

1.“互联网+”多元授课行动。采用“多元授课法”、“视频教学法”等适合时代特点的方法,提供多位教师的学术心得体会和经济学大师的精品课程等内容,博士生不但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学术见解和学术思维,且能提升多角度看问题的经济自觉和管理自觉能力。

2.“互联网+”资料搜索行动。采用网络期刊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和现实互联网的资料收集,博士生能够在探究学习方式下,有效提升搜集实际资料的实践能力,强化对经济问题和现象的敏感性,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从现实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将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养成通过现实数据来验证理论的求实科学态度。

3.“互联网+”群组讨论行动。采用“合作学习法”来发挥博士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博士生能够经历群组讨论、上台演讲和老师点评等多个合作学习环节,实现博士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探讨,博士生不但能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观点的综合能力等技能,还能够养成主动参与意识和互相学习的团队意识。

4.“互联网+”课程论文指导行动。采用“任务驱动法”、“主动学习法”和“干中学”的知识传授方式,博士生经历选题-文献综述-核心观点和分析框架-论文修改-论文完成的全过程,不但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和实践知识,也系统性地获得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能力,并形成积极的科学学习态度。

5.综合课程考评行动。采用“权重打分”和“AHP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以综合评价博士生的学习结果,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博士生能够获得更为全面評价,能够为博士生成长为具有丰富创造性和研究能力的高级拔尖研究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改革意义

通过采用“互联网+”的教学设计,任课教师主要传授《高级经济学》的前沿知识、基本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等课程内容,更多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辅助博士生的管理学研究方向而设计,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博士生将课程学习、思考和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有助于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始终营造了有利于博士生成长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生态环境,完全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和全程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内涵,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博士生理论结合实际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希.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7(2):48-52.

[2]陈新忠,未增阳.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善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48-52.

[3]张存群和马莉萍.学术活跃度与博士生学术产出的实证分析——以中国某研究型大学为案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1-7.

[4]曹淑江.改进社会科学类专业博士生培养和博士生学习的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2):1-6.

作者简介:

袁晨(1973-),男,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宏微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