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渠均匀流简易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浅析

2019-04-09李建林

陕西水利 2019年2期
关键词:物镜景深光圈

李建林

(四川大学水力学及山区河流开发与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

0 引言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是一种非接触式可视化的流体测量方式。摄影技术的突飞猛进,CCD相机和CMOS高速摄像机能在极短时间内对流体运动进行可视化记录,激光技术快速发展,大功率高脉冲激光器的产生能准确的在预定位置照亮示踪粒子。但由于高功率激光发射器价格高昂,维护修理困难,使其对于经费不足的研究人员来说望而却步,所以找到一种非激光照明式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就十分必要。

2005年,Jordi Estevadeordal等[1]引入了比激光功率显着降低的光源的粒子阴影测速(PSV)技术,依赖于脉冲源二极管LED直接照射到相机成像系统上,使用窄景深光学设置对流体体积内的二维平面进行成像;2010年,N.A.Buchmann等[2]研究了在粒子图像测速(PIV)中使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照明作为传统激光照明的替代方案;2010年,C.Willert等[3]研究了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在流动诊断中作为光源的可能用途;同年,Boleslaw Stasicki等[4]利用在过去几年中观察到的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发光强度前所未有的新型高功率器件的可用性;2012年,P.H.Geoghegan等[5]使用高功率LED照明来替代价格高昂的PIV激光来分析生理系统的透明流动幻影;2015年,杜海等[6]使用LED绿色线光源来代替PIV系统中激光片光;2016年,柯森繁等[7]介绍了一种简易的PIV装置,主要由高速摄像机、激光发射器、柱面透镜和示踪粒子构成,以较低成本即可基本实现商业用PIV产品的功能。本文针对明渠均匀流简易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1 原理介绍

在激光PIV系统中,断面定位可通过片光源的照射位置的移动来获得,但在LED柱形光照中断面的定位则需要借助物镜焦距f来实现。

式中:z0为摄像机投影屏至物镜中心即主平面的距离;Z0为物镜中心至被摄物平面的距离;f为物镜焦距;Y为物体成像大小;y为物体在相机靶面上的尺寸。

Z0和z0分别代表物镜主平面与物平面和像平面的距离,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得到放大系数M的定义:

当光照射到流体介质中的粒子质点时,就会发生衍射现象。这时所呈现的粒子并非是原本大小的粒子质点,而是经过衍射作用后图案.将原本粒子直径设为dp,衍射后所得粒子直径为:

式中:f#为光圈大小;λ为光波长。

本实验缺少片光源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摄像机的景深。

当粒子直径和放大系数不变的前提下,景深δz和光圈系数f#成正比;因为,f#=f/Da,f为物镜焦距,Da为光圈直径,随着 f#越小即光圈开度越大,景深随之变小,“大光圈,小景深”就是实验设置部分的关键。

2 实验设备与设置

试验水槽是断面为矩形的明渠,总长16 m,入流水库段长2.5m,槽身直线段长13.5m,内壁宽0.5m,内壁高0.6m,具有循环功能。本实验中采用干玉米粉作为示踪粒子,粒径在50 μm~100 μm左右,放入水中后有一定程度的聚团现象,密度为0.72 g/cm3。在水槽中实现恒定均匀流,把水深和流量稳定在h=11.8cm和Q=5.56×10-3m/s状态下,将示踪粒子(玉米粉)撒入储水池中,通过电机将储水池中水抽入水槽中,得到粒子混合均匀的流体。将30 W的LED灯固定在水槽上部,照射方向垂直于水流流动方向;高速摄像机架设在水槽外,镜头对准LED灯照亮的区域。

3 理论公式

在明渠均匀流中,沿水深分为粘性底层区和主流区,本实验所拍摄窗口位于主流区,所以采用Nezu建议的log-law流速公式:

式中:v=10-6m2/s;u为顺水流方向的平均流速;y为水深方向的纵坐标;U*为摩阻流速。

上述参数取Nezu建议的k=0.412,A=5.29。已知单宽流量q,水深h,利用式(6)沿水深积分来反求U,得到U*=0.00511 m/s。

4 实验数据分析

试验采用的示踪粒子直径在50 um左右,高速摄像机镜头光圈大小f#=2.8,照明所用LED白光波长可取450 nm。高速摄像机所拍摄照片的大小为5.66 cm×4.51 cm,相机靶面大小为1.39 cm×1.11 cm,由(2)式得放大系数 M=0.246,结合(2)(3)(4)式可得出,粒子衍射直径df=3.83 μm,景深δz=0.44 mm。与商业PIV系统所形成的片光源厚度相当,仅为粒子直径的数倍,能有效消除非测量断面粒子的影响,景深前后粒子形成的散斑(见图1)使背景变得模糊,减低了图片质量,需要通过前处理得到清晰的粒子图像(见图2)。

图1 景深前后粒子形成的散斑

图2 清晰的粒子图像

用PS软件将前处理后的图片放大,经测量粒子微团直径平均在6个像素左右,高速摄像机所拍摄照片实际大小为5.66 cm×4.51 cm,分辨率为1288×1024,则每个像素的长度为44 μm,即得到粒子微团的直径为264 μm。本实验均匀流断面平均流速为9.42×10-2m/s,垂向速度v高度集中于0±00.01m/s范围内,满足实验均匀流的设定;水平速度u的范围为0.085m/s~0.105 m/s,平均速度0.094 m/s位于其中,符合理论。相机拍摄窗口底部距底床3.5 cm,窗口大小5.66 cm×4.51 cm,位于均匀流主流区,所以测得的水平流速u应服从对数分布,满足Nezu建议的log-law流速公式,将所测得实验值与Nezu公式的理论值进行对比(图3与图4),分别采用直角坐标系和对数坐标系。

图3 直角坐标系下数据对比

图4 对数坐标系下数据对比

5 结论

本实验设定为利用LED光源代替激光来测定恒定均匀流沿流向的速度分布,根据摄影原理采用“大光圈,小景深”的方式,将相机景深变为最小只有440 μm,与传统PIV片光厚度相当;但照片中依然存在景深附近干扰粒子所形成的散斑和背景噪音,使粒子图像变得模糊,可通过直方图均衡化、阈值确定和强度高通设定等最大化消除非测量断面粒子的干扰。玉米粉粒子与水有良好的和易性,密度虽略小于水,但通过实验可知其能良好反映流场的水流型态,且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存在纯净的水体,水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质,示踪粒子直径过小反而容易受到杂质的影响,玉米粉粒子粒径较大不容易受杂质粒子的影响。从最后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数据对比来看,能良好的吻合,说明在均匀流流态中本方法有较高精确性和实用性。

猜你喜欢

物镜景深光圈
辅助物镜的结构优化设计
影像视界
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图像去雾算法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
“慧眼”显微镜与“千里眼”望远镜
反摄远物镜的发展与应用
10×连续变倍照摄像物镜的光学设计
简明FOTO词典:景深
Vonigtlander Nokton 50mm F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