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恐惧,来自“另一个我”

2019-04-08王丹春

科学大众(中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克隆人类人小女孩

王丹春

两个“小女孩

镜头里,两个小女孩面对面地坐在荧光灯下。她们都身着淡黄色衣服,脸颊微鼓,刘海乌黑,短发齐肩——其中一个是5岁的小女孩,另一个是她的AI机器“克隆人”。

今天是小女孩第一次见到这个和她一样高的“克隆人”。小女孩只顾一个劲地盯着她的同伴。而在另一边,这个同伴仿佛也在盯着她看,表情一脸严肃、僵硬。

她们的身体做着这样那样微小的动作——刻意的也好、随意的也罢,这些动作都在向对方传达着“我是活物”的讯息:她们会每隔几秒眨一次眼,偶尔也会动动脖子——但小女孩的感官激活的是她鲜活的神经系统,而另一边的机器人利用的却只是在它硅胶外壳下的电子芯片。

小女孩神情从迷惑变得焦虑,她好像感受到了什么,开始有些抗拒。漫长的几分钟后,女孩的呼吸逐渐变得沉重,“我好累。”她说,旋即大哭了起来。

恐怖谷效应

以上这幕并非来自科幻片,它发生在200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日本大阪币郊区的一间大学研究室里。镜头记录者正是小女孩的父亲——石黑浩,也是镜头中“克隆人”的设计者。

我们不难理解,当面对一个如此逼真——尤其是以自己为原型的AI机器人时,小女孩焦虑、抗拒以及大哭的背后或许蕴含着难以言喻的恐惧感。

1970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著名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教授在名为《能源》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恐怖谷》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森政弘提出了著名的“恐怖谷理论”,它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假设。根据这种假设,在一个机器人“不够拟人”的范畴内,机器人和人类越相像,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都有相似性,它的类人特征就会容易辨认,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亲和感。然而,随着相似度的提高,到达一个较高的临界点时,它的类人特征就会成为显眼的部分,甚至在观察者眼中产生一种“诡异”的感觉。因而,人们的亲和反应会骤然跌入谷底。

森政弘教授的文章在35年后引起了另一位机器人专家卡尔·麦克多曼的兴趣。他将文章进行翻译引起了热议。部分研究者认为,类人机器人之所以让人感到不舒适是因为它们披着人类的外表,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生命的迹象,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死亡。对此,麦克多曼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邀请参与实验的志愿者观看了一组类人机器人的照片,随后请他们填写问卷描述自己的世界观。结果暗示,类人机器人真的可能让人联想到死亡。

后续的一些研究者指出,“恐怖谷效应”可能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进化中逐渐产生的生理防御机制。人们似乎在它们身上看到了人类情感的影子,然而面对“异类”,人们拒绝(无法)理解这样的情感,自动化似的停下情感的交互。

人类的恐惧

让我们做个关于10年后生活的展望。它可能是,机器人可以代替你,做你所不喜欢的琐碎杂事。它们不仅会替你洗碗、洗衣、打扫卫生,提醒你各类工作事项,帮你及时存储、提取、转化各类信息,比你本人更了解你自己。当然,如果你放开对它们的控制,它们可以做更多事情。鉴于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成就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想象中的画面可能会成为未来大众的常规生活方式。

于此同时,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的恐惧也随之而生。很多人看到即将推出的5G基础设施可能会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5G将比4G快得多,这意味着大量的信息可以在机器人的“大脑“中实现实时交互。机器人也能够彼此高速通信,并且只产生非常小的网络延迟,而这可以与人类的大脑相媲美。

事实上,与类人机器人逼真的外表、精细动作的完成度相比,人们更恐俱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体可能发展出的“类似人类的认知”以及演算后的“类似于人类的情感”。

人们认为,它们完全可以与我们的身体竞争,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轻松地打败我们。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功能越完善,而我们的能力却很难实现同步的大的突破与发展。人们恐俱在世界未知的演变中被取而代之。

是威胁,也是挑戰

埃隆·马斯克最早在2014年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公开访谈中抛出如下观点: “我认为我们应当格外警惕人工智能。如果让我说人类当下面临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我觉得无疑是人工智能。”同年,斯蒂芬·霍金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访谈中表达了对恶意人工智能的担忧,他指出,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比尔·盖茨,他也曾公开表达过类似的担忧,称:“机器确实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很多工作。但当机器越发智能,它们将会对人类的存在造成威胁。”

这种担忧既包含了前文所述的“人工智能将获得意识并且摧毁我们取而代之”,还透露出如下的担忧:“不道德的人将使用人工智能以达成邪恶的目的”。对此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温伯格指出,人工智能是在非常特定的限制下实现的操作,它是由决定其行为的算法定义的。温伯格说道:“与此相比较,一个肆无忌惮的人会因为一些有害的原因而利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或许大很多。但这并非是人工智能所特有的,几乎任何类型的机器或工具都可以被用于好的或坏的目的,这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

或许,当我们消除了对人工智能的敌意与恐惧,我们会更坦然接纳它带来的便利,如Siri、隐形的人工智能搜索系统(百度、谷歌搜索)、头条推送等,从而以更欣赏的姿态欢迎它们的存在。

在这日益变化的当下,也许我们恐俱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自己的能力,以及这背后所投射出的不堪。

猜你喜欢

克隆人类人小女孩
光(六)新生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类人生物大起底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你的手指长度,决定了你的性格!
口头禅暴露性格
克隆人
小女孩的三、六、九
可恶的克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