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文化育人视域下行为文化养成的途径探索与实践

2019-04-09李蒋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李蒋

【摘要】专业文化是一个专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知识积淀和能力体系及具体从事教学与研究的教师独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主要可以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描述的行为文化,其实就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管理与学习生活中具体的行为和实践的校园文化。但目前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在大力构建校园文化的同时,无从抓手,缺乏范式,因此忽略了师生行为文化的养成。本文从规范教师行为,创新社团活动,推进德育关怀三个方面全面探索行为文化的养成,力争为职业学校专业文化乃至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专业文化 行为文化 养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51-02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专业是职业学校的内在核心,专业文化是专业的浸润式成长环境,也是职业学校践行办学使命,彰显社会属性的隐性背景。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时,要紧密结合专业,凸显专业特色,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为手段,弘扬职业精神。

“为人师表”告诫我们:教师的行为规范是有主导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行为文化养成,首先要从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老师身上开始。

一、规范为人师表,文化引领行为

1.全面重塑教师行为文化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中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那时,老师就是他们心中的领路人。

当今社会,大众对职业学校的认知和定位存在偏差,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因行政分流而做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本文经过大量调研发现:87.3%的中考落榜的学生,他们在中小学期间早已養成了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才是导致他们中考落榜的真正原因,而并非他们的智商不够高。

一个责怪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或是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折射出的都是人民教师行为文化的问题。职业学校,将行为文化强化为教师的行为习惯,内化成教师的思想品质,才有可能在教师队伍中呈现出一种新生的行为文化,形成一种校园氛围。因此,教师行为文化的重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需要老师从内心认同,身体力行。

2.重点内化教师人文素养

根据“三服务、三发展”的办学定位,重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尤其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与内化,是学校抓师资建设、走内涵建设之路的基本保证。教育是一个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则是这个过程的关键存在。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素养够高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实现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培养政治可靠、技能过硬的人才。

“以人为本”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的基础理念。落实到具体教育过程中就是,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以人文精神为引领,提供给教师自身发展、价值实现的平台和机会,把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日常教育规范、教学规范、礼仪规范、学习活动规范等方面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从爱岗敬业、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等方面,引导教师认同、尊重学生,以公正的态度、发展的目光、宽广的胸怀去评价自己的学生。

学校甚至寄希望于专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既要善于开发学科课程中的科学精神,更要精心挖掘学科课程中的人文内涵,让专业文化的种子灌输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环节。进而在校园中形成宽松、和谐、平等、尊重的人文环境,不断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3.凝练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

班级授课制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1862年就在我国开始使用。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角落里都蕴藏着班级文化。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一大创举,这也正是构建职业学校整体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极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悄然无形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可以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以专业为载体,形成传统班级文化与专业的和谐互动。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情感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喜爱,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个人的志趣和才能也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同时,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提升,进而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在共同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价值观也会趋于一致,进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教学过程的平等与协作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职业学校的课堂更是专业和技能传授的殿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才是提高课堂效率最好的保障。对于教师教学,我们要求在敬业、勤奋、踏实、严谨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平等、协作、互动的现代教学理念。一切知识的传授必须建立在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创新学习的能力。

平等、合作、互动这一朴实的课堂教学观,其实就是校园内最应该拥有的文化现象。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教师学习和钻研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文化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

5.促进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优化

人际关系是更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的内涵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让学生愉悦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阳光向上、快乐成长,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较强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并通过这种良好的集体意识形成一种自律向上的群体规范,进而成为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一股隐形的巨大的力量。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过程和效果。只有在师生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教师就很难用自身的师风、师德影响到他的学生。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尊师重道、勤学守纪。我们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相互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生动画面。

学生之间的良好和睦的关系,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先进集体的形成。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在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在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在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在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以便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得以健康地成长。

二、创新社团活动,丰富专业文化

行为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抓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其进一步发展,还需各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1.依托专业社团,打造专业文化

首先,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就要高度重视创设具有文化内涵的高品位校园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在专业文化育人的领域内,不仅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内容贯穿在职校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还要大胆开展更多专业性质浓厚的互动式活动,增强专业对学生心灵体验的震撼作用,提升校园活动的教育效果。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应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上,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曾经有一项关于中国高校社团发展状况的调研发现,在所有社团中占比例最大的文学艺术类和文体娱乐类社团,经费最匮乏,活动开展最困难。大部分学术性社团都在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所以“依托社团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这句话在惨痛的现实面前显得很苍白无力。

纵观职业学校学生在校的活动,其实更多应该是以专业学习为主的,所以贴近专业、深入挖掘专业与课余的融合,可以创新性的开展“爱专业、爱职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余还能欢乐的接受专业的熏陶;同样开设专业社团,专业技能强的骨干社员依托学校专业资源,精彩呈现书本之外的专业,强调专业运用和工程实践,促进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各院系结合各自专业特色联动推广,精心策划、积极引导,让专业社团在职业学校落地开花,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锻炼的机会,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着力打造职业学校专业品牌文化。

2.发展专业社团,助推学风建设

专业社团的建立对校园专业环境的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传统意义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熏陶固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专业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的成长和感染更是潜移默化。我校设立“校园技能之星”“十佳校园专业文化活动”“校园十佳专业社团”,鼓励更多的学生为我校的专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随着专业社团数量越办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各大专业社团都积累了自己丰富的成长经验,他们将各种主题活动计划、专业活动指导手册等汇编为一套专业兴趣课程辅助体系,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探寻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良好的学风对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起着尤为重要推动作用。职业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同样要落到实处,秉承“厚德尚学,精技致能”的校训,引导学生树立自强不息、刻苦学习,苦练技能,精益求精的远大理想,让工匠精神指引职业学校的学生养厚德尚学的好习惯,有效营造温润、健康、专心、专注的专业文化氛围。

三、德育工作落地,加强人文关怀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尽可能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专业文化的渲染可以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条隐性的渠道。在教育界,只要是教师谈德育工作,就必会谈及要如何指引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诸如此类的话冠冕堂皇却十分不接地气。其实这种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浸润式的文化熏陶,日积月累之后才是“润物细无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基调取决于他的学生,学生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班主任、辅导员只有走近学生、了解他们和他们所学的专业,发现他们身上各自的属性,才能够有效地发挥他们每个人在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让他们尽快地找到、找准自己在人群中的定位,这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四、总结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终极目标也同样应该是让所有沐浴着校园文化成长起来的师生都要坚守为人立业的诚信基石,继承海纳百川的包容品质,养成高尚纯粹的道德人格,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我们从不奢望每一个从职业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专家或者能手,但他们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坚守做人的底线,甘受工匠的寂寞。

行为文化的养成在探究专业文化育人的道路上只是刚刚起步,我们将继续挖掘专业文化育人内涵,建立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培养一批打上专业文化烙印的高技能人才,促进新的现代职业文化的构建。发挥其在工匠精神培养、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构建“厚德尚学、精技致能”的校园文化,实现后来居上,争创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目标,我们必须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让校园文化的精髓深入人心,用专业文化育人模式,从根源上去影响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相信在全校师生的一致努力下,优化行为文化建设定会给专业文化育人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

参考文献:

[1]贡爽.大学文化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熊华夏.文化育人视角下的现代化学校创建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7(12)

[3]王思思.文化建设视角下大学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4]洪常青.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實现路径的研究与探索——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海峡科学.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