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辽宁省森林资源科学经营与持续利用

2019-04-09景淼

防护林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地全省

景淼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监测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根基,科学经营与持续利用好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发展现代林业、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

1 森林资源科学经营

1.1 建立林地质量评价定级制度

依据林地的经营条件和自然属性,结合辽宁省森林土壤类型、分布及其他立地条件,参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1]中关于林地质量定级方法,对全省林地实行林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定级。全省林地质量等级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 万hm2

注:据《辽宁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全省林地功能布局划为3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区”

在立卡登记、分类归档,对不同质量等级林地进行分级管理的同时,明确森林经营目标,选择与之匹配的森林经营模式和利用方式,充分发挥林地潜力。制定差别化的林地林木指导价格体系,指导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

1.2 实施森林质量工程

依据《辽宁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全省林地功能布局划为3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按不同的林地类型及森林类型实施森林质量工程[2],一是加快优质用材林和珍贵树种基地建设,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二是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功能,提高林业效益;三是对林地利用潜力大的地区和中幼龄林及低质低效林较多的地区,要加大植树造林、中幼龄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力度,扩大林地规模,增加森林面积。在努力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森林碳汇功能。

对生态脆弱的辽西北地区,应着重营造和培育混交林和异龄林,在丰富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区位重要的辽东地区,应重点培育大径级及生长周期长的林木,同时适当开发林下经济,充分发挥立地优势;对水热资源丰富的辽中南地区,应着重培育优良、高价值树种,通过集约经营和规模化管理,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缓解木材及林副产品供应紧张矛盾。

1.3 实施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区位优势,陆续打造一批集约经营的、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和资源培育基地,使林业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规模化经济效益得以显现。重点发展以林业种养业、林产品加工业以及森林旅游为主的产业基地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科学经营水平。一是加快以种养业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种苗花卉培育、森林中药材培育、森林食品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基地建设,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二是加快以加工业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以木制品和非木质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业。打造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产业发展。以现有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大全省森林旅游业发展步伐,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着重开发特色森林景区、景点,抓好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推出辽宁森林旅游名牌产品,促进全省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3]。

1.4 实施“一村一品”经济林工程

为突出区域特色产品优势,实施“一村一品”经济林工程,因地制宜打造苹果、葡萄、南果梨、榛子、板栗、核桃、五味子等干鲜果、木本粮油及中草药基地,加快辽东山区及辽中南和辽西北地区山地综合开发利用。结合推进“一村一品”产业扶贫,重点推进农业合作组织创新,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缓解粮食生产对林地的压力,有效补充我省经济林干鲜果品、木本粮油及中草药的稳定供应,打造区域特色产品知名度[4]。

2 森林资源持续利用

2.1 加强重点区域退化林地生态治理和修复

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辽河、浑河等重要江河两岸绿化;加大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以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加快实施退化林地及废弃矿区的综合治理,改善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

在辽西北地区,加大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加快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尽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现有林地植被加强保护,针对退化林地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对陡坡耕地和沙化荒漠化严重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在辽东地区,大力封山育林,加大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保护与建设力度。对陡坡耕地和开荒蚕食的林地实施退耕还林。采取工程措施集中治理沙化蚕场,控制水土流失,加强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在辽中南地区,加大沙化土地和沿河沙地治理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禁止天然湿地商业性开发。进一步完善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建设,以城市带动村屯,建设绿色屏障,提高绿化进度,提升城市生态品位。

2.2 科学造林营林,增加后备森林资源

为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全省应以工程造林为主体,增加林地面积的同时通过科学营林扩大有林地规模,增加森林资源。具体以重点工程带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措施,加快宜林地造林绿化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治理,通过规划和实施退化林地修复以及疏林地改造增加森林面积。一是通过实施“全省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等造林工程增加森林面积。二是通过实施未成林地封育增加森林面积。三是通过实施疏林地补植与改造工程增加森林面积。四是通过实施青山工程增加森林面积[5]。

3 建议

为确保源科学经营与持续利用,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即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保护责任。同时建议采取一系列森林保护及森林面积占补平衡措施,确保森林面积稳步增长,实现森林科学经营与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林地全省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