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部编版教材视角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2019-04-09方欣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初中语文

方欣

【摘要】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和语文听、说、读、写基础能力提升有机联系,实现有效语文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教师立足部编版教材视角,以初中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优化完善朗读课堂教学,促使班级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促进朗读思维能力发展,在完善语文知识体系中发展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视角 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02-01

朗读教学是部编版教材视角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初中全面发展实现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综合把握新课标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要求,在把握、解决实际问题中构建高效语文朗读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同步获取语文知识与情感,在掌握、活用朗读方法技巧中有效促进朗读能力发展,提升语文朗读教学实效性。

一、强调课前朗读预习,叩响朗读兴趣之门

在部编版教材视角下,教师要强调语文课前朗读预习,为班级学生明确文本课前预习方向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效朗读,在感知文本内容、情感等过程中顺利叩响语文朗读兴趣之门,积极融入到语文朗读课的教学中,强化班级学生自主朗读意识的同时确保课中朗读教学顺利进行。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这是一首诗歌。教师要从语文朗读教学视角入手深化“我爱这土地”课前朗读预习环节,从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介绍、生字生词、主题思想等层面出发,科学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同时,教师要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制作“我爱这土地”诗歌朗读的音频,便于班级各层次学生带着课前预习任务,有感情地跟着朗读整首诗歌,再根据自身对诗歌内容、主题等的理解情况,反复自由朗读该首诗歌,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诗歌重音、停顿,在感知诗歌韵律、节奏、情感等过程中有效激发朗读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巧用自词典工具书、网络平台等,独立完成课前阅读任务,深化把握诗歌中“土地”、“河流”、“黎明”等象征意义,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我爱这土地”诗歌写作背景、思路以及作者蕴含其中的爱国情感,在体会诗歌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等过程中顺利叩响语文朗读兴趣之门,为课中“我爱这土地”朗读教学高效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二、自主合作朗读结合,锻炼朗读思维能力

初中生语文朗读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朗读思维能力锻炼,教师要立足部编版教材中文本内容,科学设置课中阅读问题的同时将自主与合作朗读有效结合,引领班级学生在朗读问题情境中把握多种朗读方法的同时深化锻炼语文朗读思维能力,为进行课外朗读实践提供支撑力量。

以“孔乙己”为例,这是一篇小说。教师可以结合小说相关知识点,和班级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使其在回顾小说环境、情节、人物等知识点中顺利走进“孔乙己”新课题教学课堂。随后,教师要从自主朗读方面出发,巧设课堂朗读问题,明确文本主人公以及围绕主人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结合段落内容说说孔乙己名字的由来且说明了什么,找出课文中描写孔乙己外貌的句子并概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自身对文本段落内容的理解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大段主要意思等,让班级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自由朗读“孔乙己”文本段落,在挖掘自身潜能中有效锻炼朗读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综合把握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自主阅读情况,科学整合存在的问题,优化调整“孔乙己”课中朗读教学内容,确保后续教学各环节有序进行。教师可以进一步巧设文本朗读问题,比如,作者围绕孔乙己出场描写了哪几件事情,赏析孔乙己人物形象特征,说说文本中人物描写采用的方法以及呈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点。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将精读法、泛读法等巧妙融入到“孔乙己”朗读教学课堂,科学化指导班级各小组学生进行有效合作朗读,在联系写作背景以及文本段落、句子等过程中深化朗读、思考并探究课中问题,在赏析人物形象、描写方法等过程中高层次段落朗读思维能力。教师要科学化把握课中自主与合作朗读情况,包括课中朗读问题解决情况,在补充讲解课题知识点中引导班级学生从文本朗读、问题解决等层面入手归纳、总结“孔乙己”文本知识点,同步掌握语文知识与朗读方法技巧。

三、延伸拓展课内朗读,提升语文朗读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对课内朗读的有效延伸拓展,在衔接课堂内外朗读实践中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朗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巩固复习课内知识中同步提高语文知识层次以及语文朗读素养。

以“三顾茅庐”为例,选自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在课内朗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强调对“三顾茅庐”课内朗读的合理化延伸拓展,在融合课堂内外过程中开展关于课外《三国演义》名著主题朗读实践活动,在引领班级学生观赏影片精彩片段的过程中让班级学生自由选择《三国演义》名著相关章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选择的章节内容,联系章节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特色、主题思想等,科学设置梯度鲜明的朗读实践任务,让班级学生采用适宜的朗读方法进行合理化朗读,在朗读分享、交流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对应的朗读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讓班级各小组学生随意选取《三国演义》名著章节,在把握整体内容、故事情节等中合理化创编情景剧,在诠释名著不同角色中进行朗读表演实践,深刻体会名著章节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不同人物品质特征,在巩固复习课内掌握的理论知识中提升语文朗读素养,在课外实践中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实现高质量语文朗读教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部编版教材为出发点,在理论探究、实践总结中创新思路、方法,在高质量朗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有效自主与合作朗读,在有效朗读、思考分析、问题解决等过程中提高语文朗读素养,在层次化朗读实践中形成良好思维品质,使其在学习语文学科知识中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卉仙.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微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1):142-143.

[2]钱春花.书声琅琅,激情飞扬——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3):72.

[3]顾耀敏.回归朗读 体悟文味——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4,(7):107-108.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