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研究

2019-04-09田九如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李白诗歌

【摘要】李白诗歌中月亮意象独特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诗人现实的愤懑及当时社会的纷纷扰扰在其中丝毫未染。该种新奇而深刻的精神意蕴是李白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高昂的社会心理、热爱月亮的民族文化等的综合表现。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李白诗歌描绘月亮的特征,对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展开探讨。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月亮意象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55-02

引言

意象是古诗词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刚接触古诗时最初认识的便是其的“意象”,之后再逐步形成鉴赏古诗中典型意象、思考诗人创作情感的古诗鉴赏模式。意象不仅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一环,还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了解古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1]。由此可见,对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李白诗歌描绘月亮的特征

李白赏月有其独特之处,他观赏的不单单是月亮的本身,而赋予了月亮多样丰富的形象,由此也使得月亮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意象。因而,李白诗歌中有关“月亮”的描绘形态各异、千变万化,诸如“明月”、“秋月”、“满月”、“江月”等等。李白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对月亮展开了多样的描绘,每一种描绘均有着丰富的内涵意蕴,由此也塑造了李白咏月诗歌的生动形象,并从另一面表现了李白诗歌描绘月亮的特征。李白诗歌描绘月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一,将“月亮”比作亲人、友人等亲近之物。例如,《哭晁卿衡》中“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人将“月亮”比作友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痛悼之情。其二,赋予“月亮”以人性化色彩。例如,《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詩人看来,只有皎洁的“月亮”方可与自己展开了心灵层面的交流。其三,将“月亮”用以传情、明志、讽今等。例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2.李白诗歌的月亮意象

2.1月亮意象是李白的高洁理想

月亮所表现出的浪漫、神圣、高洁等特质,正是李白一生所具备的或是在不断追求的。李白一心想要报效国家,然而他一生跌宕起伏,在唐玄宗时期,诗人的理想抱负不仅未得到有效实现,反而受到了当朝权贵们的打击排挤。所以,诗人极力抨击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向往人世间如同明月一般皎洁明亮。因而,李白将月亮作为自身的理想寄托,例如,在《将进酒》中,诗人如此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纵使诗人有远大的抱负,然而又难以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虽然心有不甘,但仍旧在自己世界中自由翱翔,他无需世人的同情,因为月亮懂他[2]。

2.2月亮意象是李白的孤独与失意

在李白诗歌中,月亮还被赋予了孤独、哀伤等意象。通过李白的诗歌不难发现,诗人拥有大量的朋友,然而其内心依旧给人以孤独的感觉。另外李白又渴望报效祖国,却仕途不顺。因而,他只能将孤独与失意赋予在自己的诗歌中。例如,在《月下独酌》中,诗人如此秒回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歌中,诗人以月亮为寄托,他找不到与自己一同畅饮、抒发理想的知心人,却只好在月亮下独饮,不难想象诗人在当时情景下的悲凉、孤寂[3]。

2.3月亮意象是李白的情感归属

在李白丰富的情感中,月亮被作为他倾诉的对象。人生或是得意或是忧愁,一旦面对皎洁的月亮,便可使诗人得到释怀与超脱。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公,使诗人得到宽慰与寄托。由此,“月亮”成为李白的情感归宿。例如,在李白思念家乡时,他在《峨眉山月歌》中发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叹。在李白看来,月亮如同家乡凝结形成的身影。在李白思念亲友时,他又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发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感叹。思念家乡、亲友,却只可仰望明月,因而月亮如同诗人的好友一般,承载着诗人的无限思念。李白又想从仕,又不想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这些世俗的喧嚣,与诗人内心的理想形成强烈冲突。而月亮在天上则是不受外界事物所干扰,自由自在,恰好象征了李白的思想与情感。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月亮意象因为由来已久且内涵丰富,因而在故事学习中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读。通过对李白诗歌中月亮意象的分析,可使我们提高对月亮及其丰富意象的认识。通过对李白诗歌中月亮意象及其承载丰富内涵的思考,还可进一步使我们领略到李白诗歌艺术魅力、文化内涵,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我国民族的文化基因,进一步跳出课本,以更开阔的思维眼界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洪芹.抓住传统文化元素教古诗——以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为例[J].语文建设,2018(05):162-163.

[2]廖悰.李白诗歌月亮意象之文化心理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6):28-31.

[3]赵群.月之皎洁犹如我心——以李白诗歌为例分析月亮的意象[J].现代交际,2017(03):89.

作者简介:

田九如(2002.9-),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二在校生,研究方向:古诗词欣赏。

猜你喜欢

李白诗歌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