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数学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直观想象

2019-04-09陈慧蓉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陈慧蓉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是贯穿全面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其中,直观想象是数学核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开展数学教学课堂,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直观想象的整合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29-01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该阶段所形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而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具有挑战作用。足以见得,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数学直观想象。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小学数学直观想象价值的分析,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价值。

一、直观想象的价值

1.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兴趣的获得建立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直观手法,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促使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解决问题,掌握方法,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另外,教师可以处理数学材料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数学知识结构的建立依赖于层层渗透,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在数学直观想象能力培养中,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直观和直观想象帮助学生将前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在知识的延伸、扩展中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3.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目标。借助图表和几何图形展现问题,学生可以在直观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想象、类比等得出问题结果。经过多样化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策略

1.实物观察——概念教学中直观想象力的培养

数学概念是数学结构建立的基础,对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具有依据作用。在小学数学直观想象培养中,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借助实物的观察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在真实参与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数学直观想象能力。

例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性质,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折纸”观察。首先,笔者组织学生将纸张进行对折,选取其中的■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其次,笔者组织学生将对折过的纸张第二次折叠,学生打开后发现:第二次折叠的■部分与涂上颜色的部分相等;接下来,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第三次折叠,学生发现:第三次折叠的■部分与涂颜色的部分相等;最终,学生得出结论■=■=■。

结合学生在“折纸”观察中的发现,笔者引导学生明确“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值,分数的大小不变”。笔者根据分数的性质,组织学生将平面内容进行空间折纸,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教师应有效利用对数学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实物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直观的想象能力。

2.动手操作——运算教学中直观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不成熟,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和好玩心。计算是小学数学重点内容,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可以有效将计算教学与小学生发展特征相契合,组织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直观想象能力。

例如,在“小数除法”教学中,笔者利用之前“多位数除法”内容进行课堂导入。笔者给每位学生分13根小木棍,并组织学生拼成四边形。学生很快拼成3个四边形,剩余1根木棍,并列出除法算式“13÷4=3……1”。这时学生学习兴致高涨,沉浸在喜悦中,笔者提问学生“如果是1.3÷4,结果是多少”。鉴于新知的出现,学生开始不断探索与研究,手中的小木棍也无法摆放,随即笔者展开新知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内容。笔者在新知教学中注重与旧知的衔接,延伸学生数学知识結构。通过摆放四边形活动,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明确计算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的直观想象能力。计算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过程中应对其加以应用,通过教具的使用,引导学生在直观观察中深化计算内容,将计算与直观想象相结合,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形成直观想象能力。

3.图形利用——问题解决中直观想象力的培养

图形与几何的应用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关键点。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的应用,在直观观察中发现问题的突破点,一方面可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笔者为强化学生对方程知识的应用,结合学生生活情境设计问题:有一堆糖,每人分4颗多3颗,每人分5颗少2颗,问总共有多少颗糖。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可以设总共有x人,则4x+3=5x-2,求出x=5,则有23颗糖。为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笔者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题干内容。首先,为表示“每人分4颗多3颗”,笔者画一个大圆和三个小圆;为表示“每人分5颗少2颗”,笔者画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圆。其次,笔者组织学生观察图形,学生发现如果在两个图形中分别添加两个圆,那么每个图形都会表示每个人有5颗糖,很容易通过图形推理得出共有5人,则有糖23颗。笔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组织学生观看图形,在直观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直观推理和想象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发展特征,将抽象实际的问题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剖形成良好的直观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对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内容,针对数学教材的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三部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观察、动手操作和图形变化中,将抽象、隐性的数学知识形象具体的展现出来,在直观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连接能力、思考能力等,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数学核心素养齐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2]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充分发挥“直观想象”让解题更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