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探讨

2019-04-09明朋年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明朋年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新课改的主要特点。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理论性较强,基于网络技术的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的可行性及促进二者有机融合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课题】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434。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84-01

前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在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生动化与形象化的特征进行强化。信息技术具有信息传递量大与叙述简洁的特点,它可以让繁杂的理论阐述呈现出简单化与浅显化的特点,对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有助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开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的可行性

(一)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内容的丰富

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高效化的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将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及师生自己摄录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内容得到丰富[1]。

(二)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课堂教学中直观感受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可以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高度与学习深度。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認知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后,课堂教学可以呈现出生动化与趣味化的特点。基于信息技术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也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在一堂课刚刚开始时,并不能完全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产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对学生的专注度进行强化。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些新颖有趣的图片、歌曲和小视频应用于课前导入,如在对于一国两制及祖国统一问题等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以闻一多《七子之歌》改编成的曲目进行课堂导入,以便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关注。在与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关的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赵丽蓉小品《太后大酒楼》的片段,让学生分析小品中酒楼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内容丰富与形式多样的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之间的融合,可以让静态化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动态化的特点,也可以让抽象化的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具体化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提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要求教师在积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视频情景扩展教学内容,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可行措施。例如在教材中与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防范能力等内容有关的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面对面:致命的欺凌》为课堂教学补充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分享自己的观看心得。视频内容所涉及的案件的受害者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与学生相仿,这种以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真实事件为案例的视频冲击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巩固自身所学知识,也可以深刻了解谨慎交友与自我保护的重要性[2]。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

根据新课改的实施情况,“知行合一”理念开始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得到应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将自己在书本中获取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并要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行为。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生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需要在注重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行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加强学位生的自身修为。例如在与理想、信念有关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与任长霞有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并让学生学习其先进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也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如教师在讲解与网络交友有关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收集与网络交友有关的资料,通过辩论赛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利用辩论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自身的视野。

结语

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情感,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得到丰富。

参考文献:

[1]顾胜龙.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科幻画报,2018(09):135+137.

[2]宋仪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8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