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文化馆“桥头模式”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
——以东莞市文化馆桥头分馆体系建设为例

2019-04-08莫小琼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分馆桥头东莞市

莫小琼

(东莞市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520)

一、文化馆桥头分馆体系建设的背景

基层文化馆应扎根基层,为基层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服务,切忌为了完成建设任务而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桥头镇与东莞市其他镇街存在诸多共性,但在经济实力、文化发展、人文习俗等存在差异。为此,东莞市文化馆桥头分馆体系建设,综合考虑桥头镇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文化场馆,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盘活“五个有”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基层文化服务效能,促进桥头镇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化服务。

(一)桥头镇地理区域布局基本情况

桥头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曾被喻为“东莞的西伯利亚”,全镇设有1个居民委员会5个社区11个村,其中莲城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镇中心是一个镇属单位。桥头镇16个行政村分为4个片:东太湖片,由东江、山和、岗头、屋厦组成;李朗片,由李屋、邓屋、朗厦、邵岗头组成;田新片,由桥头、迳联、田新、岭头组成;石口片,由石水口、大洲、禾坑、田头角组成。另外,在桥头镇西北部由多个大型商住楼盘形成一个人口密集的新兴商住区,划分为第五片区。

(二)桥头镇公共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桥头镇在东莞市内与其他镇街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却遥遥领先,尤其是在2018年桥头镇率先完成了全镇16个村(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工作,创新发展“一湖两花”“群音会”“荷花文学奖”“莲城艺术巡展”等多个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全年共开展公益培训413场次,播放公益电影298场次,举办文艺展演活动73场次,艺术展览207场次,全镇文化建设综合得分位于东莞市第二名。

二、“1+5+N”分馆体系的建设内容

东莞文化馆桥头分馆根据地理区域分布建成“1个文化馆桥头分馆+5个片区支馆+N个企业/小区文化空间”全覆盖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从地理位置的全覆盖,更是从人口分布、商住区、工业区等全方位辐射,全面促进公共文化均等化,让文化滋养桥头镇16多万常住人口。

(一)“1个文化馆”——桥头分馆的目标定位

桥头镇充分利用位于镇中心区的现有建筑物莲城影剧院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东莞市文化馆桥头分馆,占地面积2703平方米,建筑面积6315平方米。桥头分馆与东莞市文化馆建立“平台联盟式”的关系,双方依托联盟平台,实现内外联通、资源共建共享、品牌合作共建、发展各具特色。桥头分馆由文广中心主任兼任分馆馆长,明确组织架构,完善与市馆相对应的内部工作机构,加大对镇内文化发展统筹力度,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桥头分馆主要负责协调沟通市文化馆,统筹支馆及文化空间建设。在总馆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开展和政府购买等方式,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突出特色文化服务。

(二)“5个片区支馆”——建立“直属管理”关系

桥头镇根据地理区域的划分共有四个片区,建成4个片全支馆,加上新兴商住区建成的桥头鸿华支馆,共5个片区支馆。片区支馆在分馆的统筹管理下开展延伸服务,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具备条件的文化功能室纳入片区支馆建设范围,重点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片区支馆与分馆建立“直属管理”的关系,由桥头分馆统筹人、财、物,直接分配专职文化管理员开展支馆工作。片区支馆的做法不仅可以有效整合相连村(社区)的公共文化资源,也可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片区支馆活动费用由镇财政和片区内村(社区)每年定额支付。在稳定的资金保障下,片区支馆结合各片区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强化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盘活村(社区)“五个有”公共文化设施。同时,片区支馆积极吸纳村(社区)文艺专干、文化志愿者,组建辖区内多支业余文艺团队,组织广场舞、粤剧传唱、四点半学堂、老年人健身等活动。片区支馆所有文化活动均报备桥头分馆,大型活动由桥头分馆统筹,通过“文化莞家”平台进行发布,实现实时传送文化信息,完善监督渠道和反馈机制。

(三)“N个企业/小区文化空间”——建立“流动服务式”关系

桥头镇以鸿华小区为例,由政府推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荣誉褒奖和奖励资金,引导条件适宜的社会力量,如商住小区、大型企业、工业区等,参与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企业/小区充分利用公共场室建立文化馆桥头分馆文化空间,与分馆建成“流动服务式”的关系。各文化空间自主运营,开展一定数量和提供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并要求具备承接参与分馆联动服务的能力。桥头分馆按需配送文化服务、协助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或者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丰富企业/小区文化服务,满足企业员工/小区住户的文化需求。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小区设立文化服务专员,保障文化空间日常正常运营。桥头分馆通过“流动服务式”配送公益电影、公益培训、文艺演出等惠民活动到各文化空间,并辅助企业/小区组建舞蹈队、曲艺队、合唱队等业余文艺团队。自主运营效益良好的文化空间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促进公共文化高质惠民。

三、基层文化馆“桥头模式”体系建设的做法

桥头镇通过向东莞市文化总分馆制第一二批镇街取经,对比自身综合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探索符合桥头镇文化发展的文化馆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管理的社会化。因此,转变服务模式,让文化馆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把分散的、优质的社会力量整合起来,这是未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一大目标。

(一)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

桥头镇根据《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指导精神,充分发挥桥头镇人民政府在文化馆分馆建设的作用,以文广中心为主导单位,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配套设施,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鼓励村(社区)以片区为单位整合建设,引导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品牌影响力、热心公益文化的优质企业、商住小区和社会机构参与桥头分馆的建设。

(二)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分步实施

根据全镇片区规划,各优质企业、商住小区和社会机构的发展实际和意愿,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在镇中心区,升级改造文化馆桥头分馆,成为桥头镇公共文化服务总枢纽。根据东太湖片、田新片、李朗片、石口片4个片区和1个商住新区发展实际和意愿,择优选用,进一步集中资源,优化场馆设备设施,增加文化服务配套,升级打造文化馆支馆,引导优质企业、商住小区、社会机构活动利用公共场所设施建成文化空间。

(三)坚持创新发展,增强质量效能

依托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架构,立足桥头实际,桥头镇建成“1个文化馆桥头分馆+5个片区支馆+N个企业/小区文化空间”的文化馆总分馆主体框架,围绕建、管、用等关键环节,探索可容纳多种运行模式、渐进式科学发展的文化馆桥头分馆服务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从“直属管理”到“流动服务式”自主运营过渡,最终形成以“平台联盟式”为主的联动服务体制,实现资源联动共享,提升综合效益,创新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桥头模式”。

(四)坚持服务均等化,重视队伍建设

创新基层文化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的是加大资源整合和调配,强化资金统筹、服务配送、业务指导和项目共建,从而最终发挥总分馆制的整体优势,促进公共文化均等化。基层文化馆“桥头模式”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引导本土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个性化创新发展,并以文化馆桥头分馆的建设为契机调整文化服务队伍建设,重视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有效使用。

在队伍建设方面,文化馆桥头分馆统一调配文化管理员队伍,组建一支业余流动文化服务队,建成文化团队/企业合作库、文化人才资源库等。通过一系列措施,破解镇村企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等突出矛盾,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文化服务。

四、结语

道路千万条,创新发展第一条。创新要立足自身实际,发展要因地制宜。基层文化馆“桥头模式”体系建设立足桥头镇,正确解读法规政策,巧用活用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文化建设,“1个文化馆桥头分馆+5个片区支馆+N个企业/小区文化空间”走出了一条基层文化馆体系建设的新道路,从整体布局到实践保障全方面确保“桥头模式”的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分馆桥头东莞市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桥头跳车研究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桥头跳车现象防治措施
桥头牧歌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