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塑型艺术课程的探索

2019-04-09方丹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造力幼儿课程

【摘要】课程是教师开展教育的抓手,其中艺术课程开放性与独特性符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需求,本文将围绕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塑型艺术课程的探索进行思考与阐述。

【关键词】幼儿 创造力 塑型艺术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55-02

一、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创造力是幼儿认知发展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构成与核心表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4-6岁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特定的教育支持或介入,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但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老师们缺少一定的培养意识及培养策略,忽视、破坏创造力的教学行为层出不穷。

经分析,导致幼儿创造力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是:1.普遍教师缺少幼儿创造力相关的理论基础,对于什么是幼儿创造力?有什么表现?要怎么培养?模糊不清甚至是空白。2.没有大环境的教研支持,市、区、园本教研对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教研涉猎较少,教师对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践较难推进。3.缺少具体课程的支持,教师对于幼儿创造力培养缺乏具体的抓手。

二、搭建塑型艺术课程的思考

课程是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创造力培养,如能有具体系统的课程支持,开展与推进会更有方向。我们回头审视现有的课程模式,不断查找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老师支持提高幼儿创造力的水平。反复追问:现有的课程内容能有效支持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吗?能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具体的抓手吗?是否有配套的评价体系,完善推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及教师的教育水平?

根据存在的不足,我们尝试做以下调整:

(一)搭建塑型艺术课程

通过CNKI数据库搜索国内有关幼儿创造力发展培养的相关文章,其中对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培养主要聚焦于艺术活动。艺术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多样性、可塑性。其中民间艺术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民间“塑型艺术”中的纸塑、线塑、泥沙塑作品中多变的造型、优美的线条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制作主体发挥主体能动性,调动各个感官积极参与其中,正符合了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创造力发展的需求。

(二)启动提升幼儿创造力培养的专项研训,提高教师的观察指导水平

(三)制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多维评价体系,完善推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及教师的教育水平

三、课程的模式与实践

(一)分三条主线切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

我园有总分园三所,根据各园场所特点,在搭建塑型艺术课程时,也选取了不同的载体,分三条主线切入。总园以线塑为载体、禹州分园以纸塑为载体、塘边分园以泥沙塑为载体。有了更为聚焦的载体,在课程开展实施过程中,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充分挖掘不同形式课程活动的切入点,加强高质量的环境创设

充分利用集中活动、区域活动、整合活动开展课程,主要有每周一次的“塑型时光”集中活动、每月一变的塑型区域和不定期开展的塑型艺术整合活动。

1.“塑型时光”集中活动

每周每班开展一次的“塑型时光”,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塑型材料引导幼儿观察,鼓励他们大胆创作表现,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适当给予启发支持。我们基于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通过班级、年段、园级共同研讨的形式提高教师支持幼儿创造性行为的水平。

在集中教研的基础上,我们梳理出“塑型时光”集中组织与开展的几个切入点:(1)以技能(绕、穿、粘、编、绣等)为切入点,从易到难、从平面到立体。如:绕线这个技能,从基本绕——不同颜色的绕——不同形状的绕。(2)以内容为主题,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时下热点及困惑点,开展系列塑型活动。(3)丰富载体,借助名画、绘本、故事、生活,让塑型活动更加饱满。(4)增加游戏性,创设情境,提高塑型艺术活动的趣味性。

2.塑型区域活动

每班创设“塑型”区域,投放了相应的区域材料,每月以一种主材(例:各种不同的线),不同辅材进行塑型活动。如:线塑区投放了粗细不一的毛线、毛根、纸线、漆线等;纸塑区投放了卡纸、吹塑纸、瓦楞纸、包装纸等;泥沙区中投放了彩泥、超轻黏土、雪花泥、沙盘、月亮沙等。除主材之外,还投放了较多的废旧物品作为辅助材料,让主材与辅材碰撞火花。

3.塑型艺术整合活动

尝试将塑型活动与校园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幼儿园、班级、年段丰富的层级活动的多感官参与和展示中,为幼儿创造力发展滋养沃土。在这样既开放又包容的活动氛围中,对于幼儿的自由探索、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是很强的助推剂。

(三)启动提升幼儿创造力培养的专项研训,提高教师的观察指导水平

园所从“幼儿创造力培养”、“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解读”两大模块,双管齐下,在丰盈教师关于幼儿创造力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提升教师的观察解读能力中,有效地帮助教师梳理出支持幼儿创造力的适宜策略。

为教师做《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讲座专题研训,以幼儿创造力理论框架为引领,组织老师撰写塑型艺术活动观察记录并相互阅读,评选出最有价值、最有创造力的观察记录进行全园交流,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接着,通过现场观摩研讨、撰写观察记录等活动,帮助老师从思想认识→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的循环往复的锻炼中,引导老师发现和捕捉幼儿在塑型艺术活动中的惊喜创造力呈现。

(四)制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多维评价体系

塑型艺术课程中幼儿创造力发展如何?教师的教育策略是否有效地支持幼儿创造力的提高?缺少配套的评价体系,就难以呈现出课程探索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在摸索中,我们尝试从幼儿和教师两个角度制定评价体系。

1.幼儿创造力发展评定指标,为教师观察解读提供抓手

参照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选取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作为创新思维的评定指标,结合塑型活动,拟定测量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塑型活动,提供给幼儿相关材料,要求幼儿在限定时间内,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塑型。告知幼兒,使用的方法越多越好,塑型越特别越好。塑型完毕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塑型作品,根据作品和幼儿介绍的情况进行评定,根据评定后的分值进行横向和纵向、单项与总项的分析,教师能清晰地看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情况。

2.幼儿创造力发展个案评价

每学期教师选择一名典型幼儿追踪,采用叙事记录、议事记录、实况记录等多种方式,对幼儿在塑型艺术课程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追踪记录、分析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由于我园新教师众多,观察往往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通过个案评价让教师的观察更加聚焦与持续,能够在深入观察评价中思考。此外,每学期进行一次个案评价分享,教师们在共享互读中进行反思与研讨,在交流中提出疑惑与思考。

3.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塑型艺术课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主要以观察反思为主,即把塑型艺术课程过程中的一些行动、感触、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我做了什么——我做得有效吗——我的“做”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在追问—学习—思考—行动中循环往复,十分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通过塑型艺术课程系列实践,幼儿创造力发展在多维评价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观察力、想象力更为凸显,其创作出新颖、独特产品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得以提升。教师初具创造力培养意识,能够相对有效地支持介入幼儿。

作者简介:

方丹萍(1992-),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大学本科学历,办公室主任,二级教师,从事学期教育。

猜你喜欢

创造力幼儿课程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