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4-08陈保军

关键词:主体活动语文

陈保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52-02

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告一段落,通过在一次教研组会中对12位语文教师的访谈获悉合作学习在本校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受到了大部分师生的欢迎和肯定。尽管合作学习付诸语文教学实践时间并不长,老师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大多数师生对它的实效性还是认同的,并尝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王老师说:“新课改正在进行中,亟需新的教学方法激活语文教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需要端正,只有靠高水平的授课技能和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与策略。”齐老师说:“老师们都有意识的尝试这种新的学习方法来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并从实践中领悟了许多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合作学习模式在个别课堂教学中雏形已基本形成。”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成效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主体性是指“人在一切对象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觉能动的特征。”初中语文合作教学的关键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而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在主体性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审美,进而学会去创新。主体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通过感性操作到表象操作,再从表象操作到理性操作,可使外部动作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语文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各种合作活动,促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融于语文教学之中形成教育合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完善知识水平、培养言语思维能力、发展情感的目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属于自己的一种活动,老师只是起指导作用,而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学生应该是教与学互动活动中的实施主体,是合作学习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并且让学生明白只有他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目标由他来实现。这可以说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唤醒——“愿意”。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推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活动,便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而这些理解和思路又指导和推动着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性行动。

2.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蕴涵着人类文化思想的杰作,它不能单靠记忆来完成,必须是通过听、说、读、写,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自己的内在生活、心灵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与历史、文化发生联系,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这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维品质,很难从现成的教学结论中获取。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积淀精华,才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与素养,进而涵养美丽人生。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拘泥于教材和教师的单向讲授,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实践活动。知识往往是学生在亲身的活动中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体验获得的,记忆教深刻。这样,学生也能合理的建构语文知识体系。

3.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合作中表现见识、发挥才能、实现个人志趣、追求价值取向,展现出自己个性风采,显现独一无二的“我”,并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合作学习是通过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最终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也放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语文教学中的许多文本的情镜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体味出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所以语文合作学习就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与环境。这样的学习远比被动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好得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4.完善了学生良好个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组内真诚合作,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发表个体的想法,同时悦纳他人见解最终形成小组意见。学生感受了责任的重要,增强了对同学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使同学之间密切配合,团结互助,形成一定的社交技能,都有益于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等良好品质。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运用中的问题

1.“课堂合作”流于形式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操作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这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许多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增加课堂轻松愉悦的气氛,只是点缀,有失严谨,于是只敢让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合作学习,七年级不再让合作的局面。这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低效、无效学习。

2.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有时缺乏实效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效果、效率不佳,是因为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提问随意化。

在师生合作环节中,有时教师不是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而是没有精心设计就随意提问。问题太容易,失去了讨论价值;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往往不着边际,成了漫谈,结论难以明确。结果,时间浪费了,教学效果不佳,还消减了学生讨论的兴趣。其实,提问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每节课只要解决一两个核心问题、实现一两个教学目标即可。教学容量安排不合理会导致合作学习时间调控不当,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提问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思考状态、合作的和谐度和生成内容的质量。

2.2 调控主观化。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应与所给的讨论时间成正比。对于难度大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又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容量大时,一些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急于进行下一环节教学,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学生匆匆忙忙走了过场,最终做成夹生饭。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公开课中。

2.3 形式固定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的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就會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有的合作讨论失去了意义,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谈天说地,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

面对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针对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教师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良好建议。好的建议会让合作学习为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出一臂之力。

本文为2018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合作学习方式实验与研究》(zkjy1817603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主体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