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最优化之我见

2019-04-09张博雅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师生过程

张博雅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科起来越显出它的重要地位。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生物学科、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生物学科的教学体现出最优化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 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76-02

任何教学过程要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实际也就是要取得省时高效的最优化的效果。所谓最优化,则是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师生的具体条件,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要求,制定或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机动灵活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达成对该具体条件来说是最有可能的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合理的教育和最大可能的发展。

根据最优化的要求,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实现生物教学的最优化。

一、师生心灵的共鸣,是达到最优化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无论在备课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始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落实。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又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要让学生完全集中注意力被动地听讲是不可能的,心理学测试结果表明:一个中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最多只有三十分钟。因此要充分利用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采用各种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应有张有弛,要有高潮迭起,要有笑声、掌声,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内的师生情感交流与课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中也有为“知己者”而学的成分在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除了成为学生的良师之外,也应该成为学生的益友。同时应注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乐学”,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会学,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矫正,让学生善学,这样,教师的教学便取得了成功。

二、教师对各种教法的掌握,是达到最优化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关键是要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而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教师应合理地、创造性地、灵活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最佳组合。

在组织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过程中,可根据教育的程度、管理的程度和学生独立性的程度,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或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对一般的学生常采用指导式教学方式,结合直观法(演示、图解)、实践法(练习、实验),也可采用探索性问题法,而后者往往用在基础较好的学生上,这些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就可以引导和刺激学生思维,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为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效率,还必须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免疫的概念和功能相对而言比较枯燥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采用竞赛教学法。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将全班分成甲乙两个组,进行比赛。比赛规则是:1.所有问题是必答题,两个组轮流回答,五秒内无人回答,则对方回答并得分;2.回答正确加十分,回答错误不扣分;3.获胜队邀请对方唱歌。教师评价学生的答案并记录得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包括学困生,学习效果很好。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对教学效果要及时检查,可采用教师检查(口头、书面、个别、全体检查等)和学生自我检查等方法,教师通过检查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及时总结,以利于改进,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教师对教学的充分准备,是实现最优化的保障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此,要获得最优化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师要经常不断地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育理论的钻研,以及教学所需的直观材料的收集,这是对提高教学质量起长远的根本性作用的因素,因为生物学涉及面广,分支多,知识增加率极快,例如“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等,就需要教师不断的为自己“充电”。

设计教学过程时,除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外,还要注意教师语言的设计,动作的设计。语言要精炼、简明、突出重点,忌多次重复,不分主次,动作不要多余,避免分散学生注意,要有指向性。这样教师一言一行本身融于教学过程中,用“心”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去学。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要自然,要把自己的教学准备如行云流水般地把整个过程完美地再现出来,因此,每一节成功的教学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

要使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效果,还有其他许多方面需要教师努力,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学生的积极配合等,使教学过程中能师生互动,共同协作,让科学的真与艺术的美和谐交融,达到优化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骆伯巍.《教育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师生过程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