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9-04-09杨子刚刘奇成颖马若男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民办高校实践

杨子刚 刘奇 成颖 马若男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今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当今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职业要求。指出了在民办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课程设置着重理论缺乏实践、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相关硬件设施不完善、校企合作及企业实习逐渐表面化等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了注重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推行“双师型”教学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办实践实训课程、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等改革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课题(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09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吉高教会[2017]第9号);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基金项目(JGJX2017C8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1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生力量,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民办普通高等校一直是以培养应用型性人才为学校的目标,本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的民办高等学校教学设置中实践环节反而是短板,致使培养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因缺乏相应专业的实践能力而与社会要求相脱节。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无论在民办或者公办院校中都有开设,并且已经成为了全中国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之一。同时,市场营销专业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这就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重点培训学生市场营销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且在现今社会中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越来越看中其运作、沟通、协调等实践能力。所以民办高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时,不仅不能忽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加紧重视起来,对于民办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

一、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着重理论缺乏实践

市场营销是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所以核心课程很复杂。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的核心知识都有涉及[2]。这样造成了课程多样及复杂的局面,看似学习的课程多,但是对于每门课程的所能接触的知识较浅,达不到能用于实践程度,大量的理论课程不仅仅减少了学生的实践课程时间还挫伤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同时,实践课程由于经费问题、安全问题、学生问题等,学校本身并不愿意开展实践课程,即使开展实践课程学时也非常短,主要是参观企业或听取报告,很难真正获得专业实践能力。

(二)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公办院校退休返聘的老教師、公办院校兼职外聘教师、兼职的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他外单位调入的教师[3]。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机制和待遇等情况,导致很少有老师能够长期留校任职。且教师结构不合理不规范,不是外聘或退休老教师就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严重缺乏中青年教师,而这些中青年教师真是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顶梁柱。同时,民办高校老师的自身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并不强,学校教师队伍多数久居“象牙塔”,可能并没有相关学科的企业就职经验和太多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校自身学科建设上也没有对教师的课程实践环节提出更多的要求和对应的实践课程奖励机制,导致老师自身也不愿带领学生积极的开展学科专业实践课程及实践活动。

(三)民办高校专业相关硬件设施不完善

民办高校通常规模小缺乏经费,能难建立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基地,甚至绝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教学实验室。即使高校有专门的教学实验室,也很少有ERP和沙盘等营销模拟实践设备和与营销相关的专业操作软件。其本质上也沦为摆设,自身的利用率也非常低,根本不能用以培养出学生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

(四)校企合作及企业实习逐渐表面化

民办高校现如今一般都会采用“课堂教学+校企合作+企业实习”的联合培养模式,但是校企合作却不能真真正正的走进学校的教学之中,所谓的合作也只是停在协议阶段并不能真正的履行。企业家或企业很少会派出优秀员工或干部会进入学校为学生进行专门的教学、讲座、报告,即使有也不会专门讲相关专业实践方面的知识与要点,大多数只是换种形式的理论知识阐述。推送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时,其本质也是为了实习而实习,企业对于学生的指派也只是根据企业的人力需求现状。能少有学生能够分配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位做与其学科所学相关的工作,更别提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再者,学生对于实习多多少少存在着抵触的情绪,最后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实习环节并认真完成工作的学生可以说少之又少。

二、针对现存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民办高校要把握好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面对市场营销这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时更是如此,在课程设置上把实践课程的时间比重和学分比重都调整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注重对于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对于实践方面的经费投入,创建组织学校创新实践平台和学生专业实践小组。提升实践环节在学分和奖金中的比重,加大学生自身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及兴趣。筹办校内专业实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优秀获奖者进行择优推选和奖励。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视程度,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案例的讲解,并在期末对于学生所学习到的专业实践知识的考核加入到科目的期末最终考核中去,相应的学校也要重视对于学生实践知识的考核,建立相应的实践知识能力考核体系。同时对于市场营销学生培养课程的选取上,也不能忽略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注重好现今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技能所需,并且有针对性的调整好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二)加强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推行“双师型”教学模式

教师要求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加强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训,鼓励在校教师参加社会市场营销实践培训及活动。并积极为老师提供多种学习和进修机会。对于涉及到具有高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的课程,学校要积极推行“双師型”教学模式。一课双师制是指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或实训课程由两名教师任教,一名为校内专任教师;另一名为校外兼职教师或从企业引进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教师。“双师制”能够有效解决在校老师缺乏高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的问题,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更能使学校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办实践实训课程

对民办高校缺失的软硬件进行补齐,设立专门的营销模拟综合实验室,最为重要的是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开设例如沙盘和ERP等实践实训操作课程。通过现代化的软件教学能让学生模拟企业销售、经营、管理的运作全过程,使理论知识更能被学生接受并运用,就业时也能更受企业欢迎。同时在科技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营销的机制与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建设营销模拟实验室可以更好地使在校学生接触并学习到最新的营销专业技术知识,更好地与未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发展要求接轨。

(四)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指的是要突破校企逐渐表面化的现状,充分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的优势,通过创办校企合作教研室和“双师型”教师团队等形式,将企业的实践培训经验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深度结合起来。同时,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的实习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在企业实习之中严格完成实习任务收获专业技能与知识,并使理论知识能够被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之中去。

参考文献:

[1]汤杰.民办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0):29-30.

[2]梁君丽.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7):3-4.

[3]王维坤,温涛.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出路——以辽宁省民办高校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4(01):75-78.

[4]徐俊,覃亮,梁涛.一课双师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1):114-115+118.

作者简介:

杨子刚,男,长春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专业民办高校实践
基于案例分析的校友平台建设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